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爬行动物馆鳄鱼

爬行动物馆鳄鱼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由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可以说它是比两栖类稍高级的一种动物。爬行时,爬行动物腹面贴地,用肺进行呼吸。爬行动物的身体构造与柔软裸露的两栖类动物身体相比较,爬行类大都披着防水的外骨骼。爬行动物有一种所谓的腔壁器官,称为“第三只眼”。专家们认为蜥蜴作为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分布范围很广。爬行动物的繁殖爬行动物也要繁殖后代,在这之前当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配偶,如信号、色彩、气味等。
爬行动物_动物百科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由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可以说它是比两栖类稍高级的一种动物。它有许多生活习性仍与两栖类相同或相似,但也有一些两栖类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它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除极寒区域外,世界性分布,中国南方温热潮湿地带较多。

什么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由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它们仍保持着两栖动物的一些特征,可以用肺呼吸,而且它们的体温仍然不恒定。大多数爬行动物体表都有鳞片或骨板,皮肤没有呼吸功能,很少有皮肤腺,这样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爬行时,爬行动物腹面贴地,用肺进行呼吸。爬行动物主要分为龟鳖类、鳄形类、蜥蜴类、蛇类和噱头类,常见的如:蛇、龟、鳄鱼、壁虎等。

爬行动物的身体构造

与柔软裸露的两栖类动物身体相比较,爬行类大都披着防水的外骨骼。外骨骼由角质形成的死去的角质鳞组成。爬行类皮肤的表皮层由蛋白质构成。爬行类的鳞片不象鱼的鳞片,鱼鳞来源于由真皮代替的一种骨头。爬行类的鳞片是扁平的,互相接嵌在一起或适当、有规律地分开。在有些情况下它犹如屋顶的复瓦状。在每个鳞片底下是真皮的血管乳突,它能供给鳞片营养。爬行类多有蜕皮现象。

早期爬行类(杯龙类)与两栖迷齿螈的骨骼是相似的。后期爬行类的最大变化包括失去头骨成分(由于合并成其它的)和更适应于行动。

鳄鱼的外鼻孔在头部的背面,内鼻孔在喉咙的后面,能因折叠而合拢关闭。因此爬行类浸入水中抓捕猎物时能够呼吸。

爬行类头骨和脊柱形成更灵活的关节,肢带更有效地支持着身体。爬行类钩样齿变化不大,没有显出像哺乳类牙齿那样的分化;牙齿生在槽内(槽生齿)或融合在骨的表面(端生齿)。许多牙齿排成两行,沿着上颌的前颅骨和下颌的齿骨。龟类牙齿很少,仅有角质的喙。

爬行类的体腔大部分是以肠系膜、韧带和腹膜档分隔成囊。心脏包在围心囊内。龟的肺脏位于腹腔的外边。蜥蜴类以后肝隔膜将腹腔分成两部分,而鳄类具有一种类似隔膜,内含肌肉并参与呼吸活动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哺乳类的横隔膜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组织。

爬行动物的感觉器官

在试验中,他们把几只蜥蜴放在高频电磁场环境里,结果几天后发现,这些接受试验的蜥蜴统统死去了。人们又将一些蜥蜴改放到低频地磁场环境里,它们就显得特别活跃,跟在野地里试验之前的表现如出一辙——它们都想从圈里跑出去,频繁地挪动地方,明显地表现得烦躁不安。然而试验结果却给生物学家们出了一道难题——怎样才能将强磁暴产生的干扰同地震征兆区别开来?于是他们在试验场安装了地磁仪,由它们来测定地磁扰强度,即所谓的行星磁感应指数。如果地磁场出现高频扰动或剧烈变化时,爬行动物便有了感觉,开始有所活跃。那就该发生地震了。

爬行动物有一种所谓的腔壁器官,称为“第三只眼”。这个器官位于间脑的末端,在负责调节神经系统的骨骺旁边。有趣的是,蜥蜴的这个器官通过一个专门的小孔伸到了体外。蛇类的“第三只眼”藏在颅骨里面。

动物真有第三只眼吗?专家们认为蜥蜴作为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分布范围很广。以第三只眼而著称于世的蜥蜴是生活在库克海峡中的楔齿蜥,楔齿蜥的特征就是其颅顶上具有第三只眼,幼年的时候能感光,而成年后基本失去作用。这种颅顶眼是从早期脊椎动物遗留下来的特征,在爬行动物中,某些蜥蜴也有诸如此类的特征,但是都没有楔齿蜥的第三只眼著名。

爬行动物的红外探测

蛇类等爬行动物既可以像人一样,用眼睛建立起周围世界的视觉影像,同时又能使用特别敏感的红外感受器,根据周围物体发出的热量建立一个相似的图像。而且,这两套系统可以来回切换或同时使用。

蛇是怎么利用很少的器官来发挥较多功能的呢?人们研究发现:响尾蛇、五步蛇、竹叶青等在其头部两侧眼睛和鼻腔间都有一个小凹陷,被称为“颊窝”,其中有数千个受体细胞,这些受体细胞其实就是体积极小的红外感受器。这些红外感受器体积虽小,但灵敏度却比至今为止最好的人造红外传感器要强10倍以上。与人造传感器不同的是,这些传感器不需要精心制作的冷却系统,在受损之后,能自行修复。

然而蛇怎么能将红外辐射转换成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处理的信号呢?在蛇的两套系统——眼睛和红外感受器中,哪一套系统对蛇更重要?一套系统失灵后另一套系统还能行吗?两套系统是否可以来回切换?

有人在蛇的眼睛上,贴上一片类似绝缘带的带子。今后蛇蜕皮时,带就会自行蜕掉,而不会伤害蛇,安全有效。随后,研究人员对蛇的红外线受体也做了同样的处理。结果发现,蛇的红外感受器官可以探测到波长短至10微米的波,这种波的辐射能量非常低。这意味着,一条蛇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够发现热血动物。而且蛇头部颊窝中的受体细胞还能感受不同的波长,这样不同的波长便可以构成一种“彩色视觉”。借助此法,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蛇的眼睛闭上了,它就会调用红外感受系统。如红外感受系统被破坏,蛇就会调用自己的眼睛。显然,蛇能够在两套系统之间来回转换视信息。

爬行动物的繁殖

爬行动物也要繁殖后代,在这之前当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配偶,如信号、色彩、气味等。有的爬行动物还必须经过一番争斗才能获得交配权,有时这种争斗是非常激烈的。

雄巨蜥的求偶方式更有意思。在繁殖季节,雄巨蜥会以摔跤定胜负来争夺交配权。两只雄巨蜥后腿站立,靠尾巴保持身体平衡,它们用前腿格斗,直到一方败下阵来为止。

鬣蜥的喉咙下方长着一块松弛下垂的皮肤,像一个袋子似的挂在胸前。在繁殖季节,为了赢得配偶的关注,鬣蜥会将这个“装饰袋”鼓得大大的,形成扇状,上面有淡淡的颜色,十分美丽。

响尾蛇是很痴情的,它们一旦相爱,便很难分开。一对情侣响尾蛇,总是同时行动,形影不离。交配对于响尾蛇来说是全天候的工作,最长时间可持续25个小时以上。

雌海龟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掘洞筑巢,把卵产在洞穴内,并用沙子盖好,任其自然孵化。大多数爬行动物的孵化方式都会如此。但鳄鱼和几种特殊的蛇以及蜥蜴会一直守在它们的卵旁,直到卵孵化出幼体来为止。

蛇的卵有些是在母体内孵化的,例如双带纹森林蝰蛇、响尾蛇等。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幼崽的成活率。幼崽一生下来,便能自己行动。某些蛇在产卵时是用自己的身体把卵圈起来。通过肌肉的收缩,雌蛇身体会产生足够的热量让它们保持恒定的温度。

尼罗河鳄鱼被孵化出来以后,鳄鱼妈妈会用嘴含着它们来到池塘的安全地带。并会守护它们一段时间才慢慢离去。

爬行动物的卵

爬行动物是脊椎动物最先登陆的类群,其结构、机能也向着适应陆地生活进化。陆地繁殖是动物不依赖水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爬行动物产带硬壳膜的卵,以抵御陆地环境压力和防止水分散失,从而完成陆地繁殖。因而,爬行动物卵壳在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爬行动物卵壳的基本结构由两层组成:外层是坚硬的钙质层,内层是由多层纤维组成的壳膜。爬行动物钙质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研究表明:碳酸钙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霰石状的碳酸钙晶体,如龟鳖类;二是方解石状的碳酸钙晶体,如鳄、有鳞类。钙质层是卵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的钙源。钙质层多由一系列排列紧密或疏松的壳单位组成,壳单位又由许多晶体聚合而成。在壳单位之间,有些种类形成气孔,气孔是卵与环境进行气体、水交换的通道,如龟鳖类。壳单位的顶端伸入纤维层,从而和壳膜紧密相连,壳单位伸入纤维层的深浅随种类不同而不同。爬行动物的壳膜由多层纤维组成,纤维的层数存在着差异。组成纤维层的纤维形式各异,有杂乱无章的,也有接近平行的;有紧密的,也有疏松的。卵壳刚性与柔性的区别主要取决于钙质层相对壳膜的厚度,如果壳单位紧密排列,钙质层的厚度大于壳膜厚度,卵壳趋向刚性;反之,壳单位排列疏松,钙质层厚度小于或等于壳膜厚度,则趋向于柔性。

爬行动物的卵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此外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大约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爬行类的幼虫才会破壳而出。

爬行动物的运动方式

爬行动物不一定只是爬行,它们的运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爬、有的跑、有的游、有的钻洞、有的攀爬、有的甚至会飞。

蛇没有足,只能依靠长有鳞片的皮肤紧贴在地面上,用黏附在肋骨上的肌肉推动身体前行。蛇的爬行姿势有四种:迂回型、折叠型、直线型和横向型。蛇很擅长攀爬和游泳,有些蛇甚至还会飞。

在湿润的河岸上,鳄鱼往往腹部贴着地面左右摇摆着前进,但在干燥的地面上,它们通常支起身体行走。为了捕捉猎物,一些鳄鱼甚至能向前小步跳跃,时速在18千米左右。

海龟在陆地的爬行速度非常慢,但它在海里却游动自如。海龟用扁平的腿,在水中有节奏地向前划水游动。

爬行动物中的杀手

鳄鱼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危险的爬行动物。它们常常潜伏在水中或者泥塘边等待猎物的到来。鳄鱼大都生活在热带和少数温带地区,白天在太阳底下取暖,夜晚则回到温暖的水里。

鳄鱼的“防水设备”很独特:嘴巴和喉咙被一种覆盖在颚上的骨质绉襞隔开,耳孔里的鼓膜紧闭起来,鼻孔内的活门自动关闭,眼睛上还覆盖着一层透明的眼睑,形成了一层很好的保护膜。

鳄鱼的眼睛长在头部较高的地方,它们潜伏在水中的时候,只露出一双眼睛来观察周围的动静。鳄鱼的眼睛能够看到三维物体,在眼睛后方还有一个膜,可以使更多的光线反射进来,所以鳄鱼的夜视能力非常好。

鳄鱼肾脏的排泄功能很差,所以,体内的盐分就必须靠开口位于眼睛附近的盐腺来排泄。鳄鱼吞食的时候,嘴巴张大会压挤盐腺,流出“泪”来。

尼罗河鳄鱼群严格地按年龄和性别组成的不同团体共同生活在一起。在一个群体中,往往是由体型最大的雄鳄鱼或攻击性比较强的鳄鱼掌握着主导权。

尼罗河鳄鱼主要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它们主要以偷袭捕食那些下河饮水的动物为主,将猎物拖入水里,使其溺水而亡。尼罗河鳄鱼的求偶表演是很精彩的,雄鳄会守护着一段堤岸,大声吼叫着,以严禁其他鳄鱼闯入。当雌鳄被其吸引而游向这边时,雄鳄便兴奋地摆动身体,将水从鼻孔内射向天空。

鳄鱼隐藏在水里的时候,看起来像一截枯木或是一块岩石,这样有利于猎物自投罗网。鳄鱼往往选择隐藏在河岸边、水塘边、斜坡上……总之是猎物容易滑倒的地方来进行捕猎。

湾鳄是极其危险的动物,体重可达1000千克,体长一般为六七米,最长可达10米,真可谓是“鳄中之王”。由于湾鳄生活在海水中,所以又被称为“咸水鳄”。湾鳄生性凶猛,并且其凶猛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扬子鳄是中国的特产,它也是我国境内唯一的鳄类爬行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所有的鳄种类中,只有扬子鳄和美洲的密西鳄生活在温带,所以到了寒冬,它们必须跑到地下窟穴进行蛰伏。

扬子鳄的洞穴非常复杂。四周布满了逃生用的洞口,而且都隐藏在草丛中,穴道纵横交错。洞内有很多小室:有冬眠的卧台,有平时的休息室,还有可供它们洗澡用的水潭等。

恒河鳄生活在印度北部江河里,嘴巴又长又窄,牙齿异常尖锐,有利于捕鱼。它们主要的食物就是鱼。恒河鳄从不侵害人类,但是会吃葬身恒河上漂浮的死尸。

美洲短吻鳄是西半球最大的爬行动物。它们一般生活在河流的沼泽地里,捕食一切可以制服的动物。每到夏天,洼地里就会积满水,从而成了它们嬉戏打闹的乐园,于是,当地人称这些洼地为“鳄鱼洞”。冬天一到,短吻鳄们就会选择较浅的洞穴进行冬眠,洞里有时只有0℃左右。

分布最广的爬行动物

蜥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爬行动物。蜥蜴的种类非常多,它们擅长奔跑、攀缘、掘洞和游泳,有的甚至还能飞行。

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它生性残忍,专吃腐肉和动物尸体。巨蜥的体积非常大,它们大都生活在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河口一带。巨蜥很擅长游泳,经常在水中捕食鱼类,它们甚至还可以攀附在矮树上觅食。它们长着强劲的腿和分叉的长舌头,可以分辨出活的猎物和死尸不同的气味。科莫多巨蜥的牙齿含有一些毒素,这些毒素可以加快猎物的死亡

沙漠蜥主要生活在海湾沙漠之中,它们主要以蚂蚁为食,浑身覆盖着刺和脊突。沙漠蜥蜴可以利用多刺的、锋利的甲穗上的覆盖物收集露水。收集到的露水在甲穗上凝结起来,然后慢慢流人口中。

海鬣蜥是世界上唯一在海洋中生活的蜥蜴。大多数栖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海域里,以海滩附近的海草为食。海鬣蜥头较钝,下颌宽大,尾巴扁平,可以充当螺旋桨来划水。

鳄蜥是中国的特产。它们生活在海拔600~1000米林木茂密的山区。鳄蜥白天栖息在山溪或水塘上方的树枝上养精蓄锐,傍晚时分才开始行动。它们捕食昆虫、蝌蚪、蛙、小鱼和蠕虫等。

鬣蜥属于一种较大的食草蜥蜴。它们喜欢在树上晒太阳,全身覆盖着绿色的齿状鳞片,这是它们天然的伪装。一旦遇到危险,它们会立刻从树上冲下来,跳到水里,迅速地游走。

阿拉伯蟾头蜥喜欢过穴居生活。它们经常穿行于沙土之中,并能快速地将身体掩埋起来。阿拉伯蟾头蜥长着突出的额头和可以紧闭的厚眼睑,这样能够防止沙土进入眼睛。

绿蜥生活在树丛里,主要分布于欧洲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它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食,偶尔也吃小鸟。它们的表皮呈亮绿色,尾巴长度几乎是身体的两倍。每到冬天来临,绿蜥就会在树洞和岩石裂缝里冬眠。

家壁虎是人们常见的爬行类动物,它们能帮助人类消灭蚊子。壁虎的体色为黄褐色,上面布满了灰色、棕色或白色的斑纹,但也有绿色或浅红色的壁虎。它们在遇到危险时,尾巴会自动断掉,以此来迷惑敌人和躲避敌害。

豹纹壁虎的颜色复杂而鲜艳,黄色或橘黄色的皮肤上布满了黑色的点状豹纹。它们主要生活在印度北部至西亚等地,捕食蚱蜢、蝎子、甲虫和蜘蛛等昆虫。

欧洲避役皮肤的颜色较暗,呈黄褐色,上面长满了黑色的斑纹。它们遇到危险时,皮肤会变得更加暗淡,身体也会由于充满空气而膨胀起来。这种避役一次可产卵20~30枚,并将卵埋在土里。

盖领避役的头部后方长着一个皮肤盖片,可以竖起来当做威胁信号,以警告敌人马上离开。盖领避役在树皮上栖息时的体色为黄色和红褐色,一旦回到树叶上,身体又会变回绿色。

杰克逊避役生活在非洲肯尼亚山区,雄性杰克逊避役的头上长有3个大犄角,以帮助它们区分性别。同时,犄角还是它们战斗和防御的武器。

无脚的爬行动物

蟒蛇是一种原始蛇类,它们身形巨大,遍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温带的一些地区。蟒蛇多为陆栖或半水栖,也有少数树栖。蟒蛇身体粗壮,体色多为褐色、绿色或淡黄色,并布满了斑纹或菱形的花纹。

蟒蛇是一种独居动物,它们不进行“社会性”活动,只是在交尾和产仔时会与同种类的蛇相聚一会儿。蟒蛇经常缠绕在树干上或盘绕在岩石下。

蟒蛇擅长运用埋伏战术。但有时也依靠舌头、味觉细胞或感觉器官,来寻找猎物的位置。蟒蛇总是喜欢用身体把选定的猎物缠绕起来,使其窒息身亡。若猎物是小型动物,它们会将上下颌张开,用力咬住猎物。

蟒蛇捕到猎物以后,无论猎物多么巨大,都会一口吞下。它们会把嘴张得大大的,同时,颈部和身体的皮肤也会膨胀开来,这样便于吞进巨大的猎物。

全世界的毒蛇大约有400种,占所有蛇类的1/6。蛇的毒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化学物质,它有利于分解猎物的身体组织,使其容易被消化。但毒蛇的毒液则主要用于麻痹和杀死猎物,或用来自卫。

巨蚺无毒,擅长用身体缠绕猎物,使其窒息而死。巨蚺的分布很广,从沙漠到森林,都有它们的踪迹。巨蚺擅长伪装,这主要依靠其身体复杂的图案来迷惑猎物。

水蟒的身体很长,体重也很大,喜欢爬树,但更多的时间都生活在浅水区域或岸边。水蟒经常在水边捕捉来此饮水的动物。水豚是它们最喜欢吃的猎物之一,此外还有乌龟和短吻鳄。

绿蟒喜欢生活在树上。它们把亮绿色的身体缠绕在树枝上,静静地等候鸟或其他动物靠近。一旦有猎物进入它们的攻击范围,绿蟒便会毫不客气地将猎物缠起来,使其窒息而死亡。

竹叶青遍布于山区溪边的草丛里、灌木上或竹林中,体色为绿色,这样在竹枝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伪装。竹叶青喜欢在夜间活动,以蛙、蜥蜴、鸟和鼠类为食。

印度眼镜蛇是耍蛇人的最爱,它们能随着耍蛇人演奏的音乐翩翩起舞。这种眼镜蛇在遇到危险时,会向后跃起以竖起蛇头,摆出准备反击的架势。

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毒的毒蛇。它们的毒液剧毒无比,主要以其他蛇为食。眼镜王蛇喜欢在白天活动,有时也会袭击人类,与别的蛇不同的是,眼镜王蛇能用棍棒和树叶筑巢。

珊瑚蛇长得很漂亮,但它们的毒牙中却隐藏着剧毒液体,它的毒液目前已经被列为最毒的一种蛇毒,属于神经性毒液。一条珊瑚蛇的毒,可以轻而易举地夺去一个强壮成年人的生命。

响尾蛇栖息于沙漠地区。它主要以横向伸缩身体的方式前进。由于沙地地表疏松,使得响尾蛇穿行其间时,会留下一串平行的“J”形痕迹。这种爬行方式所消耗的能量较少,而且可以使自身保持凉爽。

响尾蛇生活在美洲,种类繁多,皮肤一般呈灰色或淡褐色,很像沙土泥石的颜色,这也是一种保护色。响尾蛇皮肤上面带有深色的钻石形、六角形斑纹或斑点,某些响尾蛇还长着横条纹。

爬行动物中的寿星

海龟的身体是扁平的,四肢成鳍状,长长的前肢像船桨一样,这有利于在水中游动。

陆龟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它们行动迟缓、性情温和,属食草动物。淡水龟大多生活在河流、湖泊、沼泽等淡水附近,大约有200种,它们的脚一般都长着蹼和爪。此外,龟类还包括各种美丽的海洋龟。

绿海龟生活在海洋中。它的壳很平滑,呈流线型,通过摆动前肢来推动身体前行。繁殖期间,绿海龟要游上数千千米的路程,爬上海岸,将卵产在海滩上。

玳瑁的背甲非常艳丽,呈棕红色且布满了黄色花斑,后片呈覆瓦状排列,在阳光下闪现琥珀样的光芒。玳瑁生性凶猛,上下颚强劲有力,甚至可以把坚硬的蟹壳咬碎。

棱皮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龟,体长可达两米,体重可达680千克。棱皮龟巨大的前鳍状肢像翅膀一样。比较特别的是,棱皮龟的壳上没有甲片,从前到后长满了深深的凹槽。

加拉帕戈斯巨龟是陆龟中的“巨无霸”,体重可达385千克。一切植物都是它们的美食。在旱季食物匮乏的时候,它们甚至能吃仙人掌(包括仙人掌的针刺)。有些巨龟的甲壳前部能向上翘起,通过向上伸展脖子来摘取高处的植物叶子。

缅甸陆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热带与亚热带山地、丘陵地区。缅甸陆龟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陆龟,体长达20厘米以上。缅甸陆龟很怕冷,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经常在沙土上爬行,喜欢在夜间活动。

四爪陆龟只生活在中国新疆霍城地区,数量仅剩1000只左右。它们阴天或夜晚隐藏在洞穴中,白天才出来活动。四爪陆龟喜欢吃植物的果肉,喜欢饮用大量的淡水,每次饮水它们都会发出“咯咯”的声音。

豹斑龟多数栖息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它们的甲壳非常漂亮,每一个甲片都向外凸出,中心呈黄色,向周围发散开来,这便形成了豹斑龟在草地上的良好伪装。豹斑龟的爬行速度很慢,平均每小时向前行进200米左右。

凹甲陆龟是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陆生龟类,一般生活在干旱地带,尤其是地势较高的丘陵和斜坡上。凹甲陆龟的背甲前后缘上翘且呈锯齿状,后缘更为明显。凹甲陆龟非常胆小,一遇到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中。

假斑圆龟主要生活在美国中北部至中南部的河流、湖泊或池塘里,属于淡水龟类。交配之后,雌龟会在岸边寻找阳光充足的地方,用后脚在土壤中挖掘一个小坑,将卵产在里面,然后再用泥土盖好,雌假斑圆龟是十分称职的母亲。

斜桁头龟大都生活在非洲的南部海岸。它们的甲壳从前端一直延伸到脖子上方,能很好地躲避敌人的进攻。每年8月的繁殖期,雌龟会在洞坑里产卵。这些卵要等到一年之后才能孵化出来。

红耳龟大都栖息在美国和中美洲的池塘与河流中。红耳龟经常叠在一起晒太阳,就像叠罗汉一样。它们非常机警,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会纷纷滑入水中。

众所周知,龟的寿命是最长的,它们是动物界中的长寿冠军。

那么,龟的寿命为什么如此长呢?据科学家研究,寿命较长的龟细胞繁殖代数普遍较多,而寿命不太长的龟细胞繁殖代数普遍较少。龟的细胞繁殖代数的多少同龟的寿命长短密切相关。龟的长寿同它们的行动迟缓、新陈代谢较慢和具有耐饥耐旱的生理机能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动物学家和养龟专家的观察和研究,个头大且吃素的龟要比个头小、吃肉或杂食的龟寿命长。比如,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岛屿上的象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龟,它们以青草、野果和仙人掌为食,寿命可达300岁。但不可能所有的龟都会“长命百岁”,因为在它们的一生中,疾病和敌害时刻都在威胁着它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