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和交通绿色低碳

建筑和交通绿色低碳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不断完善绿色出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与平谷区未来发展和各项职能相适应的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绿色环保、节能、开放的综合交通系统。以道路系统为骨架,结合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纵横交错的绿色交通廊道和绿色节点。规划建设综合枢纽客运站,加强客运管理,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

11.4.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注重从微观层面考虑建筑功能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以降低建设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广新能源和新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建成一批低碳、低固废、低污水排放和低能耗的示范建筑。建立装修企业的环保信用评价与发布体系,对推行低碳节能装修的企业进行奖励。

1.老旧小区生态改造

制定《平谷区低碳(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从实施绿色屋顶、太阳能光热光电建筑一体化工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方面入手,以外墙、屋顶、窗户节能改造为重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努力打造绿色建筑。在滨河街道和兴谷街道选择典型小区进行示范,积极实施小区面貌改观工程、房屋修缮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和居住环境改善工程;改变传统的按面积收费,实行按热量计量收费,进而促进增强建筑保温、提高供热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实现末端调控等一系列节能措施的实施;遵循“补缺、完善、提升”三原则,稳步推进老旧小区绿化改造,通过“边角废地”绿化、建筑墙体垂直绿化等模式提高小区绿化覆盖率;逐步完善城区慢行设施配套,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体量大、立体式、生态化停车场,适当采用高大乔木遮阴、异形花架等绿荫停车场的建设模式,处理好居民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放点、居民休闲场地的设置。

2.新建小区绿色建设

平谷新城以及各镇镇区的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绿色建筑技术导则》(GB/T50378-2006)、《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等标准,从设计、施工、监督到验收等环节的全过程实行低碳监管制度,推进系统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建立便民废品回收站,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回收的完整体系;社区绿化追求高效益、低维护,实现节水、降噪、吸尘、遮阴等生态功能;在平谷新城以及大华山镇、镇罗营镇、刘家店镇、金海湖镇等生态文明试点镇鼓励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家庭推广使用节水龙头和低容量抽水马桶

11.4.2 绿色交通

1.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不断完善绿色出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与平谷区未来发展和各项职能相适应的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绿色环保、节能、开放的综合交通系统。以道路系统为骨架,结合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纵横交错的绿色交通廊道和绿色节点。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构建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大运量客流走廊,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快速公交骨架,积极发展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免费单车等公交系统;加快地铁与公交线网布局,扩大支线、接驳线的覆盖面,形成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加快综合枢纽换乘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换乘中心建设,实现综合交通工具的有效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在高速路口建设园林式休闲驿站,为乘客提供综合服务。

规划建设密涿高速和承平高速,配合北京市铁路网规划建设,提高整体对外辐射能力;完善市道网布局,加强对外联络线及服务东部、北部的联络通道建设,加大对市道提级改造力度,规划新建道路4条,改建道路5条,提级道路1条;完善全区内部县道网布局,加快中心城区至新城、城市综合体和工业功能区的快速通道建设,支持区内观光农业、旅游业、沟域经济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升级,新建县级道路20条(123.6千米),改建道路5条(56.7千米),研究确定轨道交通线路布局;完善重点镇、一般镇、行政村之间的联络道路,提高北部和东部山区公路网的连通性,打通断头路,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

规划建设综合枢纽客运站,加强客运管理,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规划建设二级综合枢纽客运站,总占地面积4公顷以上。客运站建成后将设置宽敞的候车大厅、现代化的售票厅及行李包房、小型超市、餐饮、旅馆,设大型停车场、站前广场,并设微机售票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微机客运调度等。

全力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在公共交通中推广应用PiS(乘客信息系统)、AVM(车辆自动监控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提高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的准点率,缓解高峰时段运力不足和低峰时段运力浪费、百姓对乘车的环境需求与优质服务等之间的矛盾,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2.倡导绿色出行

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和旅游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采用节能环保的景观路灯,形成靓丽的生态景观大道;规划建设以人为本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优化公交场站建设,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与换乘设计,在公交站点为乘客提供完善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改善绿色出行环境;加大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力度,提倡步行、骑自行车、搭乘公交,同时间同线路的熟人或同事搭“顺风车”上班,对部分路段实施公交免费乘车,公交刷卡换乘免费等措施,减小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压力;改现金车补为公交车乘车卡车补,实施差别化的停车供给策略和停车收费标准;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倡导购买小排量、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型机动车,逐步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点;采用技术手段改变汽车尾气成分,对安装过滤装置实施补贴政策,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加快黄标车的淘汰步伐。到2020年,居民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全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达到6000辆,实现电动、天然气车辆比例达到75%;纯电动和天然气环卫车辆比例达到60%,淘汰老旧机动车2万辆。

3.完善自行车等租赁模式

发展公共自行车,接驳公共交通,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公交运输体系;服务短距离出行,解决自行车停车和管理的困扰;服务大型旅游、休闲景区,构建自然、和谐的交通环境。按照“总量控制,分类分块,平衡规模,灵活调整”的总体布局思路,充分利用人行道、广场、社区空地等,按照公交点、公建点、居住点、游憩点等不同类型设置自行车租赁点,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使用公共自行车;增设办卡退卡网点,稳步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采用“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的模式进行经营,通过在车身、车筐、租赁点设置广告等方式实现盈利;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包括自行车本身和配套设备的制造技术、自行车调度系统、自行车定位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智能芯片技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