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及时发现并预防猩红热

及时发现并预防猩红热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猩红热又名烂喉痧,是由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有少数是通过皮肤创伤或产道侵入,引起“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猩红热的治疗除了用青霉素外,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充分的营养和水分,防止继发感染。猩红热的小儿应马上隔离,病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应及时消毒。若小儿有猩红热密切接触的,可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预防。

1 及时发现并预防猩红热

一句话解答

小儿猩红热是常见病、多发病,父母应严密观察,注意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专家解析

猩红热又名烂喉痧,是由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有发烧、咽部红肿疼痛、舌呈杨梅状、身上有猩红色小点疹为其特点,少数病人可引起肾炎、风湿热等症。多见于2~8岁儿童,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处可发生流行;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室内活动较多,若不经常通风,发病较多。也有少数是通过皮肤创伤或产道侵入,引起“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

此病潜伏期一般在2~4天。病人起病急骤,初起怕冷,发烧38℃~40℃左右,咽部疼痛,头疼、呕吐,经3~7天,可见弥漫性猩红色点疹,好像受冷时常见的鸡皮肤,但不是白色而是红色,点疹间隔或呈红晕,或有细微的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皮疹保持几小时或1~2天后逐渐消退,以后有脱屑。面部无皮疹、只有红晕,口周相对苍白,舌苔灰白、边缘充血红肿。伸出舌头一看,好像杨梅,又叫“杨梅舌”。 病人还感到皮肤发痒。

猩红热的治疗除了用青霉素外,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充分的营养和水分,防止继发感染。猩红热的小儿应马上隔离,病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应及时消毒。家长接触小儿应戴口罩。在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若小儿有猩红热密切接触的,可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预防。

相关链接

猩红热的皮疹具有在普遍充血的皮肤上有弥漫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出疹时高热、发热1~2天后出疹的特点,应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