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吸血鬼的故乡

吸血鬼的故乡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到吸血鬼,就避免不了特兰西瓦尼亚,传说中的吸血鬼的故乡,事实真的如此吗?于鬼怪出没的特兰西瓦尼亚高原的高山之上。1431年,威拉德三世出生在特兰西瓦尼亚。跟小说里的德拉库拉不同,他在位时在特兰西瓦尼亚呆的时间并不长。400年很快过去了,打算借吸血鬼捞一把的布拉姆·斯托克写了《德拉库拉》,一本关于一位特兰西瓦尼亚吸血鬼贵族的小说。为了写这本书,斯托克对特兰西瓦尼亚北部的地理、文化和民俗进行了大量研究。

吸血鬼的故乡——特兰西瓦尼亚

提到吸血鬼,就避免不了特兰西瓦尼亚,传说中的吸血鬼的故乡,事实真的如此吗?特兰西瓦尼亚与吸血鬼的渊源来自何处?

对于居住在罗马尼亚之外的大多数人来说,德拉库拉(Dracula)这个名字会使他们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邪恶的吸血鬼贵族的形象:他居住在一个外观凶险的城堡之中,城堡则位。

于鬼怪出没的特兰西瓦尼亚高原(Transylvania)的高山之上。而在罗马尼亚,德拉库拉这个词有着两层含义: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历史与传说的荒唐组合,这种情形为当地人带来了大量旅游收入;另一方面,这个词也是一位民族英雄的名字,他为捍卫罗马尼亚的独立和民族身份而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德拉库拉真正的名字是威拉德三世(VladIII),他的父亲威拉德二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封为骑士,并成为了效忠基督教的皇家龙骑士团(theOrderoftheDragon)的成员。在15世纪,东欧人怕的不是吸血鬼,而是土耳其人。奥斯曼土耳其势力日渐增长,对整个东欧地区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而皇家龙骑士团发誓要与土耳其人战斗到底。罗马尼亚语中的“德拉库”(dracul)表示“龙”,而“德拉库拉”或“德拉库里”(draculea)的意思则是“龙之子”。威拉德二世当时是特兰西瓦尼亚的领主,并在受封为骑士时获得了“瓦拉几亚亲王”的称号(瓦拉几亚地区在现今罗马尼亚的南部)。龙骑士团团徽的图案是一头龙吊在十字架上,他就用这种徽标来装饰自己的衣物和自己发行的硬币。人们称他为“德拉库”,有时也称他为“德拉库拉”,意在表明他是龙骑士团的成员。不过,“德拉库”在罗马尼亚语中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恶魔”。于是,威拉德三世的敌人就利用这一点来把他贬斥为“恶魔之子”,因为作为一位王子,威拉德三世的出身有些暧昧。正是因为这个词的双重含义,英国作家布拉姆·斯托克(BramStoker,18471912)把自己的恐怖小说《德拉库拉》(Dracula)中的吸血恶魔命名为了“德拉库拉”。

1431年,威拉德三世出生在特兰西瓦尼亚。后来,他和弟弟一起被送到土耳其当人质,原因是土耳其人想以此牵制他的父亲。在父亲和兄长被瓦拉几亚贵族刺杀之后,威拉德三世返回故土,打算继承亲王的封号。不过,他很快又被敌人驱逐出境。几年之后,威拉德三世再次回到瓦拉几亚。这次他杀死了对手,登上了亲王的宝座,由此开始了为期六年的统治。就在这段时间里,他得到了“特佩斯”(Tepes,意为“刺穿者”)的雅号,因为他习惯于把罪犯、叛徒、土耳其俘虏、卑劣的商人以及任何他不喜欢的人钉在尖桩上。公平地说,威拉德三世施行刺刑的时候并不是完全随心所欲、武断专横的。他是一个严刑峻法的统治者,绝不容忍哪怕是非常微小的违法行为,如此而已。

在一个晴朗的复活节早晨,“刺穿者”威拉德摆了一桌筵席,请来了所有涉嫌谋杀他父亲的贵族。寒暄几句之后,威拉德直截了当地把他们钉上了尖桩。那些侥幸没有被处死的人踏上了一段50公里长的死亡之旅,这段旅程的幸存者则被迫在真正的德拉库拉城堡中做苦役———那个城堡在瓦拉几亚北部,并不在特兰西瓦尼亚。

“刺穿者”威拉德对特兰西瓦尼亚的日耳曼移民———撒克逊人———尤其残忍。跟小说里的德拉库拉不同,他在位时在特兰西瓦尼亚呆的时间并不长。他只会偶尔到那里去一下,“刺穿”几千个人,然后就离开。撒克逊商人喜欢做假账和蒙骗无知者,而威拉德以极端推崇诚实却从不懂得怜悯著称,他对待欺骗行为的手段也十分严厉,就跟他对付那些帮着别人来跟他抢王位的撒克逊人的手段一样。于是,返回祖国的撒克逊旅行者开始传播关于“刺穿者”威拉德的故事。后来,这些故事又得到了新出现的印刷机的帮助,成了小道消息的最早范例之一。记述威拉德故事的小册子大行其道,到处流传。据说,连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很喜欢阅读威拉德的故事,对这位瓦拉几亚的严厉君主推行的残酷正义颇有兴趣。

最终,土耳其人大举进犯威拉德的领地,这超过了威拉德的抵抗能力。他被迫撤退,同时实施了焦土战略。缺水少食的土耳其人随后也被迫撤军,威拉德精心地为他们安排了一份临别礼物:2万名土耳其俘虏被钉上尖桩。对威拉德来说,对土耳其人的战争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他由此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英雄。不过,不久之后,对威拉德的刺刑恐惧万分的瓦拉几亚贵族和撒克逊商人就开始传播关于他的卑鄙流言,匈牙利国王因此下令将他逮捕。匈牙利人抓住了威拉德,把他送到了布达佩斯。此后的几年中,威拉德就只能在布达佩斯北边的威斯格拉德城堡里欣赏多瑙河的景色了。获释之后,威拉德又被派回瓦拉几亚去对付土耳其人。这一次土耳其人的来势更猛,而威拉德也在混战中被杀死了。他的死可能是因为意外,也可能是因为被人出卖,但肯定不是因为吸血鬼。他被葬在了斯拉戈夫(Snagov),那是布达佩斯北边的一个小村庄。面临着新教兴起等种种麻烦的西方世界很快就忘记了威拉德,关于他劣迹的那些小册子也在他去世几十年之后变得无人问津了。

400年很快过去了,打算借吸血鬼捞一把的布拉姆·斯托克写了《德拉库拉》,一本关于一位特兰西瓦尼亚吸血鬼贵族的小说。为了写这本书,斯托克对特兰西瓦尼亚北部的地理、文化民俗进行了大量研究。很多人都认为书中的德拉库拉完全是以“刺穿者”威拉德为原型的,认为这两者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吸血鬼)。一些文学研究专家、历史学家和电影制片人对这种说法表示支持,最近的例子就是科波拉导演的《吸血鬼惊情400年》(BramStoker’sDracula)。影片当中,威拉德在妻子死后诅咒上帝,由此变成了吸血鬼。不过,《德拉库拉指南》的作者伊丽莎白·米勒教授(ElizabethMiller)并不同意这种看法。她认为,斯托克的灵感只是来自德拉库拉这个名字,而不是来自威拉德这个历史人物。斯托克对德拉库拉的历史背景交代得十分简略,他甚至连德拉库拉的真名都不知道。斯托克笔下的德拉库拉伯爵是斯兹克利人,后者据说是匈奴人的后裔,而威拉德却是瓦拉几亚人。此外,非常重视细节的斯托克却没有提及德拉库拉有“刺穿”行为,这只能说明他不知道这些事情。

《德拉库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1931年,匈牙利人贝拉·卢戈西(BelaLugosi)主演的同名影片问世。这部影片和卢戈西的精彩表演使德拉库拉伯爵从此深入于西方人的文化意识当中,人们也由此产生了寻找“真实的德拉库拉”的兴趣。无数的书籍和纪录片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刺穿者”威拉德有了更多的了解。到了今天,威拉德几乎已经跟他的异化自我———吸血鬼———一样著名了。而在罗马尼亚,人们对此反应不一。有些人从中看到了赚取旅游收入的捷径,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匈牙利人的一个阴谋,目的是贬损这位罗马尼亚英雄。有些批评家认为,小说《德拉库拉》是病态心灵的产物。此外,由于出生在特兰西瓦尼亚的贝拉·卢戈西对罗马尼亚人没有好感,事情因此变得更加糟糕。

罗马尼亚人的态度很容易理解,要是有什么东欧作家把乔治·华盛顿或是伊丽莎白一世写成邪恶的食脑僵尸的话,西方人的反应也不会有什么两样。以15世纪的眼光来看,“刺穿者”威拉德是英雄、恶棍还是虐待狂完全取决于你站在谁的立场上。直到今天,不同的人对这位历史人物也仍然有着大相径庭的认识。无论如何,特兰西瓦尼亚的景色美丽依然,因为德拉库拉或是威拉德三世而前往特兰西瓦尼亚的游人也还是络绎不绝。

实际上地处东欧的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地区位于巴尔干(Balkans)半岛北部、卡尔巴阡(Carpathia)山脉以西。从罗马尼亚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来,卡尔巴阡山脉成圆弧状盘踞在罗马尼亚中部,圆弧以内的地区就是特兰西瓦尼亚。该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色雷斯人,属于印欧人种的一支,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他们在布雷比斯塔建立了达契亚国。公元二世纪初,罗马人征服了达契亚,并与当地人混居,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罗马帝国政权衰落后,巴尔干地区先后遭到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利亚人的入侵,导致斯拉夫人大批迁入。公元680年,保加利亚王国征服并统治这一地区直到公元971年,新兴的拜占庭帝国兼并保加利亚。十字军东征以后,巴尔干地区政权旁落,罗马尼亚人遂各自组成势力,先后建立了瓦拉齐亚(Valachie,也叫蒙塔尼亚(Moutenia))、摩尔多瓦(Moldova)、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其中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处于南巴尔干、匈牙利盆地、卡尔巴阡山脉的交界处,使他日后成为了东欧各国势力争夺的焦点之一。

特兰西瓦尼亚公国成立后,随即面对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强大压力,不久后成为其附庸,直到16世纪中期才获得独立。1600年,瓦拉齐亚、摩尔多瓦、特兰西瓦尼亚在米哈伊尔的率领下统一为罗马尼亚王国,但不久即告分裂。进入19世纪,在俄国的支持下,巴尔干各国纷纷发起独立运动。1859年瓦拉齐亚、摩尔多瓦两个公国分别举行选举,1861合并为新罗马尼亚(依然依附于奥斯曼帝国)。但是特兰西瓦尼亚却被作为政治牺牲品,并入了匈牙利。1877年,俄罗斯对奥斯曼宣战,兵临君士坦丁堡,奥斯曼被迫承认保加利亚独立(实际依附于俄国),罗马尼亚乘机也宣布独立,成立罗马尼亚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1918年特兰西瓦尼亚回到了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终告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