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诞生于烈火之中的肉体

诞生于烈火之中的肉体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物体表面的凹凸过于厉害,则会削弱它的物体性。雕塑的形态应该尽量单纯明快,不仅在触觉上,在视觉上也应具有不可侵犯的不透明性。运用上述雕塑艺术的经典特性来观察韩国的瓮,我们就可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会把瓮作为审美对象爱不释手,而不单纯将它作为一种容器。韩国的瓷瓮具备了上述雕塑的所有原初要素。在制作瓮的时候,人们必须让它开裂,这是瓮的宿命。白瓷瓮是从烈火中诞生的悲情肉体。
诞生于烈火之中的肉体_瓮_韩国人的手,韩国人的心

人们都说,雕刻之美在于它的物体性。表现同一个人的作品,用绘画手法描绘的肖像画无法用手抓住,而雕塑作品则可能摸到其形体。正如R. 哈曼(1)所说,物体在物理学上与空虚相对,意指充实,有一种内在动力,使其他物体无法进入其中。这样的特征使得物体越坚硬,其物体性就越强。雕塑家要尽量选择花岗岩那样坚硬的材料,其原因也在于此。

物体性还在于形态。物体即使很坚硬,但如果是像墙壁那样绵延很长的连续体,也很难说是物体。这样便又产生出一个定律:物体形状越是接近圆球体,就越具有物体性。而物体表面的凹凸过于厉害,则会削弱它的物体性。雕塑的形态应该尽量单纯明快,不仅在触觉上,在视觉上也应具有不可侵犯的不透明性。因而,物质越是黑白无彩,其物体性就越强。反之,像玻璃那样透明的东西,以及色彩艳丽的东西,并不适合做雕塑的材料。

运用上述雕塑艺术的经典特性来观察韩国的瓮,我们就可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会把瓮作为审美对象爱不释手,而不单纯将它作为一种容器。韩国的瓷瓮具备了上述雕塑的所有原初要素。首先,尽管瓮由泥土捏成,但表面却烧得如同钻石一般坚硬,这提高了它不可侵犯的个性。瓮的形态具体,强化了它作为物体的触感。瓮的表面像人的肌肤一样光滑,有很高的凝集性,色彩也极度强调了物体的不透明性。

坚硬圆润、光滑无色的白瓷瓮,是最大限度发挥了物体性的雕塑艺术原型。瓮不同于边上放着“请勿触摸”警示牌的美术馆里的雕塑作品,它是可以触摸、可以拿起的生活中的雕塑。

望着瓷瓮,你会感觉到它那静静的物体世界。那是一个死亡的彼岸世界,即使人类拥有带着热度、富于弹性的肉体也无法到达。

然而,瓮虽然具有物体性,但在这充实的物体性中,在它的身上其实还有一处空虚。它腹中空空的“膨胀感”让我们看到了与它的物体性正相反的属性,像是一对矛盾。它的形态坚硬却又腹中空虚,就像人类的肉体一样充满悲哀。

即使没有伤痕,瓮给人的印象也像是已经开裂。在制作瓮的时候,人们必须让它开裂,这是瓮的宿命。白瓷瓮是从烈火中诞生的悲情肉体。

————————————————————

(1) Richard Hamann(1879—1961),德国美学家,著有《生活与艺术中的印象主义》等。——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