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逝的肉体

消逝的肉体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血液中那些铁的诞生,摧毁了那些孕育它们的恒星。如今这些维持你生命的原子,最终还是会舍你而去——实际上,当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原子就已经离开你了。你如何能成为你自己——一个生活精彩还能自行呼吸的自己——同时还是一堆没有生命的原子?如果你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通常会认为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界限明确的稳固实体。

理解真实的宇宙远比坚持幻觉更好,不管后者让人多么舒心惬意。

——卡尔·萨根(Carl Sagan,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与科普作家)

我宁愿化作灰烬,也不愿落入尘土。

——杰克·伦敦

世界终将会有尽头,你也是如此。这样说只是防止你误会。

当你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是星际产物,并且呼吸着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经呼出的氩原子,想必也会觉得事物的原子特性令人振奋吧。不过,就跟年轻人之间的浪漫在熟识之后会变得稍显平淡一样,当原子真实的一面也开始沉入你的意识中时,可能就会带来复杂的感受。创造之后是毁灭,而生存的尽头是死亡。你血液中那些铁的诞生,摧毁了那些孕育它们的恒星。空气中那些同样没有是非观的原子,拜访过达·芬奇也拜访了你,而在此期间却也曾在阿道夫·希特勒的肺里兜过圈。如今这些维持你生命的原子,最终还是会舍你而去——实际上,当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原子就已经离开你了。

你可以算得清身体不同部位的元素种类及数量,并由此总结,自己其实就是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水,掺进了一些煤灰和烟尘。如此简单的分析,也许会让你觉得自己不过就是有点智力的泥巴而已,但这并没有揭示你与无生命的黄土之间有何本质差别,虽说终有一天你也会变成一抔黄土。你如何能成为你自己——一个生活精彩还能自行呼吸的自己——同时还是一堆没有生命的原子?

不幸的是,如果想要得到这个永恒问题的满意答案,你只能依靠自己去探索了,因为直到现在,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也还没有完全想清楚这一问题。不过原子世界的某些方面如今已被深入了解,足以作为可信任的指南针导向知觉、神话与信仰的脆弱深处。如果不想把自己彻底搞得神经错乱,那么简单想一想原子如何穿梭于我们的身体,对这个问题也是有意义的。

如果你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通常会认为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界限明确的稳固实体。每天早晨,你都期待可以在镜子中看到一个和原来一样的自己,而人们也都觉得你需要对曾经做过的事情负责。不过从原子角度讲,现在的你在此刻之后就不会再存续,而你先前做过的那些事,也不过是一个不再属于你的临时粒子集合所为罢了。

事实上,我们很容易看到很多这样的物质流。你不断地吃喝、呼吸还有排泄,你的生命得以延续也正是因为你持续均衡地做着这些事。然而,要想在进出身体的这些物质之间确定合理的联系可不容易,更不用说在你体内它们干了些什么,除非你通过原子的概念来思考这个问题,并借助一点恰当的比喻。举个例子,假如你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条河流,那么这些事情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了。

下一次当你到访自己最喜爱的那条河流时,不妨试着去数数其中的水分子。可这是徒劳的!这当然是水分子颗粒太小而数量又太过庞大的缘故,但更大的问题是,在你还没有数清的时候,它们就已经离开了。常言道“流水不腐”,流动性是区分河流与湖泊的特征。你可以给河流命名,再看到时也能辨识出来:“哦,我们现在到了……伟大的密西西比河!”你或许会喊出来,就好像它跟人行道一样从未有过变化。一般你并不会这么说:“在这一瞬间,数以兆亿计的水分子临时流过我的面前,但下一秒,所有水分子都会向海洋的方向移动一点点,有些已经离开了我的视线,也有很多新的水分子补充过来。”如此等等。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说是正确的,但前一种简化的版本从实际角度说,显然更容易被我们所接受。

这种对生命更简单的理解方式让我们的祖先生活得很不错,而且让我们人类这一物种延续了好几千年。不过如果你能为了获取单纯的乐趣,安安静静地读一些类似于本书的科普读物,那么你将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我是谁”的问题。

原子运动造就了河流的涨落,也造就了你这短暂留存的身体,而你——不管这里的“你”是什么意思——只是在其中的物质流回广阔的全球原子海洋前瞬间存在而已。现在想想原子正在离你而去的情形——这并不需要等到你死去时身体在风中、水中或泥土中零落,这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