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俗说端午

中国民俗说端午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准妈妈讲讲端午节的由来,也让胎宝宝对传统节日有一个了解。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是屈原说。屈原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独具风貌、影响深远的不朽诗篇。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准妈妈讲讲端午节的由来,也让胎宝宝对传统节日有一个了解。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对于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是屈原说。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言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独具风貌、影响深远的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悼念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从此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人们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心灵感悟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