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开成功与失败之谜

解开成功与失败之谜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国门是被洋枪洋炮强行打开的,中国人被迫实行现代化。先行国家成功的经验首先成为研究的对象,发达国家几乎也成了现代化范式的楷模。现代化只是一个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次历史性运动。因此,研究现代化不能只研究成功,也要研究失败;不能只研究成就,也要研究失误;不能只研究正面效应,也要研究负面效应。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切经历都需要重视,尤其是其负面效应,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

现代化”这个概念在中国扎下根,诚然已是不容易的事,现代化研究在中国开展,就更需要经历一番周折。

“现代化”概念难以确立,是因为中国人对现代化充满了矛盾的感情。中国的国门是被洋枪洋炮强行打开的,中国人被迫实行现代化。几千年的悠久文明,泱泱古国,在被洋人称为“现代”的东西面前显得那么脆弱,中华帝国的传统自豪感由此受到极大的挫伤。于是,一方面是现代化无可回避——中国人要用现代化来救国救种;另一方面,他又对现代化本能地抵触,把现代化自觉或不自觉地等同于洋化、西化。在这样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夹击中,中国人情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一些模棱两可的口号来表达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的重要性,而不愿明确接受“现代化”——因为这个“化”,有可能变成“全盘西化”。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开展,除了要克服以上那种心理障碍外,还有一个意识形态的困难。现代化在许多方面具有中性的价值,一种社会制度下出现的问题,在另一种社会制度下也会出现,比如住房问题、都市化问题等,几乎所有国家在社会转型时期都会发生。现代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那些在所有国家都有可能产生的共性现象进行研究,找出其根源,指出其解决办法。但这样就需要把各种社会制度放在同一架显微镜下面观察,于是就产生一个意识形态问题。

但无论如何,中国人总算接受了“现代化”,也总算开始现代化研究了,这毕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回首往事,路漫漫其修远!

现代化研究刚起步的时候,它首先要为现代化大喊大叫,指出这是全世界的必经之路。先行国家成功的经验首先成为研究的对象,发达国家几乎也成了现代化范式的楷模。这些初期的研究对“现代化”在中国扎根是大有帮助的,但同时也助长了宣传的误导,似乎现代化的一切都是好的,只要有了现代化,就什么都有了,什么都会完美无缺。于是,在许多中国人的脑子里,现代化被理想化了,仿佛现代化就是天国,是理想世界的实现。他们把中国一切症结的解决寄托于现代化的实现上,因此,当他们看到十几年的现代化不仅没有解决所有的老问题,反而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时,就愕然了,甚至对现代化本身产生了怀疑。

事实上,现代化绝不是理想的天国。现代化只是一个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次历史性运动。虽说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经历现代化这个过程,但并不是每个现代化都是成功的现代化,也不是每个成功的现代化在每一点上都成功。现代化的历史充满了失败,现代化的失败多于成功,成功的现代化也包含着许多不成功,在那些一般公认已基本完成现代化的国家,也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而那些现代化起步相对较晚的国家,它们所面临的困难也就更多。

因此,研究现代化不能只研究成功,也要研究失败;不能只研究成就,也要研究失误;不能只研究正面效应,也要研究负面效应。现代化研究已超出为国人接受“现代化”做思想铺垫的阶段了,我们应该对现代化本身作研究,避其失误,促其成功。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切经历都需要重视,尤其是其负面效应,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现代社会已出现许多畸形现象——它们是传统的遗留,是现代化的代价,还是现代化的失误造成的恶果?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面临许多问题了。我们已经看到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看到了物质至上和文化空虚,看到了犯罪的加剧和二元现象的对立,看到了经济和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失调。这些是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还是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出了偏差?现代化研究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正等待我们去开发。只有抓住时代对学科的迫切要求,现代化研究才会永葆生机。

成功还是失误?——这是现代化研究永远要解开的谜。


原载《史学集刊》1994年专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