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

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饮用烈性酒,因乙醇可引起细胞浆脱水发生沉淀,对胃黏膜细胞有损伤作用。吸烟还可减慢胃的蠕动,影响胃的排空。经补充铁剂后,胃黏膜炎性病变即可好转或消失。因此,缺铁性贫血伴有胃炎的患者,其口腔、食管与胃肠道黏膜上皮弥漫性变化,可能是缺铁的一种反应。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明确,除少数急性胃炎的反复发作可演变成慢性胃炎外,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酒 少量低浓度乙醇,能刺激胃肠黏膜分泌前列腺素,从而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急性过量饮酒,特别是高浓度的烈性酒,能使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酗酒者常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就是乙醇损伤胃黏膜的结果。上述胃黏膜的变化,3~5天即可消失。长期饮用烈性酒,因乙醇可引起细胞浆脱水发生沉淀,对胃黏膜细胞有损伤作用。酒的浓度越高,则损伤作用越强。此外,乙醇可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质,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胃酸中的氢离子逆流至胃黏膜内,使黏膜内的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甚至发生糜烂和出血,胃黏膜呈现出慢性炎性变化。

2.吸烟 烟草中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分泌过多。吸烟还可减慢胃的蠕动,影响胃的排空。还有研究发现尼古丁有影响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引起胆汁的反流。胆汁内的有害成分,如溶血卵磷脂可以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引起H的逆扩散,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

3.幽门螺杆菌(HP)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从人的胃黏膜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认为此菌是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其依据是:一是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内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达90%;二是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菌量(幽门螺杆菌)和中性多形核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比;三是无幽门螺杆菌的胃黏膜处充血不明显,无中性多形核细胞的浸润;四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慢性胃炎的病变明显改善;五是志愿者吞服幽门螺杆菌培养液,可出现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幽门螺杆菌感染遍及全世界,目前认为粪-口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另外人-人传染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尤为明显。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低收入阶层人群感染率较发达国家高收入阶层高;发达国家儿童感染不多见,而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率可达40%以上,且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同一国家中,不同种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不相同,有色人种和黑人感染率较白人高,且这一结果不受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这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遗传易感性的因素。

4.药物 某些药物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但对胃肠道有不利的影响。临床上把由于药物引起的胃炎,叫药物性胃炎。抗风湿药物,如阿司匹林及吲哚美辛、乙酰水杨酸等,可引起胃黏膜损伤,使胃黏膜内前列腺素E2减少。有些药物破坏了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并引起氢离子回渗至黏膜内,使胃蛋白酶消化胃黏膜,形成胃溃疡,甚至胃穿孔。长期大量服用泼尼松之类的激素,可刺激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且抑制胃黏膜分泌保护液——黏液,使胃黏膜失去了屏障,并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延缓溃疡愈合,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由于胃黏膜长期与食物及各种消化液直接接触,使上皮细胞不断损耗。要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上皮细胞必然增殖较快。但是大多数的抗癌药,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等会抑制细胞增殖,影响上皮的修复,而引起口腔炎、食管炎和胃炎。

5.饮食 食物中缺乏蛋白质或B族维生素,可以引起胃黏膜病变。缺少铁质,胃黏膜亦可发生炎症。经补充铁剂后,胃黏膜炎性病变即可好转或消失。因此,缺铁性贫血伴有胃炎的患者,其口腔、食管与胃肠道黏膜上皮弥漫性变化,可能是缺铁的一种反应。经常不规律的过冷、过热饮食,暴饮暴食,过多地食用辛辣食物,如花椒胡椒等都易刺激胃黏膜产生慢性炎症。

6.鼻腔、口腔、咽部慢性炎症 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如齿槽脓溢、扁桃体炎、鼻窦炎等,其细菌或毒素吞入胃内后对胃是一种刺激,长期刺激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

7.阻塞性充血 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或门脉高压症,均可使胃黏膜长期充血,胃壁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同时血液循环受阻,营养障碍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8.胃酸缺乏 在缺乏胃酸条件下,细菌容易在胃内生长繁殖,为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之一。

9.内分泌功能障碍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糖尿病、艾迪生病等内分泌疾病,均可伴发慢性胃炎。

10.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在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劳累与其他因素的反复作用下,由于这些强烈的病理性冲动不断传入人的大脑皮质,使皮质神经细胞过度紧张,导致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平衡失调,结果,皮质功能弱化,甚至衰竭。同时皮质下中枢失去来自皮质的抑制,其兴奋则过度增加,首先在自主神经中枢产生优势兴奋灶,神经细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因此,使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胃部出现病理变化,如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形成缺血区,胃黏膜则发生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长期的失调则可产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慢性胃炎。

11.胆汁反流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胆汁反流入胃,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炎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