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疣梭子蟹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性状比较

三疣梭子蟹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性状比较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育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优质种苗已成为三疣梭子蟹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本书将报道采用该方法所培育的10个三疣梭子蟹F2代家系的生长发育情况,为通过家系选择培育优良的三疣梭子蟹新品系提供理论数据。本实验通过摸索建立了三疣梭子蟹人工控制定向交尾技术,交尾成功率68.27%,交尾亲蟹越冬成活率80.63%,排幼成功率75.00%,基本上保证了三疣梭子蟹全同胞及半同胞家系的构建。

近年来,随着三疣梭子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病害也开始接踵而至,并出现大规模发生和暴发性流行的趋势,给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王国良等,2006)。选育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优质种苗已成为三疣梭子蟹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建立家系并进行家系内选择和家系间选择也是选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何毛贤等,2007)。利用家系选育不断进行遗传结构改良,使经济性状不断改良,增强抗逆能力,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其经济性状衰退,同时家系也是进行遗传分析的重要试验材料,如Boliver(2002)通过家系内选择培育尼罗罗非鱼新品系。

三疣梭子蟹家系构建方法采用人工控制亲蟹定向交尾技术。本书将报道采用该方法所培育的10个三疣梭子蟹F2代家系的生长发育情况,为通过家系选择培育优良的三疣梭子蟹新品系提供理论数据。

三疣梭子蟹的莱州湾野生种群(LZ)采自山东省昌邑市下营港近海;舟山野生种群(ZS)采自浙江舟山群岛近海。2005年8月下旬,挑选发育良好的亲蟹进行交配搭配,交配设计如下:交配组合:ZS(1♂)3 ZS(3♀);LZ(1♂)3 LZ(3♀);ZS(1♂)3 LZ(3♀);LZ(1♂)3 ZS(3♀);以上每种搭配组合各建立10组,每组分别在一个单独水泥池中交配。每组的3个雌蟹发育不同步,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不同时生殖蜕壳。

经过交尾、越冬,2006年成功排幼后得到F1代,经过幼体培育,室外养殖,2006年8月下旬,性成熟之后,每个家系挑选一些个体比较大、无任何机械损伤或疾病、发育良好、活力比较强的个体,家系内自交,交配方式:1♂ 3 3♀,每个家系再建立10组。经过交尾、越冬,2007年4月10日至4月15日10个个体成功排幼,得到F2代家系10个,分别记为J1~J10,其亲本数据见表20。当家系生长到80日龄、100日龄、120日龄时,从每个家系中随机取30个个体,用游标卡尺测量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精确到0.1mm,用电子天平测量体重,精确到1 g。

利用SPSS13.0和Excel软件计算平均值、标准差(S.D)以及方差分析,差异性显著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变异系数公式:CV5 σ/μ,σ表示标准差,μ表示平均值。

本实验通过摸索建立了三疣梭子蟹人工控制定向交尾技术,交尾成功率68.27%,交尾亲蟹越冬成活率80.63%,排幼成功率75.00%,基本上保证了三疣梭子蟹全同胞及半同胞家系的构建。由于不同亲蟹排幼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家系间幼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步,这样幼体的生长发育受外部环境影响差异较大。因此本实验中选取了排幼时间间隔在5天之内的10个家系进行分析,而且各个家系幼体的培育及养成阶段都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这样尽量减少了各个家系受外界条件差异的影响,生长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