首页 理论教育 微动作中能识别谎言

微动作中能识别谎言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读这些特别的微表情,对影响并识别他人谎言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微表情、微动作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人的真实意图往往都会通过在不经意间流露的表情、动作以及体态等表现出来。微表情、微动作除了能显示一个人内心的状态,很多时候也是一个人个性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人的不同个性与行为模式。所以,观察微表情、微动作能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他人,探听“虚实”。

如果说普遍的非语言行为是一种作用于每个人身上的基本相同的语言线索,那么特别的身体语言——微表情就是另外一种语言线索,是一种专属于某一个体的相对比较独特的信号。解读这些特别的微表情,对影响并识别他人谎言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人的思想可以用不计其数的复杂而又十分微妙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这些动作和表情变化十分迅速、敏捷、细致,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与传递信息。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他人的动作和表情变化,就可以探知对方说没说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一般分析微表情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固化在人脸上的表情显示出的个人性格特点;二是动作的细微变化显示出的一个人的心理变化。

在与人交流时,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他人的非语言的信息,我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了解对方;掌握自己所处的境况;使自己免于危险、欺骗、窘境或社会地位损失;“诱导”、确认或掌握对方的想法;辨识谎言。

微表情、微动作与普通表情、普通动作的差异在于微表情、微动作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符号,从而进行有效地识谎和读心。

根据最新发现,微表情、微动作是一种持续时间仅为1/25秒~1/5秒的非常快速的表情或动作,在人试图压抑或隐藏真正情感时出现。微表情、微动作在人撒谎时也会出现,因为它们是一种自发性的表情和动作,是下意识的,很难掩饰。

微表情、微动作是解读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的重要依据。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当时,一个名叫玛丽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告诉主治医生,说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剑兰花和花猫。提出请求的时候,她显得神情愉悦而放松,还不时地眯起眼睛微笑。但令人震惊的是,玛丽在回家之尝试了三种方法自杀,结果未遂。

事后,埃克曼将当时的视频反复播放,用慢镜头仔细检视,突然在两帧图像之间看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那是一个生动又强烈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只持续了不到1/15秒。后来,埃克曼发表了有关“微表情”的理论。

1978年,埃克曼发布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他指出,人脸部的肌肉有43块,可以组合出一万多种表情,其中3000多种具有情感意义。埃克曼还根据人脸解剖学特点,将人脸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分析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就能得出面部表情的标准运动。

2002年,埃克曼对这一系统进行了一次升级,升级后该系统对表情的捕捉准确率达到了90%。埃克曼说:“表情是文化的产物。面部表情是人类共有的,如果一个人愤怒,不管他是来自纽约还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他的脸上都会露出同样的表情。”

可见,微表情比有声的话语有时更加诚实可靠。一位心理学家说,我们的身体常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传递许多信息,这些肢体动作或身体姿势的语言,都是微表情、微动作的一种。可见,微表情、微动作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人的真实意图往往都会通过在不经意间流露的表情、动作以及体态等表现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微表情、微动作无处不在。一个不易觉察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都会在不经意中透露你的思想和内心的真实意愿,向对方传递着某些信息。同样地,一个人如果说了谎,那么他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就会在不经意中露出破绽。比如在审讯罪犯的时候,审讯人员就经常用观察其手臂姿势的方式来检测他们是否在说谎。因为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感到紧张不安想保护自己,或不愿接受他人意见的时候,他很可能会将双臂交叉,紧紧抱于胸前。

有研究者针对环抱双臂这一动作与说谎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要求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参加一系列的讲座。其间,第一组志愿者按照研究人员的要求,保持双腿和双臂处于自然状态,不跷二郎腿,也不将双臂环抱于胸前,尽量以一种放松的姿势聆听讲座。在讲座结束之后,研究人员记录下每位志愿者对讲座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本人对此次讲座的想法和意见。之后,研究人员又安排第二组志愿者进行了同样内容的实验,讲座的内容也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研究人员的要求下,这些志愿者在听讲座的时候都必须跷起二郎腿,同时将双臂交叉,紧紧抱于胸前。实验结果显示,与第一组志愿者相比,第二组志愿者所掌握的讲座内容要少38%;与此同时,他们对于演讲者及其演讲内容也更加苛刻、挑剔。

可见,当一个人将双臂交叉,紧紧抱于胸前时,很可能是人有些紧张或不安,或者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与此同时,他的可信度也会随之大大降低。

当然,微表情、微动作不仅仅是一抬手、一动脚、一转身那样简单,在人们千变万化、蕴含心机的表情、动作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思想密码和情感动机。当然,观察并不仅限于刚碰面的几分钟而已,交往越深,就越能看到对方真正的行为反应,因为除非对方接受过专业训练,否则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对方便会不经意间在微表情中露出“马脚”。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对方突然出现的异常行为,例如:当人在紧张或有压力时,常会不自觉地触摸或按摩颈部;例如:按摩额头或是揪摸耳垂,也都是一般人紧张时常会出现的动作;例如:男性拉着领带,女性玩弄颈上的项链等,男性用手指敲桌子,女性玩弄自己的衣角等,也代表同样的意思。即当人们感到不安、不适、恐惧或忧虑时,常常会用手掩盖颈窝。摩擦前额则通常表明一个人举棋不定,或者感到不适。

当你与他人进行面对面谈判,发现询问对方一些关键性的要点或是问题时,对方回答得很迅速或者决定很果断的时候,也要多加注意,通常对方这么做的目的很可能是掩饰自己的心虚。因为真正有自信的人会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索就迅速做出决定,急着达成交易。当然,有些人属于脾气直的人,想好了,就会立即做出决定。但大多数人不急于决定,所以如果观察到对方有上述反应,其中就可能有“猫腻”,要提高警惕。

微表情、微动作除了能显示一个人内心的状态,很多时候也是一个人个性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人的不同个性与行为模式。所以,观察微表情、微动作能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他人,探听“虚实”。

比如,眨眼的人大多心胸狭隘,不太可靠。在和这种人进行交涉或有重要的事请托时,最好直截了当地强调要点和利害关系,以免对方到时“打马虎眼”。习惯盯着别人看的人一般警戒心很强,所以面对这种人时,一定要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相信你。喜欢提高音量说话的人多半是自我主义者,有自信,但通常言过其实,有时无法兑现承诺,如果你认为这种人不可靠,最好和他们划清界线。习惯一坐下就翘脚的人大多充满野心与自信,但常常夸夸其谈,所以与他们打交道时要多想一步。习惯边说话边摸下巴的人通常个性谨慎,警戒心也很强。对这种人你也要谨慎从事。习惯将两手环抱在胸前的人大多做事诚实谨慎,行动力强,值得信赖。

每一个人的微表情、微动作都可以在他的举止习惯等各种细节中表露无遗,难以隐藏,但能否有效观察、判断和具体运用,则取决于人的专门训练和日积月累的经验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