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觉和自信

自觉和自信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护生命健康,打造美好人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造就健康人生。相反,自身不健康的生活因素会滋生非传染性慢性病。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老年人健康的最好指标是功能。有些老年人无疾病,但自觉无活力;但也有不少老年人虽有疾病,却尚有活力。多项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发作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大大降低再次发作的危险。关键要健康觉醒、自觉和自信,从现在开始努力还不晚。

2.1 与时俱进 健康觉醒

2.1.1 “生活性”危险因素与非传染性慢性病时代

20世纪中叶以前,涉及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以生物因素为主,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也主要是急性传染病,称为生物医学时代。

那个时代我们常要进行除害灭病大扫除,用消毒、隔离、防疫针来预防急性传染病。由于外来生物因素促发的急性传染病来去匆匆、爽快好对付,因此征服这类疾病的武器主要是抗生素和生物疫苗。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则是以生活因素(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精神心态等)为主,如个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日常的不良行为习惯等,引起的是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由自身的生活因素滋生的这类慢性病悄然而生,来则安之,终身不弃,相伴一生,难以摆脱。因此,对付这类缠绵的慢性病,应以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健康管理为上策。远离顽固的慢性病也有两大法宝,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实,智慧的古人早就说过“疾”与“病”不一样,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外因所致为急性“疾”;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精神心态等内因所致为慢性“病”。“疾”好治,而“病”难医。

2.1.2 健康自主沉浮,生病自作自受

有位哲人说:“人的生活是什么,人也就是什么。”这就是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健康状态,生活方式决定着你自身是否健康。日子是你自己过,生活方式由你自己选,行为习惯更是你日常养成的。我们应当觉醒且要清醒:健康自主沉浮。

一位网友形象又生动地评述,当所有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都越活越聪明时,只有人是越来越傻。他们害怕疾病带来的死亡,却不害怕他们自己长期伤害身体的行为和过程,如张多弛少、忧多安少、养多动少、食多眠少……且死不悔改,一如既往,甚而当作时尚。真正“自作自受”,实在可怜又可悲。

2.1.3 美国人民可谓健康先觉先行的典范

1971年,尼克松签署法令,成立美国健康教育总统委员会,并致信国会:“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教育和鼓励公民实践健康行为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有深远影响的“为了健康的人民”一文形象地指出:“与其说是面临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的挑战,还不如说是面临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挑战。我们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自毁于自己制造的环境污染;自毁于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存在等。”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造成全球医疗经费快速增长的主因是医学目的‘以疾病为中心’。全球醒悟,医学目的必须调整为‘以健康为中心’。”

一位觉醒富人的智慧心语:“请我吃饭,不如让我出汗;对我赞颂,不如放我轻松;付我高薪,不如使我高兴;开个钱庄,不如拥有健康。”

2.2 慢性病自生 健康自觉

2.2.1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在于自觉

养护生命健康,打造美好人生。觉醒的你定会选择健康生活和良好习惯,但转换生活方式,改变行为习惯的关键在自觉,且要立即行动。可惜不少人不愿改过自新,只想生活小改,习惯小变,病痛有药治。他们非要到心肌梗死、猝死、脑卒中、癌症等危重病发生了再下决心起步。殊不知,不良生活滋生慢性病,如同“温水煮青蛙”。

2.2.2 医学“双规”,终身受益

有不少慢性病患者躺在病床上,往往会后悔:那些浮云似的烦恼,何苦纠缠不放?那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为什么没有早改?对那些不值得的小事,为什么要生气?那些有益的锻炼,为什么不早做……其实住院治疗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让你审视、反思这些问题。经过这次医学“双规”,如果你能想明白了,今后将会受益终身。

2.2.3 养生保健贵在践行

不少人的养生保健意识虽然不断增强,但行为却一再脱节;认识提高很快,但行动总是滞后。也有些人口头上健康第一,生活中仍我行我素。人们心中都明白该怎么做,但就是知道而做不到。所以说。从“知到行”,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其实只需要对生活习惯中的一些小细节做出改进,令人畏惧的癌症就可在生活中轻松避免。

快快自觉行动吧,绝不能让“温水煮青蛙”的悲剧重演!

2.3 慢性病管理 健康自信

2.3.1 健康与生活合为一体

生活健康,人就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造就健康人生。相反,自身不健康的生活因素会滋生非传染性慢性病。也许,你以为日子过得很好,但是过得好不等同于好好过。须知,只有好好过日子,才会有好日子过。现代人常常不好好过日子,这正是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温床,恰似煮青蛙的温水。

2.3.2 器官老化病难免,生理功能可无碍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老年人健康的最好指标是功能。身体功能的适应能力可能比病理改变程度更重要。有些老年人无疾病,但自觉无活力;但也有不少老年人虽有疾病,却尚有活力。我就是这样的老年人,全身老化病变不少,但身体活力尚好。

我行医半个多世纪,自己身体却未进行保健。我的中年岁月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很少顾及自己的养生保健。66岁那年我住院进行了一次全身大检查。

不查不知晓,还很逍遥,一查吓一跳,真是不得了。肥胖、高血压(夜间)、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血黏度、高血凝、糖尿病、冠心病、多发性肾结石脂肪肝……从头颈到足背出现多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也有一长条粥样硬化斑块。

老化病变虽然给我身体关上了一扇门,但同时为我的生命健康打开了一扇窗—自身血管代偿性侧支血液循环。只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坚持良好习惯,虽然器官老化病难免,但生理功能仍无碍。我尽管全身动脉硬化、斑块不少,但尚无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

面对突如其来的一身大病,我震撼过后,冷静地进行思考。我决定重新开启全新的健康生活:严格低脂、低糖、低盐、多蔬果、多纤维的健康饮食;天天游泳、桑拿,雨雪无阻。以健康饮食、雷打不动的健身习惯为基础,辅以降脂、降糖、降血压、抗凝等药物。治疗1年后,血指标基本正常,所以停药,但健康饮食和健身活动仍然维持。我的体重每年减4斤,在70岁时达到标准体重。至今已有10年,我也养成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着新的健康行为习惯。

当然,已有的心脑血管病变只是稳定,仍会长期共存,相伴一生。一旦生活习惯放任,仍会兴风作浪,所以马虎不得。

老年朋友们,千万别以为65岁后再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晚,饮食或生活方式的改变从来就不会晚。多项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发作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大大降低再次发作的危险。关键要健康觉醒、自觉和自信,从现在开始努力还不晚。只要行动了,就会有收获—给你一个更健康、美好、有活力的晚年。

老年朋友们,快快觉醒并践行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