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与剖胸治疗有什么不同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与剖胸治疗有什么不同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多数不太复杂的先心病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一般情况下放好封堵器后心内膜3个月即可长好,给广大非发绀型先心病患者带来了不剖胸治愈的福音。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咨询胸外科以及先心病介入治疗医生。当然,介入封堵治疗有封堵器脱落、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存在介入治疗失败等风险,我们应客观评价并建立处置预案。

传统的先心病治疗方法依赖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方法历经60余年的临床实践,对常见的先心病: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氏四联症等已取得了成熟的经验。手术使大部分先心病患者重获健康,使复杂心脏畸形的患者通过手术得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仍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如麻醉意外、体外循环带来的各系统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输血并发症、术后严重心律失常、继发感染以及残余畸形等。此外,剖胸的创伤也会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多年来,心脏科医生们一直为寻求既安全有效又可最大程度减少创伤的治愈方法不懈努力。因此,不剖胸介入性治疗应运而生。

1967年,国际上首次应用不剖胸介入治疗的方法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取得成功。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摸索和器械改进,目前国际上已在常见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畸形)的不剖胸介入治疗上取得了成熟的经验。先心病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超声波等指引下,将穿刺针及导管沿血管插入心脏要达到的部位,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作定量定性分析,再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部位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的方法非常简单,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畸形等先心病,采用一根导管穿刺大腿根部的股静脉或股动脉,建立通路,沿此途径将封堵器传送到缺损或畸形通道的部位,将缺损(心房心室“漏洞”或动脉导管)堵闭即完成手术。手术大约需要1~2小时。对于肺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也是经导管建立途径输送球囊至狭窄的肺动脉瓣加压扩张,观察扩张后压力下降满意,即宣告手术成功。

介入治疗的优势非常明显,可以概括为以下优点: ①不剖胸治愈先心病,可避免巨大手术切口的创伤疼痛,避免由于手术切口给患者生活学习历程带来的社会心理压力; ②无需全身麻醉,可避免严重的麻醉并发症; ③无需输血,可避免输血过敏和感染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的机会; ④术后恢复快,术后24小时可下地活动,观察48小时即可出院; ⑤封堵效果好,术后24小时心脏功能即有明显改善,对于肺高压患者可及时观察其肺动脉压力的变化; ⑥远期观察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封堵器断裂现象,生活质量与正常人相同; ⑦对适合做介入治疗的患者,各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都在98%以上,术后并发症少于外科手术,且同样达了根治的效果。

总之,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多数不太复杂的先心病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一般情况下放好封堵器后心内膜3个月即可长好,给广大非发绀型先心病患者带来了不剖胸治愈的福音。但介入治疗也有缺陷,并非所有的先心病都能应用介入治疗,它对先心病患者有一定的要求,如体重太轻、特殊位置的室缺或过大残余边少的房缺都不能进行介入治疗,一些复杂的先心病也只能行剖胸治疗。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咨询胸外科以及先心病介入治疗医生。当然,介入封堵治疗有封堵器脱落、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存在介入治疗失败等风险,我们应客观评价并建立处置预案。

(李 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