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学营养学

医学营养学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学营养学包括营养学基础和临床(疾病)营养学。营养学基础部分重点阐述了现代营养学意义与各种营养素分类、生理功能、营养与健康以及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医学营养学的发展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等条件密切相关,我国作为一个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营养学的形成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营养素组成了成千上万的食物,而各种各样的食物又组成风格迥异的饮食。随着营养科学的迅速发展,营养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医疗预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用营养的手段进行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参与治病救人,就需要深入了解疾病和机体的各种变化过程,特别是需要了解患者身体的代谢变化,以便治疗更具针对性;并且可以根据疾病的改变而调整对策,辨证地面对各种复杂的临床问题。

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营养”一词,古已有之。据《普济方·一百八十卷》记载:“夫人之所以滋养其身者,唯气与血。血为营,气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血之周流于身,上透泥丸,下至涌泉,灌溉诸经,营养百脉。”“营”有经营、营造、谋取之意;“养”有滋养、调养、养护之意。

“营养学”一词,则来源于现代营养学,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包括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等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通过对营养学的历史起源、发展、特征、层次等方面的描述,可以知道营养学的发展脉络。营养学对社会、行业、健康、政策具有深远影响。

营养学的英语单词Nutrition被解释为:一个生物体吸收,使用食物和液体来保持正常的功能、生长及自我维护的有机过程;食物对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一种追求营养成分和食物的最佳搭配,达到身体的最佳健康状态。

必需营养素包括维生素、无机盐、氨基酸脂肪酸及作为能量来源的某些糖类。

非必需营养素是指机体能从其他化学物合成的营养素,尽管它们也可以从膳食中获得。

二、医学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医学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也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是在营养学的基础上,以疾病营养和疾病的营养治疗、预防为重点,根据各种疾病的生化代谢特点,通过营养的调理,促进患者的生理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临床治疗发挥最佳效果,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并通过日常营养的均衡调节,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医学营养学包括营养学基础和临床(疾病)营养学。营养学基础部分重点阐述了现代营养学意义与各种营养素分类、生理功能、营养与健康以及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临床营养随着科技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展到细胞分子生物学,越来越有力地推动着疾病的代谢支持与营养支持。

三、医学营养学发展简史

医学营养学的发展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等条件密切相关,我国作为一个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营养学的形成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营养模式,这是我们祖先根据实践经验加以总结而形成的古代朴素的营养学说,迄今仍为国内外营养学家所称道,认为这是理想的饮食模式,应加以推广。

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医学营养学起源于18世纪中叶,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发现和研究各种营养素的鼎盛时期。基础营养学侧重于从生物科学基础医学角度揭示营养与机体间的一般规律。从19世纪中叶开始,经过长期探索人们逐渐认识到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以外的营养素,即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对微量元素的大量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世界范围内出现原因不明的人畜地区性疾病,经研究认为与微量元素有关。如1931年发现人的氟斑牙与饮水中氟含量过多有关;1937年发现仔猪营养性软骨障碍与锰缺乏有关等。从此,揭开了微量元素研究的热潮。在以后的40年间,铜、锰、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被确认为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探索生命奥秘奠定了理论基础,分析技术的进步又大大地提高了营养学研究的速度和有效性。酶、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不断地得到深入揭示,营养与疾病、营养与美容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阐明。营养科学进入了立足于实验技术科学的鼎盛时期。对营养科学规律的认识也是从宏观转向微观、更微观方向发展。以分子营养学的研究手段阐述各种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营养素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并从分子水平利用营养素预防和控制这些相关疾病,已成为21世纪营养学的又一研究热点

近年来,对基础营养的研究又有许多新的进展,例如对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及其预防某些疾病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的α-亚麻酸及其在体内形成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α-亚麻酸已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与出生缺陷及心血管疾病病因关联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硒、锌、铜等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人体美容的影响也日渐深入。

四、医学营养学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营养学的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从营养充足转向“均衡营养”“营养最佳”;从强调温饱、防止饥饿到强调食品安全、保证生存;在我国已发展到强调饮食营养促进身体健康,改善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减少疾病,延缓衰老,达到长寿的目的。如今我国人均寿命在增加,老龄社会提前到来,医疗、保健费用正在增加,人们对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期待也在增加,这些都促进了医学营养观念的转变。

医学营养学已经成为一个系统的、包含多个领域的独立学科,近年来在宏观和微观领域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进展。在宏观研究领域,现代营养学对各种营养素生理功能的认识逐渐趋于完善和系统化;在微观研究领域,医学营养学犹如现代医学一样,立足于还原论,从整体到器官、从器官到组织、从组织到细胞、从细胞到分子,正逐步把对营养素生理功能的认识由整体器官水平推进到细胞分子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医学营养学正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特别是由于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引起的多种慢性病,使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备受关注。另外,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把基因组信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医学营养学成为新的热点,必将为解决现有的和未来的临床营养学问题带来新的手段和机遇。

中医营养学在几千年的历史沿革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独特优势。中医营养学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其研究以“医食同源”“药食同源”思想为基础,注重整体饮食营养观,辨体与辨证饮食营养观,以及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饮食营养观。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观念,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等正深刻影响着营养学的研究与发展。中西医结合、交叉渗透、相辅相成、相互学习,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诠释中医、发展中医,是21世纪医学营养学发展创新的又一趋势。

近年来,随着医学营养学的深入发展和向各个领域渗透,一些与医学营养学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如营养心理学、营养地理学、生态营养学等。另外,儿童、孕妇、老年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系统疾病和亚健康状态下的合理营养和膳食治疗研究,也是21世纪医学营养学的研究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