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有些人体内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或异常,体内的生物钟也不再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节奏运作,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多见于成年人,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者少见。典型的睡眠—醒觉节律障碍是“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这是由于环境所要求的睡眠—觉醒周期与个人自然的睡眠—觉醒生物节律不合拍所致。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我们都知道,机体的生物节律昼夜呈周期性波动性变化,包括体温调节、内分泌功能、呼吸及肾功能等变化。大脑的清醒与睡眠是受生物钟调节的,因此,常人通常以一昼夜的1/3时间用来睡眠,即夜间入睡白天醒来,这种自发性的睡眠习惯就形成了睡眠—觉醒节律。但有些人体内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或异常,体内的生物钟也不再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节奏运作,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多见于成年人,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者少见。这种病的基本症状就是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反常。典型的睡眠—醒觉节律障碍是“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睡眠由两个交替出现的时相组成,有的睡眠时相延迟,比如患者常在凌晨入睡,次日下午醒来,在常人入睡的时间不能入睡,在应觉醒的时候需要入睡。有的入睡时间变化不定,总睡眠时间也随入睡时间的变化而长短不一,有时可连续2~3天不入睡,有时整个睡眠时间提前,过于早睡和过于早醒。病人多伴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并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工作和社交。

引起这种病的因素主要是生活节律失常,包括倒时差、频繁昼夜倒班工作、夜生活无规律及睡眠无定时。这是由于环境所要求的睡眠—觉醒周期与个人自然的睡眠—觉醒生物节律不合拍所致。社会心理压力也能影响睡眠—觉醒节律,严重时会使生物钟紊乱。据调查,约1/3的患者发病前存在生活事件造成的压力,如人际关系、学习负担、工作求职、环境变化等。压力造成的焦虑情绪可使人推迟入睡时间、易醒、早醒而使整个节律结构紊乱。

由于患者作息时间与正常的社会作息时间不符,常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困难和不便。治疗方法主要是调整患者入睡和觉醒的时间以恢复到正常人的节律。可逐步调整或一次性调整立刻达到正常作息时间,并需不断巩固、坚持下去。为防止反复,常需结合药物巩固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