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颈椎性睡眠障碍

颈椎性睡眠障碍

时间:2022-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颈椎病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同样不清楚,不过依据对颈椎性头痛等的研究,发现5-HT代谢障碍,推测颈椎病时可直接导致椎-基底动脉系血循环障碍,还可导致交感神经的神经功能失调,后者又可引起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舒缩障碍,两者可直接或间接引起5-HT等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

第十六章 颈椎性精神科疾患

第一节 颈椎性嗅觉异常

颈椎性嗅觉障碍有嗅觉过敏、嗅觉倒错和幻嗅等。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由于头颈部外伤或久之出现颈椎退变造成颈椎的异常改变,小关节失稳刺激、牵拉、压迫交感神经或椎动脉,导致大脑后动脉供应海马回等处血液循环障碍,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二、临床表现

1.嗅觉过敏 对某些气味过敏,患者嗅时感到极度不适。

2.嗅觉倒错 将某种气味误感觉为另一种常常是一些不愿嗅到的不愉快的气味。

3.嗅幻觉 患者嗅到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难闻的气味,如烧焦肉、臭鸡蛋等怪味。

4.其他 常伴有传统颈椎病的其他症状。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颈椎病是很常见的疾病,对于有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者,又有嗅觉障碍,按一般规律易想到颈椎性嗅觉异常的可能,但必须强调在遇到嗅觉异常,尤其是幻嗅的患者,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检查EEG、CT或MRI,排除复杂部分发作的癫痫及钩回处脑膜瘤等其他器质性病变后,方可考虑颈椎性嗅觉异常的诊断。

四、治疗

依据颈椎5位片显示的异常改变,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棘突偏歪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生理曲度消失运用颈枕,齿突与下颈椎顺列不良或椎间隙变窄,需进行牵引治疗;药物治疗可选用血管扩张剂、类肝素制剂(如PSS)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

以下举张长江、张衡治疗成功的1例病例:32岁女性干部,半年前乘车因急刹车颈部闪伤,当时觉左上肢麻木及疼痛,经休息后逐渐好转,以后经常颈痛、视物模糊、心慌、烦躁,曾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近3个月来经常嗅到难闻的臭味,而在场的他人均嗅不到,神经系统检查及鼻科检查均未见异常,脑CT检查未见异常,而颈部肌肉僵硬,活动不受限,C3棘突左偏,棘上韧带剥离、压痛,C4棘突压痛,背部广泛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左侧(±),X射线片显示颈曲变直,C3、C4颈曲中断,C3椎体后移1mm,C3椎弓呈双影,钩椎关节不对称,以手法纠正C3棘突偏歪及周围软组织放松治疗,经1次治疗后,颈部疼痛及心慌明显好转,偶尔还可嗅到臭味,经4次治疗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个月,疗效巩固。

第二节 颈椎性幻味

钩回稍后(43区)为味觉中枢,当受到刺激时会出现味幻觉,而该部血供障碍,未达严重到结构改变时,缺血的细胞兴奋性增高,亦可发生味幻觉,因颈椎病引起者虽为罕见,但临床上还是偶可遇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颈椎病直接影响椎动脉血液循环或影响交感神经使其功能失调,导致大脑后动脉海马回分支供血不足,味觉中枢异常兴奋,出现味幻觉。

二、临床表现

突出表现为味幻觉,例如,舌发咸,或好似放上辣椒面之辛辣感,或酸咸或苦咸感,曾有传统颈椎病的症状或出现味幻觉后伴有头痛、颈僵或上肢麻、痛等,颈椎5位片有异常改变。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颈椎病症状、体征及颈椎X射线改变诊断不难,关键是须排除易引起味幻觉的其他疾病。

首先是通过详细的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做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肿瘤或其他变性疾病等。

四、治疗

依据颈椎异常改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配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第三节 颈椎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精神疾病,至今病因未明,我国1993年调查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6%,女性高于男性,目前我国有近600万人患病,本节重点讨论颈椎性精神分裂症。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现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多巴胺假说、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5-羟色胺假说,宫内感染与产伤,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社会心理因素等,教科书尚未提及颈椎病亦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说明具有先天的易患性,由于不是所有的有遗传因素的人都发病,说明必有后天的发病因素;目前还认为生物学因素在其发病中亦占有重要地位。神经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正像教科书中所述的,这些神经递质的变化是因、是果,还是相关因素,仍无最后定论。颈椎病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同样不清楚,不过依据对颈椎性头痛等的研究,发现5-HT代谢障碍,推测颈椎病时可直接导致椎-基底动脉系血循环障碍,还可导致交感神经的神经功能失调,后者又可引起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舒缩障碍,两者可直接或间接引起5-HT等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

二、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最常见者为幻听,较少见的有幻视、幻触、幻嗅。

(二)思维与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 妄想的荒谬性显而易见,常见者有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

2.思维联合障碍 表现为思维散漫,严重的思维破裂,言语支离破碎,无法与其交谈。

3.被动体验 患者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行为等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强加的被动体验。

4.思维贫乏 语量贫乏,缺少主动言语,回答提问时异常简短,很少加以发挥,内容含糊,过于概括,传达的信息量十分有限。

(三)情感障碍

本病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淡漠,少数患者有情感倒错、抑郁与焦虑情绪亦可见到。

(四)意志与行为障碍

1.意志减退 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打算,或虽有计划,都从不施行,活动减少,可连坐数小时,而没有任何自发活动。

2.紧张综合征 全身肌肉张力增高,可为紧张性木僵,亦可为紧张性兴奋,两者可交替出现,木僵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冲动行为。

(五)智能障碍

患者可表现出记忆、计算、理解与判断能力的减退。

(六)颈椎病史

患者颈椎失稳、寰枢椎半脱位及传统颈椎病的其他症状与病史。

(七)X射线表现

X射线可见寰枢椎半脱位、颈椎顺列不良、椎间隙变窄或棘突偏歪等异常改变。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其颈椎异常改变和颈椎X射线异常表现,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精神病之后,即可诊断。

四、治疗

依据颈椎异常改变情况,可采用旋转复位或牵引治疗,或两者联合治疗。

金瑛治疗16例,痊愈者占68.8%,显效25.0%,有效率为93.8%;张长江、刘秀芹亦有治愈的病例,分别观察7~12个月,疗效巩固。

需要强调的是张教授所举2个典型病例均曾在精神病院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改为手法治愈,应引起注意!

第四节 颈椎性睡眠障碍

颈椎病引起的睡眠障碍,临床上很常见,其中多见者为失眠、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而睡眠过多者较少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脑皮质的觉醒受3个系统的影响:

(一)向心性神经冲动

当给予光、声、疼痛等刺激时可使机体觉醒,因此,特别嘈杂的环境,机体就难以入睡。

(二)上升性网状激活系

网状结构的内上部视丘非特殊核、视丘后下部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对于维持觉醒起重要作用。

(三)视丘下部调节系

视丘下部是上升性网状结构的中继站,Gellhorn提出觉醒-睡眠的中枢在视丘下部,视丘后下部有促进系统的中枢,视丘前下部有抑制系统的中枢,由于两者的影响,形成了觉醒和睡眠的节律,一切感觉通路的向心性冲动到达视丘下部调节大脑皮质的活动性,视丘下部对大脑的活动具有大的影响。

另外,大脑皮质借助于皮质网状结构通路,反过来对于脑干网状结构的活动性进行调节,尤其来自运动区的冲动可造成高度的觉醒,过度思考问题的人可以通宵不眠,是个明显的例证。

丘脑下部是由椎-基底动脉的终末支发出的丘脑穿通动脉供血,当颈椎病刺激及压迫椎动脉或刺激、牵拉、压迫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管腔变窄,导致丘脑下部供血不足时,均可出现睡眠障碍。丘脑前下部兴奋增强时,睡眠过多,丘脑后下部兴奋增强时则易失眠。

二、临床表现

(一)失眠

多为入睡困难,亦可表现为时常觉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或晨醒过早,不能再入睡,亦有不易入睡,入睡后不能熟睡,梦多,患者误为通宵不眠,亦可难入睡,易惊醒,且早醒;少数患者夜晚睡眠很少,白天精力充沛,无任何不适,多数患者可伴有记忆力减退、乏力、易怒、烦躁、焦虑,甚至头痛、头晕、视物模糊、食欲减退、易出虚汗、心慌和气短等。

(二)睡眠过多

一天睡十多个小时仍觉不够,头昏脑涨、疲乏,甚至呈嗜睡状态。

(三)传统颈椎病的症状

颈部僵硬、疼痛、肢体麻、木、疼痛及无力。

因查不出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当遇到此类患者,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患所致的神经症群后,不论年龄大小,应首先想到此病,先检查3部5处11点压痛,有2点以上压痛者拍摄颈椎5位片,有相应异常改变,即可确诊。

四、治疗

依据颈椎异常改变的情况,酌情选用手法复位或颈枕或牵引,甚至综合治疗。

对于焦虑、烦躁患者可选用马来酸氟伏沙明等能迅速缓解症状,对于一躺在床上就害怕再失眠、越恐惧越难入睡者,为切断其恶性循环,入睡前可服阿普唑仑等安适剂,重者亦可服几次水合氯醛液,对于睡眠特别多者可加服益脉康片或洛斯宝液,见效更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