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方加竹茹、枳实、大枣名温胆汤,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8剂硬结已无,余症皆告愈。温甫清10剂治愈1例。刘露祥治疗10例,症状全部消失,基础代谢至正常。张小平治疗68例,一般1~3剂诸症迅即解除,继续用药疗效巩固。铁萱等治疗34例,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2例。覃复佳用卢炎光老中医加味二陈汤方,治疗25例,24例痊愈,1例好转。易玉斌治疗1例,3剂而愈。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气调中兼祛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组成】 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炙甘草5克,生姜3克,乌梅1个。水煎服。本方加竹茹、枳实、大枣名温胆汤,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主治】 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临床应用】

(1)治疗尿毒症。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所致尿毒症32例,总有效率96%。

(2)治疗神经官能症。症见胸膈憋闷,烦躁易怒,常太息垂泪,失眠多梦,甚则彻夜不眠,目光呆滞,言少寡欢等。本方加枳实、竹茹、郁金、石菖蒲、黄连、黄芩、生大黄各12克。

(3)治疗梅核气。症见咽中有异物感,吞吐皆非。本方加枳实、竹茹、旋覆花、代赭石、厚朴、石菖蒲、射干、桔梗。

(4)治疗癔病。症见失眠、发呆、悲伤哭泣等症。本方加白芍30克,枳实、竹茹、黄连、天竺黄、石菖蒲、青礞石、生大黄各12克。

(5)治疗雷击伤。王世春用半夏7克,陈皮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加枳壳7克,黄连5克,竹茹5克,大枣3枚,甘草3克,治疗1例雷击伤患者,症见不省人事,经抢救后神志清楚,频繁呕吐食物痰涎,口苦腹痛,心悸易惊,头晕,食欲不振,便黑,小便不畅,苔黄,脉数。心率每分钟113次。因猝遭雷击,“惊则气乱”,痰随气逆,蒙心忤胆,扰及中焦,而现诸症。治以清胆和胃,除痰止呕。1剂呕吐止,余症有减,又2剂能进食,腹痛消,脉和缓,上方减黄连加党参当归各6克,2剂痊愈。

(6)治疗舌体硬结(痰核)。王奎治疗1例,舌体脾胃区近肝胆经一红色绿豆大硬结,高出舌面,界清稍硬,触痛。陈皮、茯苓、黄芩、降香、厚朴花、枳壳各10克,半夏、黄连、薄荷、砂仁、甘草各6克,丹参20克。8剂硬结已无,余症皆告愈。刘集荣用本法加减(半夏10克,陈皮、柴胡、桔梗各12克,茯苓、白术各15克,甘草6克,生牡蛎30克)20剂治愈。

(7)治疗精液不液化不育症。柯桂任用本方加减(半夏10克,佛手15克,陈皮12克,郁金20克,枳壳10克,淫羊藿30克,巴戟天12克,山茱萸15克,茯苓20克,甘草4克)治疗82例,治愈(60分钟内全液化)54例(65.9%),显效(60分钟内液化不全)22例(26.8%),无效(60分钟内不液化)6例(7.3%)。

(8)治疗痫症。病作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双目凝视,双手抽搐,醒后乏力等。用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姜云功治疗52例,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

(9)治疗头部外伤综合征。症见头痛,眩晕,怕声,疲乏无力,性情改变,记忆力和理解力差。半夏、枳实各6克,茯苓12克,陈皮、赤芍、桂枝各10克,生姜、甘草各5克,大枣4枚。心悸重者加石菖蒲;失眠重者加炒枣仁。段灵霞等治疗150例,146例在服药6剂后开始见效,有43例在2个月内症状消失,21例明显好转。

(10)治疗失音证。症见声音嘶哑,神疲倦怠,纳减胸闷。痰凝上阻,音窍不利,“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生姜3克,去头蝉蜕12只,白术12克,桔梗9克。

(11)治疗口冷证。症见口中冰冷,如同含冰,不能忍受。属痰湿阻滞中焦。陈皮、白豆蔻、藿香、干姜各9克,半夏、厚朴、神曲、吴茱萸各12克,茯苓、苍术各15克,甘草6克。温甫清10剂治愈1例。

(12)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见食多消瘦,心悸气短,自汗怕热,乏力,急躁,失眠等。半夏、昆布、海藻各15克,茯苓、龙胆草各12克,陈皮10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30日为1个疗程。刘露祥治疗10例,症状全部消失,基础代谢至正常。

(13)治疗梅尼埃病(美尼尔综合征)。症见阵发性突然眩晕,耳鸣,耳聋,伴恶心、呕吐等。张小平治疗68例,一般1~3剂诸症迅即解除,继续用药疗效巩固。姜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竹茹各9克,枳实4.5克,葛根、丹参各25克,钩藤、生磁石各15克。

(14)治疗声带息肉。柴福养16剂治愈1例。陈皮、茯苓、半夏各10克,甘草6克,苍术、白术、枳实、白芥子各9克。

(15)治疗中风后遗症。症见肢体麻木,肢软无力或肢体强硬,头痛眩晕,口眼斜,语言不畅等。半夏12克,陈皮9克,茯苓20克,生甘草、竹茹、枳实各6克,生黄芪15~45克,三七粉2~5克,地龙12~15克。血压高者加草决明30克,菊花15克。同时配合功能锻炼。铁萱等治疗34例,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2例。

(16)治疗外伤性气胸。症见胸闷、气短等。黎变三治愈5例,均在短时间症状消失,病获治愈。另报道2例小儿自发性气胸也获良效。半夏、桔梗、苏梗、柴胡各10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枳壳5克。

(17)治疗发作性睡病。症见不论昼夜,时时欲睡,食后尤甚,喊之能醒,醒后复寐,伴胸闷纳呆,身重倦怠。用白术、茯苓各12克,陈皮、甘草各6克,半夏、石菖蒲各9克。李宝朝治疗1例,2剂获痊愈。

(18)治疗臂丛神经痛。症见上肢疼痛,夜间加重,伸屈不利,提物等困难,局部不红肿。陈皮、姜黄各6克,半夏、茯苓各12克,甘草4.5克,桑枝15克,柴胡、天冬各10克,防风9克。覃复佳用卢炎光老中医加味二陈汤方,治疗25例,24例痊愈,1例好转。

(19)治疗磨牙(咬牙)。症见入睡后上下牙齿相磨有声,他人能听见,本人不知,余无不适,多见于儿童虫积。属脾虚痰阻气滞,足阳明胃经上齿,痰随气升,阻于经络,滞碍气机而成,从“怪病多痰”论治。半夏、橘红、桂枝、枳壳各10克,茯苓、白术、郁金各12克,炙甘草6克。易玉斌治疗1例,3剂而愈。

(20)治疗高脂血症。化验检查(胆固醇160~220毫克/毫升,三酰甘油110~160毫克/毫升)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出正常水平。罗静用本方(橘红10克,半夏10克,生姜3片,茯苓20克,焦山楂20克)治疗58例(高胆固醇27例,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21例,高三酰甘油10例),显效25例,有效28例,无效5例。

(21)治疗胸痹。症见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等。用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枳壳、竹茹、瓜蒌、薤白、丹参、郁金、赤芍、生山楂,体虚者加人参

【加减】

(1)《医方集解》说:“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天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半夏、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

(2)风寒感冒加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风寒感冒多痰气喘加麻黄、杏仁;气管炎、肺气肿吐痰,呕吐恶心,纳呆胸闷加干姜、砂仁、白豆蔻;痰稠难咳加瓜蒌仁、桔梗、海浮石;痰浊中阻眩晕加苍术、白术、泽泻;风痰上扰眩晕加胆南星、枳壳;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加竹茹、菖蒲;胆胃不和加竹茹、枳实(又名温胆汤)。

【注意事项】

(1)本方用于中医治疗痰湿久用不衰,是疗效极佳的燥湿化痰的名方,随症加减,广泛用于各种痰证,包括因痰而生的怪病或疑难病。

(2)本方用药简单,配伍合理,疗效确切,研究表明具有祛痰、镇咳、降血脂、延缓衰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与痰有关的各种疾病。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加以发挥化裁,创制许多类方,如去乌梅加胆南星、枳实,名导痰汤(《妇人良方》),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去乌梅加竹茹、枳实、大枣名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痰热内扰,肝胃不和;导痰汤加菖蒲、竹茹、人参,名涤痰汤(《济生方》),治中风痰迷心窍;本方去乌梅加熟地黄、当归名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

(3)方中乌梅除了能使半夏、橘红、生姜等辛散之品散中有收,还有以下几点:一敛肺止咳;二者祛痰,即乌梅本身兼祛痰之功;三乌梅酸敛生津;四以其性润防半夏过于辛燥,因肺恶燥,乌梅用量较小,不能助湿留邪。

有谓陈皮、半夏等陈药“陈久者良”,此说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并非越陈越好,古人也有言,如明·杜文燮《药鉴》:“陈皮需用隔年陈,麻黄三载始堪行”“半夏隔年须炮制”之说。

(4)本方用于湿痰诸证,若燥痰热痰即不适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