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埔”筹建时,蒋介石为何“任性”挂冠而去

“黄埔”筹建时,蒋介石为何“任性”挂冠而去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埔军校校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并非是特别显赫的职位,然而对于蒋介石来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却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契机。1924年1月24日,正是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委派蒋介石为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这原是蒋介石孜孜谋求、志在必得的关键职位。但时隔不久的2月21日,蒋介石却突然留下一纸辞呈,“怫然而行”,使军校的筹备工作一度陷于停滞状态。

黄埔军校校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并非是特别显赫的职位,然而对于蒋介石来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却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契机。正是以此为跳板,蒋介石才得以飞黄腾达,走进国民党军政的权力核心,进而跃向权力的巅峰。

1924年1月24日,正是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委派蒋介石为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这原是蒋介石孜孜谋求、志在必得的关键职位。但时隔不久的2月21日,蒋介石却突然留下一纸辞呈,“怫然而行”,使军校的筹备工作一度陷于停滞状态。蒋介石为什么要辞职?个中缘由何在?

事情还得从头讲起。孙中山从一系列痛苦的失败中,认识到创建革命武装和发动民众的重要,决心“以俄为师”,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他顺乎潮流,改弦更张,改组国民党、筹办军校,确立联俄、同共产党合作的新方略。

在此同时,作为孙中山主要军事助手的蒋介石的思想却循着逆反轨迹在发展——特别是他对苏俄的态度。早先,蒋介石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曾给予热切的关注,对革命后的俄国抱有朦胧的憧憬和向往,对俄国共产党援助中国革命表示由衷的感激。1919年,蒋介石曾学习俄语,阅读有关俄国革命的书籍,并撰写过称颂俄国的文章。1923年7月13日蒋又自荐,向孙中山提出:“为今之计,舍允我赴欧(系指苏俄)外,则弟以为无事是我中正所能办者。”“如不允我赴俄,则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请求孙中山派其赴俄,考察苏俄的政治、党务和军事。

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派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启程前往苏联,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考察。

但蒋介石在苏俄考察三个多月的结果,却在对苏俄的认识及态度上发生了根本变化。他断定国民党“联俄容共的政策,虽可对抗西方殖民主义于一时,决不能达到国家独立自由的目的:更感觉苏俄所谓‘世界革命’的策略与目的,比西方殖民主义……更是危险。”他甚至断言:“俄党对于中国惟一方针,乃在造成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决不信吾党可与之始终合作,以互策成功。”“彼之所谓国际主义与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凯撒之帝国主义,不过改易其名称,使人迷惑于其间而已。”“所谓俄与英法美日者……其利本国而损害他国之心,直五十步与百步之分。”蒋的这些意见和观点招致了廖仲恺等人的批评,孙中山对其反对联俄容共的建议也明确表示不能接受。

令蒋介石更为闹心更感挫折的是,在国民党召开以改组为中心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既未获邀与会,会后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中更没有自己的位置,孙中山在2月3日只任命他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的军事委员会中的一个委员。胸怀政治抱负的蒋介石,这时的落寞寡欢可以想见,对孙中山心存不满,也就事出有因了。特别是孙中山要蒋介石专心筹办军校,不必过问党务和军政大事,这对蒋介石无疑是个很大的打击,使他“终日不安,如坐针毡”。因此,他选择了“走”为上计。

2月21日,蒋介石留下辞书,不告而别。蒋离职返乡不久,3月2日给孙中山写了一封洋洋数千言的长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不满。表白自己对孙中山“无难不从,无患不共”“为国为党,而又为先生尽力者,殆无其人也!”并抱怨孙中山对他不信任,没有对他专任不疑,没有让他过问党政大事。

对于蒋介石的不告而别,孙中山非常吃惊,随即于23日派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抓紧筹备工作。25日又派邓演达专程赴奉化,促蒋回粤。对蒋的辞呈,孙中山明确批示:“所请辞职,碍难照准。”对蒋介石的辞职行为,孙中山基本上采取了“君子爱人以德”的态度,一方面,责备蒋率性使气,不顾大局,并严令其回粤;另一方面,对蒋又抚慰有加,对他作恳切的说服劝导,并以宽厚优容的胸襟,对蒋提出的若干要求,作了认真严肃的处理。

蒋介石早年任性使气的性格,在他辞职这件事上也是有影响的。青壮年时期的蒋介石,任性暴戾,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常为同僚所不容,也常有稍不顺意即拂袖而去的举动。孙中山对他的这一性格深有所知,并曾作过语重心长的批评:“兄性刚而嫉俗过甚,故常龃龉难合。然为党负重大之责任,则勉强牺牲所见而降格以求,所以为党,非为个人也。”劝导他不要嫉俗太甚,应有容人之量,更要为主义、为党而牺牲个人所见。

蒋介石非常清楚军校校长一职对他所蕴含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舍弃军校无异于丧失一切,这对怀有很高政治欲望的蒋介石来说,是怎么也不会愿意的。所以当3月26日廖仲恺再次打电报问他“归否?俾得自决”后,蒋介石即于28日复电表示“弟必来粤”。而此时,孙中山已等不及了,又派许崇智请他回来履职。当校长的有力竞争者许崇智告诉蒋介石,自己无心校长一职时,蒋介石这才心满意足地于4月14日与许崇智相偕回到广州,4月26日到黄埔军校办公。

蒋介石离职黄埔的真实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他选择在建校最需要他的时候提出辞职,虽有思想政见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意在表达对孙中山任职安排的不满和对其事业的“忠心”,引起孙中山对他的加意挽留,进而求得更多的信任、要求更大的权力。“这种行为自可解释为一种以退为进的心术,甚至意含要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5月3日,孙中山特任蒋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并允诺给予他在人事与财政上更多的权力。此时,孙中山自兼军校总理,廖仲恺出任中国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在黄埔名列第三。直至次年,孙、廖相继辞世,蒋介石才真正坐上黄埔军校第一把交椅。蒋介石由此迈出了他政治生涯中至为关键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陈国强:《蒋介石辞黄埔军校职原因考》,《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

2.陈国强:《“黄埔”筹建时蒋介石为何挂冠而去》,《民国春秋》1994年第2期。

3.王晓光:《1924年蒋介石离职黄埔原因探析》,《党史文苑》2013年第4期。

4.孙果达:《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之原因考》,《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年2月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