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名宸教授运用定坤丹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血瘀型痛经的经验介绍

朱名宸教授运用定坤丹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血瘀型痛经的经验介绍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介绍朱名宸教授运用定坤丹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血瘀型痛经的经验,其按照痛经发作期和缓解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于临证中收到满意的效果.痛经是指伴随女性的月经周期,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小腹部疼痛或痛引腰骶部,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1].通常可伴随头晕头痛,面色苍白,恶心欲吐,下腹坠胀,欲尿或欲大便,甚至手足厥冷,冷汗淋漓等表现.本病西医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

摘要:介绍朱名宸教授运用定坤丹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血瘀型痛经的经验,其按照痛经发作期和缓解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于临证中收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痛经;定坤丹;临床经验;朱名宸

痛经是指伴随女性的月经周期,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小腹部疼痛或痛引腰骶部,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1].通常可伴随头晕头痛,面色苍白,恶心欲吐,下腹坠胀,欲尿或欲大便,甚至手足厥冷,冷汗淋漓等表现.本病西医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者,此类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或者未婚未育的育龄期妇女.继发性痛经多有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盆腔炎等所致,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2].

朱名宸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擅长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其对痛经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今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侍诊左右,获益匪浅,现将导师运用定坤丹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血瘀型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1.明辨病机,辨证施治 痛经总的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朱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痛经实证多、虚证少,即“不通则痛”者多,主要是寒凝血瘀或者是气滞血瘀,故临证首辨病证之虚实.寒为阴邪,易损伤胞宫的阳气.又寒性收引,冲任失于温煦,经脉挛急,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血瘀经痛.《叶氏女科》中有云:“女子以肝先天”.肝经起于足部,上走下肢内侧上绕阴器而入胸中.肝藏血,主疏泄,肝气调达,则血液藏泻有度.冲为血海,十二经脉的气血皆下注于冲脉.故肝气的疏泄正常与否与胞宫、冲任的气血的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失常,亦可引起血瘀,不通则痛.据此治疗上以温经散寒,活血行气化瘀为主要治疗法则.具体运用多以定坤丹配合大小温经汤加减治疗.按其虚实症候之分,实证者多予以《妇人大全良方》(大)温经汤,虚证者多予以《金匮要略》(小)温经汤,再辨兼夹症候加减应用每获良效.

2.典型病例,分析学习 唐某,女,27岁,未婚.初诊时间为2014年3月18日.主诉:痛经近10年.曾于某医院行子宫附件彩超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其他内分泌疾患,病后曾在医院就诊治疗,效果不佳.本次就诊末次月经为3月8日.患者自诉痛经多年,每逢经来的第12天小腹部疼痛,疼痛发作时可向腰骶部放射,严重时头痛汗出,恶心欲吐,肛门下坠欲便等不适.卧床休息,或用暖水袋稍捂后疼痛稍减轻.追述以往月经期间摄生不慎,常喝冰水冷饮,夏天吹空调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近两年来月经量较少,经行23天即已.经来颜色较深,多伴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亦可减轻.月经来临前一周多伴有乳房胀痛,心情焦急,烦躁不安,胸闷纳差,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诊断:痛经寒凝血瘀兼气滞型.治疗:定坤丹5盒,每次1丸,每日2次.并嘱患者于下次经来前几天过来复诊.

二诊:月经于4月4日来临,经量较前稍多、色暗红,血块排除较痛快,疼痛较前减轻,余证有所好转,服用上药效果明显,现患者正值经期,宜用汤药促使经血排出,故为其处方:《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五剂.药用桂枝12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15g,牡丹皮30g,吴茱萸5g,法半夏10g,益母草30g,茺蔚子20g,丹参30g,生蒲黄15g,制香附15g,乌药15g,延胡索15g,生姜10g,大枣18g,炙甘草10g.共5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用2个疗程即告痊愈.

3.总结经验,灵活应用 对于痛经的诊断治疗,朱师教导临证时先得探明病症的虚实,再论其兼夹症候并结合患者月经期限辨证施治.常运用定坤丹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于平时用丸药平调阴阳,由于月经过后冲任不足,血海未盈,又易受肝气的影响,以定坤丹滋补气血,舒郁调经,为经期治疗理清道路;于经行前后用汤剂荡涤气血,在此期胞内血海满盈,气血动荡,欲泄不得或是行而不畅,用中药汤剂可促其通经,减轻疼痛,进一步清除障碍.

定坤丹系清朝乾隆年间太医院特为宫内嫔妃创制的名方.由《竹林寺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下》中“补经汤”加减而成.卷中云“妇人二十五六岁,血海虚冷,经水不调,腰腹疼痛,或下白带……此气血两虚也,补经汤、温经丸主之”[3].然则此“补经汤”不为多数人熟悉,但仍于丹方中可窥见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加味乌药汤、益母胜金丹等方主要组成药物,因此该丸具有调和气血、温经散寒、疏肝解郁、活血调经多种作用.对于血瘀型痛经或是寒凝血瘀或是气滞血郁,伴随月经量少、月经推后伴有血块者尤为适宜.所用红花、三七、五灵脂等皆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一等好药,红花性温味辛,善于活血祛瘀,通调经脉,此处配伍三七、五灵脂乃相须为用;柴胡、香附、延胡索则是疏肝行气达到止痛的目的.香附味辛微苦善行下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常配伍柴胡、白芍养血柔肝,行气止痛.延胡索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延胡索配伍香附相辅相成,增强了行气止痛之功.又有干姜、肉桂、乌药等辛温散寒之品,温通经脉;熟地黄、白芍、人参等滋养气血之药,养血和血.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温经通脉,舒郁通经,理气止痛之功.

如正值经期,患者小腹开始疼痛,此时当以化瘀止痛为先,应气血的剧烈变化,宜服用汤药.汤者,荡也,此时服用汤药可增强正气,有利于荡涤胞宫内邪气,促其排除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方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或《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加减运用.若证中血瘀甚者加益母草、丹参、生蒲黄、没药等活血化瘀药,气滞甚者加香附、佛手、乌药、枳壳等理气止痛药物,寒邪甚者加小茴香、吴茱萸、干姜、附子等温经散寒药物,肾虚者加菟丝子、补骨脂、石楠藤、淫羊藿、杜仲等补肾固冲药物.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竹林寺僧.竹林寺女科二种.竹林寺女科证治[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

[自:杨光林,朱名宸.朱名宸教授运用定坤丹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血瘀型痛经的经验介绍.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2):20-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