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节生动,故事性强

情节生动,故事性强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事的完整性带给儿童一种完美无缺的心理满足与美感享受。其二,情节的生动性。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楼飞甫将儿童故事情节的紧张曲折归结为“传奇性”“意外性”等,强调“意外性与传奇性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冲突是情节的源泉,也是故事中最扣人心弦与激动人心的地方。

二、情节生动,故事性强

故事性是儿童故事最本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故事的完整性。故事通常是由首尾连贯和完整的一系列事件和情节组成的。儿童故事就具有首尾连贯和完整的情节,因而有很强的故事性,可以把孩子们吸引到有趣的故事意境里去,使他们受到感染和教育。孩子们总是喜欢听那些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他们总是期待着事件的结局。“后来呢?”“后来怎么样?”这是孩子们听读故事时不断发出的追问。与儿童审美思维的线性与直观性相一致,每则故事几乎都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注重事件的轮廓和完整,不求细节的详尽描写,更忌讳成段的议论和心理刻画,即使是必要的环境描写,也十分简洁,这些都使故事的高潮与结局得以尽快到来。叙述也多用顺叙的手法,一层一层地展开情节,完整而有序地将故事完全打开,结局一般总是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大团圆”式。故事的完整性带给儿童一种完美无缺的心理满足与美感享受。

其二,情节的生动性。紧张、曲折、有起有伏、张弛结合的情节,可以产生艺术吸引力,使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被故事牢牢地抓住而最终完成艺术审美的全过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楼飞甫将儿童故事情节的紧张曲折归结为“传奇性”“意外性”等,强调“意外性与传奇性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并说明儿童故事在情节上既要求曲折、又要求单纯的双向关系。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和转移,平淡无奇的故事很难把他们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必须有处于不断运动发展中的起伏跌宕的情节贯穿始终,才能引导小读者高高兴兴地读(听)到结尾。好的情节总是允许孩子们参与行动,感受冲突的发展,意识到高潮的出现,接受令人满意的结局。冲突是情节的源泉,也是故事中最扣人心弦与激动人心的地方。儿童故事中的冲突表现在多方面,包括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自身的冲突等。儿童故事的情节一般都由人物(或拟人化的人物)的具体行动和矛盾冲突组成,较少成段的景物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占主要篇幅。我国儿童文学理论家楼飞甫先生曾在1989年6月24日的《文艺报》上撰文,就儿童故事的特点进行了专门的解释,他认为:“儿童故事的情节都比较单纯,发展脉络非常清晰。但单纯不等于简单或单调。儿童故事的情节主线一般都单线发展,不枝不蔓,但儿童故事并非呈直线状,而是呈曲线形、螺旋形或波浪状推进,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有时能给人以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峰回路转之感。”这段论述清楚而确切地说明了儿童故事在情节上既要求曲折又要求单纯的双向关系。

其三,悬念艺术手法的运用。悬念最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因为儿童都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悬念的设置就是利用了这一心理来激起儿童的阅读兴趣。悬念的设置,还使儿童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引起听者或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在紧急关头设置悬念,也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和思考,从而促使他们寻根究底。如《蜗牛送信》(《娃娃画报》)就设置了最能吸引儿童注意的中心物——腿,并围绕着中心展开了故事。蜗牛写了一封信,它请两条腿的小鸡送;小鸡遇见小兔,就让四条腿的小兔送;小兔又让螳螂送;螳螂又让螃蟹送。但螃蟹只会横着爬,反而走不快。恰好来了火箭,它虽然没有腿,但却走得很快,于是火箭“呼”的一下,把信送走了。这个故事以腿数的增减为主线,脉络分明,主体突出,而且步步深入发展,结尾豁然开朗,顺理成章,既使儿童得到文学的享受,同时又引导儿童领会腿的多少与快慢并非成正比的辩证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