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观察获得的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的方法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年龄大一些的教育家却持有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实施这种教育不能太早,且认为孩子的性格或个性是成人教育出来的。孩子们通过吸收获得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在他们的大脑里进行分析整合,书写爆发是因为孩子们在此之前学会了用口头语言讲话。在书写爆发期,孩子们能运用书写器官,这是因为他们在之前有过这方面的准备,被称为“间接准备”,“间接准备”是我们的教育法的一部分。

在我的早期教育实验中,孩子们的“书写爆发”现象最先引起了社会上人们的关注,它不只是孩子们书写的爆发,更是他们内在潜能的爆发。

从表面上看,火山很稳定,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火山的内部却蕴藏着滚动的岩浆、火焰,终有一天,这些岩浆和火焰会穿过地表爆发成火山。

火山爆发会喷出火焰、烟硝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物质,根据对这些东西的研究,人们就会知道地球的内在成分构成。在孩子们身上出现的“爆发”现象,也是这样。

若环境中没有束缚孩子们潜能爆发的因素,那他们的潜能就会真正地爆发。贫穷、无知,没有老师和课本,没有各种教条,生活背景几乎是空白……这些孩子就因为这样一无所有,所以他们的灵魂能自由地展现。

在这里,没有束缚孩子们潜能爆发的障碍,也没有人知道这样的障碍是什么。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孩子们的这种爆发不是因为某种教育法而导致的。因为当时,我们所谓的“方法”还不存在,只是在后来,随着心理学的研究、追踪,我们才创立了方法。

这种爆发现象是孩子们内在爆发产生的结果。对这一现象,一些报纸新闻称之为“人类心灵的新发现”。

对于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

第一类事实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靠自己的心智吸收文化,且会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吸收文化。

第二类事实是,孩子个性的发展应尽早开始。但年龄大一些的教育家却持有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实施这种教育不能太早,且认为孩子的性格或个性是成人教育出来的。

事实是,3~6岁阶段是孩子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如果环境条件适宜,每个孩子都会依照内在法则发展自己的性格。

3~6岁的孩子能集中精力于自己正在想的事,这是因为,他们在0~3岁这个阶段从环境中吸收了很多东西。

孩子们通过吸收获得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在他们的大脑里进行分析整合,书写爆发是因为孩子们在此之前学会了用口头语言讲话。

5~6岁,孩子们对于语言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而4岁左右是书写的敏感期,这个时候书写会让孩子们很兴奋,但8~9岁的时候,他们对书写就没有这么高的热情了。

在书写爆发期,孩子们能运用书写器官,这是因为他们在之前有过这方面的准备,被称为“间接准备”,“间接准备”是我们的教育法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对某些器官的使用,大自然在胚胎期就做了“间接准备”,而在器官未成熟之前不会发出使用这些器官的命令。

只靠模仿或强迫孩子们服从是没有效果的,孩子们内在要有一定的准备,服从才能实现。我们要给孩子们“准备好的环境”,以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使自己的心灵自由舒展。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口语方面的发展似乎就是按照文法顺序进行的,比如,他们会按从声音、音节到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动词、介词等顺序进行学习。

因此,我们建议,在语言发展的第一时期,我们就要按文法顺序帮助孩子们学习语言。在孩子们3岁时,我们要教他们文法,甚至在读、写之前就教他们文法。

按一般的观点,这样做很荒谬。但实际上,年龄小的孩子在文法学习方面会很有兴趣和热情,年龄大的孩子学文法却不如年龄小的孩子。

我们儿童之家请的老师大都受教育有限,他们发现,这里的孩子很有兴趣学习词汇,而且认识多少单词就能写出多少。

当老师的词库用尽之后,这些孩子会跑到我这里来,要求跟我学习更多的词汇。

为此,我试着让孩子们学习一些更深的文化术语,看他们能否接受,如,我教孩子们学习多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名词或其他同等难度的词汇。可喜的是,孩子们当时就轻松地学会了。

之后,我教孩子们学习科学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气压计等词汇,或花瓣、花托、雄蕊、雌蕊等植物学的名词。对这些词,孩子们仍很喜欢学习,并希望能学会更多。

可见,3~6岁的孩子对词汇学习会无止境地渴求,不管多么复杂的、冗长的词汇,不管是动物学、地理学还是其他学科的词汇,他们都表现出很大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困难的是老师,因为老师对有些名词很陌生,很难记住这些词的含义。

此外,这些孩子对实物表现出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实物眼前的含义。比如,在游戏中,孩子们会把桌子当作房子,把椅子当马骑,或幻想仙女、仙境,如果有地球仪,他们就能想象美国的景象。

有一次,一群6岁左右的孩子围着地球仪在讨论,一个4岁的孩子跑上来说:“让我看看,这就是世界吧?我叔叔环绕世界三次呢,我知道那是怎么回事了。”

这些孩子知道,眼前这个地球仪只是一个缩小比例的模型,真正的世界很大很大。

还有一个不到5岁的孩子,也想看看大家在讨论的地球仪。

大孩子们在讨论时,这个5岁孩子插嘴问:“纽约在哪里呢?”那些大孩子就指给他看纽约的位置。

这个孩子继续问:“那荷兰在哪里呢?”大孩子们又指给他看荷兰的位置。这时,这个5岁孩子指着地球仪上一片蓝色部分说:“这一块儿一定是海吧?我爸爸每年都去美国两次,他住在纽约。他出发后,我妈妈就说,爸爸正在海上。过了几天,我妈妈又说,爸爸已经到纽约了。再过几天,爸爸就又到了海上。我妈妈还说,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在鹿特丹见到爸爸。”

在这之前,这个5岁的孩子已多次听说了美国,现在他在地球仪上发现了美国,这让他感到很快乐。因为,他在自己的内在心智地图上,找到了一个已知事物新的定位点。

在建立自己的心智地图时,这个孩子先是从妈妈那里学习、收集了很多词汇,现在,他用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词汇拼凑起来了。

当前,很多6岁以下的孩子将自己的想象力耗费在玩玩具、幻想故事上,但实际上,我们可以让孩子想象真实存在的事物,让孩子把精力放在与现实更精确的关系上。

在幼儿时期,孩子们都喜欢问问题,他们想知道各种事情的真相。对于儿童的这种表现,成人要将之视为一件有趣的、有价值的事,不要对此有反感,因为它表现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此外,我们要注意,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不喜欢我们冗长的解释,他们只需要简单的答案,我们最好也要用实物来对问题进行说明。

我们要了解孩子在前一阶段的发展状况,做好准备,抛弃对孩子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待3~6岁的孩子,我们需要机智和灵敏。

有一点值得庆幸,那就是,孩子们从环境中学到的东西比从老师、父母这里学到的要多得多,这避免了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他们。我们只需站在孩子们旁边,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就可以了。

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道德教育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性格是无法教授的,我们只能在孩子性格建立的过程中给予协助。

6岁这个时期很重要,此时,孩子们的性格已经基本形成了,他们的性格是依靠自己的内在本性而形成的,而不是靠外在的教育或压力而形成的。

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非常重要,这个时期,很多事情的影响都能够改变孩子的性格。

孩子到了3岁左右,其性格已经有所显露了。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形成、发展是否遇到了障碍,是否受到了压抑。

假如在母亲怀孕时、孩子出生时以及出生后的过程中,孩子都受到了科学的照顾,那孩子到了3岁,必然就会成长为优秀的个体。不过这种理想化的情况很难实现,因为很多障碍难以避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假如孩子的性格缺陷是出生后某些因素导致的,那它还不像胚胎期的影响那般严重,而受孕时遇到的问题比胚胎期更严重。

假如孩子的性格缺陷是出生后形成的,那在3~6岁可以治愈,因为3~6岁是调试与修正的时期。但假如缺陷是出生时或更早时候的某些原因引起的,就比较难矫正了。

痴呆、癫痫、瘫痪等都是官能性的问题,对这些疾病,我们无能为力。如果是非官能性的问题,要是在孩子6岁前治疗,就有可能治好,否则,问题就会继续存在,而且会更严重。

在一个6岁孩子的身上,可能会累积很多不属于他自己的性格特性,这些性格特性是他在前几年里养成的,是从后天的经验中得来的。

如果孩子的发展在3~6岁被疏忽了,到7~12岁该发展道德时,就很容易遇到问题。他可能会智力不足,可能会道德有缺陷、缺乏学习能力。他可能会成为内心满是伤痕的人,这些伤痕是他以往心灵受到打击、伤害的印记。

在儿童之家,我们对每个孩子的生理状况都进行了记录,通过问卷等形式了解孩子的其他情况,了解他们在每个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根据这些,我们会做出相应的判断,并制定教育措施。

如在问卷中我们会询问,孩子是否有遗传性的疾病,孩子出生时父母的年龄,母亲怀孕时有没有经历过意外、创伤,生产是否顺利、是否难产等。

在问卷里,我们提的问题也会用于去了解孩子在家里时父母、保姆等人对待孩子是否很严厉,孩子是否受过惊吓等。

让父母填写这样的问卷很有必要,因为,那些孩子到儿童之家来时,很多都有怪异、顽皮的性格。对孩子们的现状,我们需要追根溯源,这样才能给予孩子们更好的帮助和治疗。

孩子身上那些脱离常态的偏差行为,如果不进行矫正,就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导致孩子的性格也出现偏差。

我们可以把行为有偏差的孩子大致分成两类:一类孩子比较坚强,他们常对人采取敌对的态度;另一类孩子比较懦弱,他们只被动地屈服于权威。

坚强的孩子时常会发脾气、反抗、搞破坏、贪婪地占有物品、自私、胡思乱想,这样的孩子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吵闹、贪吃、爱戏弄,甚至虐待小动物

而懦弱的孩子却很被动、消极、慢吞吞、喜欢发呆,以哭泣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依赖家长、害怕生人,喜欢纠缠大人,容易觉得无聊,有的会有撒谎、偷窃等毛病,以此自卫

有些懦弱的孩子还会有身体上的问题或疾病,其身体问题的源头其实是心理问题,我们要将此与纯粹的生理疾病相区别。

这些孩子身体问题的症状很多,如,有的孩子厌食,缺乏食欲;有的孩子则贪食,导致消化不良;有的孩子怕黑,睡觉会做噩梦,这也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

这些身体上的症状没有有效的药物能治疗,因为它们的起因是心理因素。

假如孩子有以上这些问题,作为孩子的父母就是不幸的,尤其是当孩子的问题症状表现得很激烈时。若孩子有这些问题,父母会觉得他们是烫手的山芋,希望把他们送进托儿所、幼儿园,以摆脱麻烦。

这些孩子的父母虽健在,但孩子却像是孤儿。对这样的孩子,有的父母会严厉地进行管教,比如责骂、打,不让吃饭,就让睡觉等,这种严厉的管教只会让孩子更消极地进行抵抗。

而对于消极、退缩的孩子,父母更乐于任他们自行其是。有的父母会觉得这样的孩子很乖、很听话。如果孩子总缠着父母,或者若父母不陪着,孩子就不睡觉,父母会认为这是孩子爱他们的表现。

但很快,父母就会发现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走路、说话等方面的发展比别的孩子慢,孩子可能会胆小、没有食欲,或是一直希望妈妈哄他。

对于孩子的这些表现,父母会安慰自己说,他们的孩子很敏感,说不定将来会成为诗人或圣贤。但很快,父母就会知道,他们的孩子其实是有问题的,有时甚至需要医生开药方来解决问题。

我们的儿童之家当初之所以很快就被社会公众所熟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们身上类似的症状都不见了。

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儿童之家的孩子能够在我们为他们准备的适宜环境里,自由、自发地做自己的实验(我们称为“工作”),孩子们做的这些工作能滋养他们饥饿很久的心灵。

孩子们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乐此不疲、不厌其烦,他们会很专注地做完一个工作,再做下一个工作。

靠着兴趣的指引达到专注工作的程度,孩子们身上那些消极的症状就会一个个地消失,他们变得有秩序了,被动的、喜欢捣乱的孩子变成了喜欢协助他人的人。

可见,孩子们身上那些消极的性格并不是他们的本性,它们是由不适宜的环境造成的。所以,我们会建议孩子的母亲,要给孩子感兴趣的工作去做,且孩子在工作时不要随意去打扰他们。

对待有问题的孩子,给糖果吃、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用药物治疗都没用,孩子需要的是心灵的食物。对待惹麻烦的孩子,我们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称这些孩子是“白痴”。

人是有智慧的动物,对心灵食物的需求远远高于对物质食物的需求。人不像动物,人要在生活中根据相关经验建构自己的行为,建构自己心理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