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之梦》与《蓝色的海湾》

《香港之梦》与《蓝色的海湾》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根据他们的经历和自己的理解,加以艺术处理,完成了电视剧《蓝色的海湾》。回到北京,我将《梦断香江》送给原青年艺术剧院吴雪院长。后来我将剧名改作《香港之梦》[21]交北京市《新剧本》发表。至于《蓝色的海湾》,我将它收入《白刃文集》[22]。

八十年代初,我将在香港一位印尼归侨告诉我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老师上了学生的当,写成话剧《梦断香江》。深圳电视台王伟台长请我改成电视剧,准备拍摄,却被市委一位处长否定了,理由是:许多香港同胞回深圳投资,不好说香港的缺点,提议让我写深圳建设的题材。

文革”前,我就访问过深圳(当时叫保安县)和沙头角。那时我和林农导演到广州看话剧《兵临城下》演出,为筹拍电影做准备。

保安县是一个小镇。“文革”后期,大量外逃香港的居民,都是经过保安县跑过去的。我从农场出来,暂时到长沙警备区工作,虽然在湖南,但因为搞创作,收集材料,东南西北到处跑。有次在广州,碰上广州军区许世友司令派黄荣海副司令去保安县调查。我应黄荣海之约,一同前往。我们在边界转了一圈,黄昏时分,看到许多想外逃的人在偷偷观察地形;也看见跑过去又被香港警察送回来的人。我问一位女青年,她说跑过去被香港的直升飞机发现,遣送回来,没逃成还坐了飞机。问她:还跑不跑?她倒直率:“跑!”“跑到香港干什么?”“干什么都成!”

70年代,国内正处在“文革”期间。运动搞得人心惶惶,“抓革命”不“促生产”,物质贫乏、生活水平低下。当时的香港,却凭借国际贸易和免税港的政策腾飞,与新加坡、台湾和韩国被称作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发展,使得香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许多内地居民,因为种种原因偷渡到香港。跑过去被抓回来,没有什么处分,只是进行一些教育,所以有些人乐此不疲。听说,北京曾来了个什么部长,对遣返回来被圈在一个大院里的人讲话。不知他说了些什么,那些人激动起来,推倒院墙,冲过深圳河,扒开铁丝网,逃到香港。

现在,目睹深圳从一个小镇变成了大城市,的确值得歌颂。于是我去采访副市长叙成友和城建局总工程师黎克强。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建设深圳的过程,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我根据他们的经历和自己的理解,加以艺术处理,完成了电视剧《蓝色的海湾》。交给电视台后,石沉大海。

二十几年后,我动笔写回忆录。女儿居然从一堆旧手稿中找到电视台1991年5月28日写给我的信,现在读起来又有一番感触,也能体会到当时写信人的难处了。信中说道:

“大作《蓝色的海湾》我们都悉心拜读,此剧突出主弦律,塑造了创建特区的英雄模范人物,总的说还是十分可取的。”看来交给电视台后,《蓝色的海湾》并非“石沉大海”,而是:“由于深圳电视剧生产体制尚未理顺,今年给我台下达的事业费中竟然没有包括电视剧摄制经费,经与有关多方商洽,仍未获得解决,这样,此剧就无力付诸拍摄了。此点,万请白老宽容谅解为感。”

回到北京,我将《梦断香江》送给原青年艺术剧院吴雪院长。他说青艺正在排演一部话剧。他代为转交给总工会文工团,该团负责人说:话剧正受到蒸蒸日上的电视冲击,谁还愿意坐在剧场里看戏?后来我将剧名改作《香港之梦》[21]交北京市《新剧本》发表。至于《蓝色的海湾》,我将它收入《白刃文集》[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