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城市发展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

中国城市发展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城市发展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耿 波[摘 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意义正在于它为即将展开的国家文化战略寻找到了文化内在发生的前提和基石。本文提出了中国城市从文化自觉向文化自信提升的四个方面。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聚焦,主要来自当下城市发展所引发的普遍焦虑以及由此焦虑而产生的文化反省。
中国城市发展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_中国城市科学

中国城市发展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

耿 波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意义正在于它为即将展开的国家文化战略寻找到了文化内在发生的前提和基石。中国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各种“城市病”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越来越“不快乐”,普遍性焦虑和文化反省所引发的文化自觉比之乡土社会更加集中而典型,必然成为国家文化战略推进的先行之地。通过城市建设使文化自觉向文化自信升华,是推进国家文化战略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国城市从文化自觉向文化自信提升的四个方面。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公报》首次将文化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成为国家实力构建的重要部分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支点。然而,做为国家战略的文化建设大业立足何处?国家的战略推动当然是必需条件,但却不是全部条件,遵循文化发生的自然规律、尊重文化主体的自觉选择,在国家文化战略的大格局中培育文化自觉,使之成长为文化自信并成为国家实力的内在力量,上有呼下有应,这才是国家文化战略建设的要义。在关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意义上,中国城市化进程比之其他社会进程具有更强的聚焦意义,城市应当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第一阵线。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聚焦,主要来自当下城市发展所引发的普遍焦虑以及由此焦虑而产生的文化反省。在中国,与改革开放同步展开的城市化进程自其起点处就担负了发展经济的使命。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在经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高峰期后逐渐进入平稳发展,城市必然地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力点与桥头堡。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中,城市对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对于城市而言,它所担负的经济使命和创造的种种经济奇迹也为其增色不少,更加富足的生活水平,更加便利的生活设施,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使其创造了比之农村看上去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家园。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同时也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度前行,城市“幸福”、“美好”的粉彩开始剥落:经济与产业重心日益向城市倾斜,城市也越来越变成庞大的社会磁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与资源向其流动,最终导致了农村与城市二元结构的失衡,诸种城市病由此横生,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生态恶化、不良竞争纷纷丛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不快乐”,城市焦虑日益深刻,城市正由人们想象中的美好家园变为现实中的焦虑之城,而这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一直拖曳的经济脐带有着直接关系。

怎么看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城市焦虑?否认其存在无疑是掩耳盗铃,将当下城市焦虑解读为单纯的物质匮乏更是南辕北辙。所谓“生于忧患”,焦虑引发的将是反省,日益增长的城市焦虑其实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提供了发生的契机。

费孝通先生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讲习班上首倡“文化自觉”概念,认为“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是使“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费先生认为,文化自觉的发生始自文化个体置身新的语境遭受冲击而产生“怎么办”的焦虑意识,这其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命题“生于忧患”的核心意涵。

在当下,由城市焦虑而引发的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的生活幸福观正在悄然转型。在城市化刚刚起步阶段,吃饱喝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城市人骄傲的资本,但近年来,以“逃离北上广”为典型的一系列事件让我们察知城市中人们对生活幸福的理解正在发生改变,更多的闲暇与满足除物质需要以外的多方面需求成为人们定义生活幸福的新标准。二是人们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交流与沟通形式。作为产业组织机器的城市,以其完全目的性的经济交往掩盖了人们自发的文化交往,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一度成为识别中国城市的典型特征。但在当下,人们借助现代科技所提供的交流平台创造了日益丰富的交流形式,“微博热”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沟通热潮。三是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在20世纪80年代,散落在城市中富有传统、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常常被视为城市发展的障碍而遭到清除,但自21世纪以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代表的传统与地方文化复兴首先在城市而不是在农村得到了最热烈的响应,这在根本上是因为城市能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却无法为人们提供文化认同,传统与地方文化则以其丰富的价值内涵与人文意蕴成为城市个体实现认同、重构自我的重要符号体系。

《公报》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其意义正在于它为即将展开的国家文化战略寻找到了文化内在发生的前提和基石;而中国城市化进程,因其从城市焦虑而引发的文化自觉比之乡土社会更加集中而典型,因此必然成为国家文化战略推进的先行之地。

《公报》在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的同时,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提,两者虽然都包含文化主体觉醒的意思,却并非等同:“文化自觉”是主体文化意欲的觉醒,而“文化自信”则是指觉醒的文化意欲找到了合适的文化表达与实践方式而产生的自信与自豪。在中国城市发展中,文化自觉既已发生,如果不能引而承之,提供合适的表达与实践方式,文化自觉的意欲必将再度湮没或转化为低级冲动。如何通过城市建设使文化自觉向文化自信升华,这是推进国家文化战略的关键问题。

从文化自觉向文化自信提升,中国城市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适当转换中国城市发展的经济定位而凸显其文化特征。中国城市的诸种问题,其根源在于城市功能的单纯经济化。然而,在当前已形成的产业格局中,要取消城市的经济功能实际是不现实且无益的。为实现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中国城市的未来建设,应通过确立新的城市发展观念,尤其是以区域发展或城市群建设的格局观念,分流单体城市的经济职能到其他城市或农村地区,通过疏通整流城市文脉、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构建城市文化服务体系、树立城市文化形象等城市文化战略,提升文化建设在城市整体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打造彰显特色的文化之城,在城市定位的整体文化转向中使人们的文化自觉向文化自信升华。二是构建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造性得以表达的城市空间与节日体系。经济城市对人们文化权益的剥夺,非常重要的方面即在于剥夺了人们进行文化表达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然而,在中国城市发展实践中,人们出于文化自觉已然创造了蔚为丰富的表达与交流形式:各种各样的新兴节日、日益更新的网上交流平台、形式多样的城市空间都包含着城市个体表达自身文化意欲的因子。未来城市建设,不应对此熟视无睹甚至着意清除,而应当顺势而为,通过合理的城市文化规划与机制更新,建立起能承载人们文化表达与创造意欲的城市节日体系与多元空间体系,使人们的文化自觉可顺畅的表达与交流升华为文化自信。三是构建能够凝聚人们文化认同的城市符号体系。符号是文化的有形载体,文化自觉升华为文化自信需要强有力的文化符号加以引导与凝聚。当前,在中国城市发展现实中,多元价值共存的局面使得各种文化符号层涌叠出,在多样的符号资源中包含宣扬消费、享乐文化的符号标志,同样也包含人们出乎文化自觉而创造的文化符号。近年来,中华文化传统符号、地方特色文化符号以及彰显主流价值的文化符号已逐渐成为人们自觉选择、表达认同的三大符号体系,城市文化建设亟须抓住这种认同契机,强化对三大符号文化内涵的诠释与普及,使人们的文化认同得以实现,并由此在文化认同中确立文化自信。四是提升城市文化的竞争力,使人们的文化自信力转化成城市软实力。西方现代城市发展经验证明,随着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展开,城市必然是区域竞争的基本单位。对中国城市发展而言,城市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同样是城市存亡的关键要素。然而,很长时期以来,中国城市竞争力被定位在经济竞争力的单一标准之上,直接造成了中国城市生态的恶化。其实,城市竞争力的内容是多样的,城市文化通过产业转化、服务提升以及品牌打造同样可以成为强劲的城市竞争因素。城市文化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也将获得极大提升,并将逐渐超出文化个体的范畴,而升华为群体性的城市荣誉感,成为城市发展中极具潜力的城市软实力。

China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Self‐awareness and Confidence

Geng Bo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The Public Report on Six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resses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self‐awareness and confidence which are the base for the forthcoming national cultural strategy to find out the real preconditions of culturally internal formation.Various urban problems in the urbanization in China make the urban residents increasingly unhappy.The cultural self‐awareness caused by common anxiety and cultural reflection is more concentrated in urban society than that in rural society.The cities are bound to become the pioneering land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strategy.The urban environment will lead the cultural self‐awareness to cultural confidence,which is the key point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strategy proposed in the Public Report.This paper discusses four aspects of China urbanization developing from cultural self‐awareness to cultural confidence.

Key words:cultural self‐awareness,cultural confidence

作者简介:耿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审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