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故乡到故乡

从故乡到故乡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长期工作在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第一线,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接触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宁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是科技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区立即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医疗防疫救护队分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护和防疫工作。今年是我区向贝宁共和国派遣医疗队30周年。项目选用苯巴比妥治疗惊厥性癫痫疗效显著,50%的患者癫痫发作减少,发作程度减轻,不良反应少,成年人每年用药只需花费20~30元。

从故乡到故乡

孔繁元

1960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的第三个年头,20岁出头的我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从山清水秀的鄂中大地来到当时是风沙弥漫的塞北古城银川。从此我把人生的黄金岁月和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宁夏这片厚土。

我长期工作在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第一线,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接触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宁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是科技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下面就结合我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河北唐山大地震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1976年7月8日唐山大地震,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建了以区卫生厅陈静波厅长为首的宁夏抗震救灾医疗队。医疗队共分为5个分队,我是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分队队长。陈静波同志当时患病在身不顾伤痛带领全体队员,在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废墟上,克服种种困难抢救治疗伤病员,清理遇难同胞遗体。他身背数十公斤重的喷雾器防疫消毒,不怕苦、不怕累,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由于工作出色,陈静波同志(是全国30多个抗震救灾医疗防疫队唯一的一位正厅级干部领队)受到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表彰。河北省委把一面写着“防疫灭病驱瘟神,抗震救灾为人民”的锦旗送给宁夏医疗队,表示对宁夏医疗队由衷的感谢。这是我区卫生战线第一次参加全国抗震救灾活动,展示出我区医务人员的爱国情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比唐山更为强烈的特大地震。我区立即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医疗防疫救护队分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护和防疫工作。我虽然没有机会参加一线救治,而在宁夏出生、现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的我的儿子孔畅医生继承父业,参加了广东省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受灾最严重的震中区映秀镇。当我得知他即将出发奔赴灾区的消息时,我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国家蒙难,医生有责,哪里有伤病,哪里就需要医生,爸爸支持你去。”为此,2008年5月30日广东省《新快报》以“父救援唐山,子救援汶川”为标题进行了专题报道。我想,我们父子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共同的抗震救灾经历所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以实际行动经受住了党和人民的检验,拯救生命是我们白衣战士最高的人生价值。”

二、援贝宁医疗队

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一年,我区开始接受国家向贝宁共和国派遣医疗队的任务。有幸的是我作为宁夏首批援贝医疗队的副队长和23名队员一起,挥泪告别了妻儿父老,带着国际主义的神圣使命怀着壮士此去何日归的离情别绪和献身世界不思返的豪情,远赴重洋来到非洲西部的贝宁共和国——一个风光旖旎但缺医少药的国家。我分配在贝宁博古省坎迪县,那是贝宁北部最边远、贫穷的地方,那里的医疗卫生事业几乎一片空白,很多贝宁老百姓沉疾缠身,求医无门。在这种情况下,全体医疗队队员不负重托,以顽强的毅力顶高温、耐酷暑,帮助该县医院建立健全了相应医疗科室,开展诊疗工作。2年中,我区医疗队坎迪组承担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个科室的诊疗工作,诊治病人32329人次,危重病症939人次,手术535人次,为改变贝宁落后医疗面貌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赢得了贝宁政府和人民的尊敬、信赖和称赞,用汗水和心血熔铸了中贝两国人民的友谊。我作为宁夏派出的第一批援外医疗队感到分外荣幸,出发前受到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的亲自接见,并设宴款待。从此开创了我区援外医疗队工作的光辉历程。今年是我区向贝宁共和国派遣医疗队30周年。30年来我区共派遣医疗队共15批,为履行我区对外开放为发展中国医疗服务,为祖国争了光,为宁夏争了光。

三、脑脊液细胞学系列研究

1985年,我受卫生部的派遣,赴法国巴黎Salpetriere医院进修脑脊液细胞学。在法国期间,我刻苦学习,常在实验室一泡就是10个多小时,国外先进的研究技术让我如饥似渴。回国后我率先在国内引进先进、高效的Cytospin-2型细胞离心仪,并自行研制了国产化两用式FCS-Ⅱ型细胞离心仪,改进了传统的脑脊液细胞收集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系列研究工作。我和我的同事组成的团队以超人的毅力和领悟作支点,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建立了具有特色的脑脊液细胞学学科技术系列平台,即光镜、电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体系,为脑脊液细胞学从平面、静态、定性研究提高到立体、动态、定量研究的新阶段,取得了创造性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为我国脑脊液细胞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推动和发展脑脊液细胞学这一新兴学科提供了技术支撑。而我作为全国脑脊液细胞学带头人之一被选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脑脊液细胞学组组长,这是我区在全国医学界较高的学术职务,从而扩大了宁夏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同时我个人也获得2005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这既是对我个人的鼓励和奖励,更是体现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全区回汉人民对我区科技界、教育界和卫生界同行的最大肯定和支持。成绩应该归功于我区广大科技工作者,荣誉应该属于大家。

四、农村癫痫社会监控

世界卫生组织“癫痫社会监控”提案可行性试验调查研究是一项社会意义重大的新课题,旨在动员初级保健人员和社会力量共同负担起治疗和管理广大农村癫痫患者的任务,以弥补发展中国家由于缺医少药而产生的社会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区是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癫痫病患者得不到有效诊断和治疗。鉴此我们从1983年起就开展了癫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于1992年对原惠农县6个乡村的100名经确诊为癫痫的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跟踪监控和治疗;2000年至2004年开展了“中国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对吴忠利通区和青铜峡市48万人群进行癫痫社会监控,给确诊的593名癫痫患者建立了诊疗和管理程序;2005年至今扩大对我区农村150万人口进行社会监控,并对其中确诊的1000多名患者进行筛选和随访管理。项目选用苯巴比妥治疗惊厥性癫痫疗效显著,50%的患者癫痫发作减少,发作程度减轻,不良反应少,成年人每年用药只需花费20~30元。研究证实了在我国医疗条件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应用苯巴比妥控制癫痫发作是值得推广的药物,亦进一步证实了“癫痫社会监控”方案适合我区区情。这些研究为我区农村众多癫痫患者找到了一条简便、实用、经济而有效的治疗新途径,本项研究在全国同类研究中位居前列,受到医学界同行的充分肯定。

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

针对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较多,农村基层卫生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就医不便的现状,2004年至2006年,由我区科技厅、卫生厅、计生委牵头,开展“十五”国家科技公关项目——宁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我担任项目专家组组长,负责项目的技术咨询,指导需求调研、技术筛选评估、项目效果评价等工作。通过在吴忠利通区和灵武市推广30项适宜新技术的实施,充分显示了技术领先、疗效肯定、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强大优势,促进了农村基层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医疗费用,方便了农民就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该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表彰,并获得2007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述点点滴滴的回忆都是我亲身参与,感受颇深,也是从一个很小的窗口折射和反映宁夏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巨大变化。48年的岁月我由风华正茂到古稀老者,宁夏已经不知不觉在我的生命中驻足,融进我的血脉和骨髓,成了我的另一故乡。我衷心祝愿宁夏——我的故乡明天会更好!

(作者单位系宁夏医科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