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败退前的掠夺

败退前的掠夺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私人持有者,则要一律兑换成金圆券,违者没收。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由海军舰只全部抢运到了台湾。很快,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外交部档案室等五机关联合组成统一机构,将所藏的珍贵文物、图书和历史档案、外交档案等装箱运往台湾。这是国民党往台湾运送的第一批文物。当时运抵台湾的文物共有2972箱,总计608985件册。

(1)

决定逃往台湾之前,蒋介石为了日后的“光复大陆”打算,决定将其在大陆掠夺的财产又搬到台湾去——他决定把这黄金、白银、外汇通通带到台湾去,毕竟建设需要经费,部队需要军费,若是没有这黄金、白银和外汇做支撑,根本就玩不转。

可是如何才能把大陆的黄金、白银和外汇都搜刮到台湾去呢?蒋介石和幕僚商量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不过,这个“妙招”共需要两步来实施。

第一步就是进行“货币改革”,肆意发行金圆券,同时禁止民间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则要一律兑换成金圆券,违者没收。在没收法令的威胁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都服从了这项政令,将积蓄之金银外币兑换成了金圆券。如此一来,民间流通的黄金、白银、外汇就通通进入了政府的口袋里。

第二步就是任命自己的亲信,首先蒋介石安排自己的侍卫长石祖德出任了厦门警备司令,然后又把侍卫团的军需官王逸芬调任到台北任财支处主任,属于财务署在台北的负责人。简单看来,这只是两个关系不大的职务派遣,但实际上,这正是蒋介石精心的安排。因为从民间强行征来的黄金、白银和外汇券都需要运到台湾去,而这两个职务正是运送黄金的主要环节。如此一来,这黄金运输的整个链条就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了。

1949年1月10日,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在其上海的办公室里接见了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蒋经国拿出一封蒋介石的“手谕”,命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国民党经过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强行将民间的几乎所有黄金和美元收回归国库。估计有库存黄金390万盎司以及7000万美元的外汇和相当于7000万美元的白银,共合计约为5亿美元。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由海军舰只全部抢运到了台湾。另外被抢运的还不只是金钱,在上海解放前的几个月里,蒋介石还动用军舰将大批机器设备、布匹等物质向台湾转移,仅从上海一地就装走了1500多船。

正是这批曾被蒋经国称为“全国同胞血汗之结晶”和“国脉民命”的黄金、白银、外汇在台湾所发挥的作用,才使得蒋介石在台湾站稳了脚跟。就连蒋介石本人后期都曾作过如下评述:“政府在搬迁来台的初期,如果说没有这批黄金来弥补财政,经济状况早已不堪设想,哪里还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2)

在掠夺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之后,他对故宫、中央博物院等处的宝物更是念念不忘。

1948年11月10日晚,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翁文灏以故宫博物院理事长身份,紧急召集朱家骅、王世杰、杭立武、傅斯年、李济、徐森玉等故宫和中博两院理事在官邸举行谈话会,决定先把当年运往伦敦展览的精品文物500箱运往台湾,同时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图书馆等机构的主要文物、图书一并运往台湾,并由朱家骅向蒋介石呈报,争取海军派军舰押运。

很快,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外交部档案室等五机关联合组成统一机构,将所藏的珍贵文物、图书和历史档案、外交档案等装箱运往台湾。本次迁运,由教育部次长、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秘书、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杭立武全权指挥。待一切准备就绪,蒋介石亲自特批,让海军司令部派来“中鼎”号运输舰与一个排的官兵协助装运。该船共装运五家机构运来的古物、标本、仪器、历史档案、外交文书等772箱,由李济担任押运官,全程负责运输、装卸事宜。

1948年12月20日,满载国之重宝的“中鼎”号军舰拔锚起程,由上海进入激流汹涌的台湾海峡,向陌生、神秘的基隆港驶去。军舰在大海里颠簸了一个星期,直到27日才到达基隆港。这是国民党往台湾运送的第一批文物。

由于前方战事吃紧,海军一时无船可派,所以第二批运输珍物包租了一艘招商局的海沪轮,这艘船船舱较大,仅史语所的古物、资料就装载了934箱。1949年1月6日海沪轮拔锚起航,仅三天就到达了基隆。

第三批是海军部派来的一艘“昆仑”号运输舰,到了第三批文物要运走的时候,已经是1949年1月底。该舰自1949年1月29日开出,直到2月22日才抵达基隆港。至此,五家机构共4286箱古物、资料、珍贵图书、档案等全部运完,无一件损坏。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运去的珍贵文物就多达2972箱,这批文物后来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史语所仅“内阁大库”档案就多达311914卷(册),其中明代档案3000多卷(件)。

文物运到台湾之后,由于无处存放,便租借了台中市的糖厂仓库,趁着不是制糖季节暂且存放,其保管条件十分恶劣。到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文物才得以迁入新库。直到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开幕,这些国宝才有了适当的保存和展览环境。

另外,台北故宫拥有国宝中的国宝。当时运抵台湾的文物共有2972箱,总计608985件册。其中清宫档案、善本书籍等图书文献计有567891件册,器物书画合计63150件,都是文物专家翁文灏等人挑选过的精品,绝大多数为国宝中的国宝,诸如毛公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翠玉白菜、肉形石、宋代汝窑瓷器21件、《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加上后来征集的文物,至2008年8月底,总计收藏655713件藏品。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该院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精、最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书画真迹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石+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铜器6044件,瓷器25423件,玉器12104件,漆器707件,珐琅器2510件,雕刻651件,文具2379件,钱币6953件,杂项12347件,织品138件,绘画5287件,法书3046件,丝绣306件,成扇1651件,善本书籍198459册,清宫档案文献386729册件,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拓片895件。

以上总计677609件册,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到2009年11月底全院的典藏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