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拉伯人与骆驼

阿拉伯人与骆驼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一提到阿拉伯人,很自然地会想到骆驼。在干旱的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与骆驼相依为命。实际上,对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而言,与其说是他们养骆驼,倒不如说是“骆驼养他们”更为恰当。在阿拉伯游牧民中,骆驼从来都是财富的标志。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影响的深入,骆驼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地位已越来越不能同过去相比,即使是对阿拉伯游牧民来说,骆驼的重要性也大大下降了。

阿拉伯人与骆驼

人们一提到阿拉伯人,很自然地会想到骆驼。的确,对于从大沙漠中走出来的阿拉伯民族来说,“沙漠之舟”骆驼确实是功不可没。千百年来,骆驼和普通阿拉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普遍被用来作为骑乘和驮货的交通工具;骆驼可在沙漠中探测水源,据说只要风向不偏,凭骆驼的鼻子,一般可以嗅到相隔6公里之外人类根本无法探知的水源;骆驼还能在狂飚或盗贼来临时,向人们预报警讯;每当沙漠风暴来临,人们又可用骆驼作为阻挡风沙的屏障,而在烈日当空身心俱疲之际,人们则在骆驼的阴影下憩息。总之,无数世纪以来,骆驼默默地对沙漠地区的开发做出了贡献,在阿拉伯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天然盟友”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与骆驼相依为命。北非、西亚的沙漠地区是骆驼的故乡,据说骆驼的驯养最早始于古代埃及,迄今至少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对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而言,与其说是他们养骆驼,倒不如说是“骆驼养他们”更为恰当。长期以来,对于生活在沙漠地带的阿拉伯人来说,骆驼意味着很多很多:它既是一口活的水井、一面阻挡风沙的墙、一辆不需加油又不会深陷沉沙的载重车,也是游牧民的防盗器、气象预报员和主要的家当。骆驼供养游牧民的日常生活,在北非撒哈拉大沙漠中生活的阿拉伯贝都因人,常常在灼热的骄阳下到远离帐篷10多公里外的地方单独照料骆驼群,随身既不带水,也不带任何食物,以漫不经心的态度,一呆就是好几天,所凭借的就是骆驼奶。骆驼奶浓于牛奶,虽略带咸味,但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时至今日,贝都因人仍以骆驼奶款待在沙漠中旅行的人,有的还将骆驼奶发酵酿成“奶酒”待客。每只雌骆驼每天至少要产1至10夸脱的鲜驼奶,即使在没有任何其它食物的情况下,这也足够一两个人维持生命,而一只雌骆驼在驼仔出生后可连续供奶3年以上。

一般来说,一只骆驼在其一生之中,至少可为主人工作30多年。而且,骆驼浑身上下都是宝:骆驼肉可以吃,在部分北非阿拉伯国家,市场上的骆驼肉要多过牛肉;骆驼身上还有多处可以作为治病的良药,据《阿拉伯医学大辞典》载,驼峰内的脂肪治疗赤痢特效,骆驼的骨髓可治疗白喉,晒干的驼脑则能治癫痫;骆驼每年脱毛一次,脱下来的茸毛可用来织毛衣、编绳子、编壁毡或地毯等;骆驼皮则可用来缝制衣服、皮带、吊带、水袋以及帐篷等等。即使是骆驼的粪便,还可作为沙漠中的上等燃料。

骆驼怀孕期为一年,小骆驼出生后的一年内大部分时间得依赖母亲,直到4、5岁时才能接受训练并开始工作。通常骆驼的寿命是40年,雌骆驼每3年产一胎,每胎一只,终其一生约可产12只小骆驼。在阿拉伯游牧民中,骆驼从来都是财富的标志。在他们眼中,如果谁拥有几十只骆驼,那绝对就是“百万富翁”了。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影响的深入,骆驼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地位已越来越不能同过去相比,即使是对阿拉伯游牧民来说,骆驼的重要性也大大下降了。尽管如此,今天世界上的骆驼仍为数可观,据估计,主要在北非、西亚沙漠地带生活的骆驼数量高达2 500万只。它们或为沙漠地区的居民辛勤劳作,或被饲养作为人们的肉食来源,有的良种驼还被用作赛驼。

骆驼家族及其起源

在浩瀚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往往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便是那些缓慢移动的骆驼群。它们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不时在稀疏低矮的荆棘树丛中停留,用其坚韧而又有弹性的嘴,咬断荆棘,填补空胃。骆驼是在这种几乎一无所有的环境下,能够始终保持开朗豁达的“姿态”,怡然自得生存下来的沙漠动物之一。

长久以来,骆驼一直引起科学家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研究兴趣。据考古学家及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早在4 000万年前已经有骆驼科动物了。最初这种骆驼科动物生活在北美洲的沙漠中,但只有猫一般大。大约在100万年前,骆驼祖先们的身体开始逐渐变大,并经由白令海峡迁徙到了亚洲,然后又向全球各地扩散。骆驼家族共有六大分支:那些仅有一座“肉山”、身材高大、善于疾行并能适应酷热气候的单峰骆驼,经长途跋涉后来到西亚阿拉伯半岛和北非撒哈拉大沙漠(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西北的炎热沙漠地带也有分布),并在这里繁衍,传宗接代;而长有两座“肉山”、身体庞大丰硕、皮毛较厚、能适应严寒气候的双峰骆驼,则迁徙到了亚洲西北部、中亚细亚、蒙古、伊朗及中国的西北一带。骆驼家族的其它分支——骆马、驼羊、驼马和原驼则留在了原地,直到今天仍散布在美洲安第斯山山麓和美国南部,并已被驯养成为家畜。

大自然的巧妙安排

人们常说,上帝造物巧夺天工,如果真是这样,那骆驼就应是按照沙漠地带大自然的特殊环境——土壤、气候等而巧妙设计出来的,也是“上帝对沙漠地带居民的一种恩赐”。

骆驼不愧是沙漠动物。在充满神秘和变数的大沙漠中,漫漫黄沙纵横千里,骄阳似火,水源奇缺,寸草不生,气候则乍寒乍热,常常会在刹那之间暴风骤起,天地由宁静沉寂一变而为飞沙走石。人类置身其境,不免战战兢兢,而骆驼遨游其间,却坦坦荡荡,自得其所。骆驼所以能在大沙漠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并不是偶然的。从解剖学的观点来看,骆驼生理上每一部分的结构都十分精巧微妙,使之能充分适应沙漠地带任何恶劣的生态环境。骑骆驼或用骆驼驮货穿越沙漠,人们几乎无须准备任何饲料,因此骆驼完全可以随遇而安,就地取“材”为食。

骆驼有高强的觅食本能。嘴唇坚韧如橡胶,且绝不挑食,“有啥吃啥”。沙漠中只要能充饥的素材,它样样都吃:沙漠中的仙人掌等有刺植物、烈日炙焦的干草、干树叶、枯树枝、干树皮,已凋谢并变得锋利无比可刺穿皮靴的沙漠荆棘,甚至草绳、麻绳、尼龙绳等等,一律“照单全收”,囊括无遗。人们偶尔给骆驼喂些杂草、坚果壳核以及粮食类的东西,它会视为佳肴而狼吞虎咽,如果能给它吃些鲜洋葱和紫菜、草苜蓿等,那对它来说就绝对是难得的享受了。每当这时,它的口里必然会发出低沉而欣悦的咯咯声。骆驼是反刍动物,在行走途中,它会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反复细细咀嚼,并不断发出吞咽唾沫的汩汩的声音。

骆驼能适应沙漠环境,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能用自己的特殊生理结构维持其所必需的最低水分。骆驼的胃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附有众多“水囊”,天生有“贮水防旱”的功能,背上的“肉峰”则能够积蓄脂肪,当体内的水分不济时,由“水囊”与“肉峰”交互供应身体之需。骆驼的胃壁上有许多细管,可吸收总量达35加仑的水。其实,和其它所有动物一样,骆驼所喝的每一滴水,也都渗入体内各部分组织,其所以能贮存水分,主要归功于它那特殊的生理结构,因为骆驼喝的水都能点滴在身,充分利用来供身体所需。骆驼体内还有节约水分的生理系统。一般动物从肺里呼出的气体中都带有水蒸气,随着呼吸而丧失在体外,据说动物体内的水分外泄,约有88%是经由呼吸系统造成的。但骆驼却不同,它有长长的呼吸管道——鼻腔中的漩涡式纹路和特殊的鼻腔粘膜,当潮湿温热气体从肺部出来经过此通道时,粘膜就会自动去除其中的水分和热气。因此,每当骆驼口渴或开始脱水和失重时,它所呼出的气体就会越来越干,越来越凉,有时甚至能低于体温10多度。另一方面,对于吸进去的空气,骆驼的鼻腔粘膜也会再加滋润,将吸入空气中的水分也加以吸收,如此周而复始,以最大限度吸收水分,最小程度损失水分。

此外,骆驼的“肉峰”贮存着相当于骆驼自身体重五分之一的的脂肪,并可以完全将之作为储备,平时不需消耗,在找不到食物充饥时,即可用来补充身体内所消耗的能量。当骆驼身体强壮、精力充沛时,“肉峰”丰满、坚实、挺直,而当长期饥俄时,“肉峰”便萎缩,躯体也会逐渐消瘦。骆驼的毛皮类似于绝缘体,可将体外的热反射回去,而骆驼体内的热量又很容易从身体各部位的皮肤毛孔发散,使出汗大量减少,这使骆驼即使在体温达到摄氏45度以上时也不会出现脱水的现象。最后,骆驼的排尿量少得出奇。一般动物,若排尿不多,便会因尿素不能排出体外而中毒,而骆驼却可经由肝脏将大部分尿素再循环,从中制造出新的蛋白质,补充其生理所需。

在骆驼家族中,生活在阿拉伯地域内的单峰骆驼尤其耐旱。单峰骆驼很少喝水,即使在最酷热的沙漠,每3至4天才喝一次水,而平均每喝一次水则可走400公里或更长的路。假如是在烈日下长途跋涉,骆驼可以一口气在10分钟之内喝下100公升水,但即使滴水不沾,它也能连续数天、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持续在炙热的沙漠中生存。如果工作不太劳累,单峰骆驼只靠食物中的水分,不需专门喝水,也能持续存活达10个月之久。骆驼跑短途虽不比马快,但跑长途则要比马优越得多,其所能负荷的重量更远比马或牛大。骆驼那厚厚的毛皮和宽厚而坚韧的皮质脚垫,使它擅作长途跋涉。一般的骆驼,可在负荷600至800磅货物的情况下,四平八稳地在湿漉的泥土或松软的沙地日行40至60公里,一刻不停地连续走3天。如用于拖曳,它可胜过大象,拖半吨重的物体,在短距离内来去自如。

双重性格

骆驼外表笨拙、嘴唇粗厚,身高2米、长3米、体重450至500公斤,颈子的长度仅次于长颈鹿,四条腿瘦小细长,而脚掌却像喇叭般散开,大得与腿不相称,两个光滑肉趾与脚掌皮连在一起,走起路来怪模怪样。骆驼表情冷漠,举动迟缓,意气消沉,郁郁寡欢,连眼神也显得忧伤。

骆驼具有双重性格:既野蛮、又温驯,既顽强、又脆弱,既任性、又特能忍耐。当你面对它时,使人最难忍受的是它所喷出的气味,腥、酸、且臭。骆驼有其它同类动物所没有的怪癖。它除了在步行时默不作声外,其余几乎任何时候都不安静,或不停喷气,或尖叫、狂吼、咆哮,或无病呻吟,它在恼怒时发出的吼声,3公里以外都可听到。骆驼生性刁蛮,暴躁易怒,容易受惊,常常会无缘无故地骤然对人攻击,掀起巨足,前后乱踢。会驯骆驼的人,在牵骆驼时特别注意轻重适宜,因为用力过猛将骆驼弄痛,可能会引起它凶性大发。骆驼的记性极佳,凡对它凶狠或虐待过它的人,它都会牢记在心,而且不论时隔多久,只要再让它看到,那绝对不会放过你,即使你仓皇逃跑,它也会穷追不舍,直到将“仇人”撞倒并用全身重量压住,方才罢休。

当然,另一方面,骆驼也通人性,只要在训练时注意表现善意,友好相待,平日多关心、照料它,那当你骑它时,它便会顺从地伏身,安稳地踱步,不太理会背上的负荷,半闭着眼,没头没脑地向前。

发情期的骆驼是最难照料的。一般而言,雌骆驼并非每年都发情,即使发情,发情期也仅4至5天,而雄骆驼就不然了,不仅每年发一次情,而且每次发情期长达3至4个月。在发情期间,骆驼往往会变得十分暴躁,眼睛冒火。口流白沫。见人便咬。一不小心,人的肩膀、手臂、膝盖、肚皮,都会被它咬伤。

尽管如此,阿拉伯人似乎从骆驼那里学会了包容,绝大多数骆驼的阿拉伯主人,都能对它们爱护备至,并充分体谅和尊重它们的特殊习性。

驼铃声中悲与喜

欧美人爱赛马,阿拉伯人喜欢赛骆驼。骆驼的外形笨拙迟钝,但它奔跑起来的速度并不亚于骏马,特别是在沙漠地区,其最高时速可以达到60多公里。

在阿拉伯世界,赛骆驼是一项惊险、刺激的体育竞技活动,但与西方国家的赛马不同,阿拉伯国家不允许以此来作为赌博的形式。当然,在实践当中,阿拉伯人赛骆驼仍然是非常注重输赢的,而且赢的一方常常会得到一定数目的骆驼作为报偿,赢家所得的骆驼如按市场价格折算的话,少则有十万八万,多的更超过百万美元。

在海湾国家,特别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赛骆驼最为流行,仅公开营业的骆驼竞技场所就有10多个,再加上没有向政府登记的地下竞技场,数目估计会超过50个。每逢周末或假日,阿联酋的豪门贵族、平民百姓常常全家倾巢而出,流连在滚滚尘土的沙漠中,追踪着自己参赛的骆驼,祈求它在角逐中获胜。同时,在喜庆的婚礼上也常举行骆驼比赛,以给婚礼增添欢乐。一队队披红挂彩的骆驼在悠扬的驼铃声中从四面八方集合而来,几十甚至上百只骆驼一字排开,等待着开赛的信号枪响。而当信号枪的蓝色烟雾还没来得及消散时,赛手们与骆驼早已如同飞箭,驰骋在平坦的沙漠中了。顿时,沙漠上尘土四起,身披彩绸的骆驼犹如翱翔在黄色海洋中的花舟,在沙海中疾速穿行。

在沙漠中赛骆驼确实很刺激,但也是充满危险的项目。因为,骆驼高大的躯体在奔跑时大幅度颠簸,它的两条左腿和两条右腿分别同步着地,此起彼落左右摇摆,赛手们若掌握不好平衡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在石油资源开发之前,赛手们基本上都是本地青年人,他们把参加骆驼比赛的胜利看作是最高的奖赏和荣誉,陶醉在观众的欢呼和少女们脉脉含情的目光里。如今,阿拉伯世界由于石油业的发展,一些国家已经非常富有,阿拉伯人也早已不再是“昨日的吴下阿蒙”,尽管喜欢赛骆驼的程度丝毫未减,但已很少再有阿拉伯人亲自参加比赛、做那玩命般的角逐了。现在参赛的选手多是那些来自异域他乡的外国打工仔,特别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

实际上,在那些参加骆驼比赛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中,有不少是十几岁的孩子。孩子的平衡性要好于成年人,容易控制飞奔的骆驼。所以,专门饲养用于比赛的骆驼的人,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常常训练和培养年幼的小骑手骑赛驼(最小的从四五岁就开始参加训练)。他们左手执缰绳,右手持鞭子,骑在驼背上,用狂热尖利的叫喊刺激骆驼,奋勇向前飞奔。这些骑士大都是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农村买来的苦命孩子,他们的父母也知道赛骆驼的风险,然而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把亲骨肉交给人贩子,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能最终成为竞技场上的英雄并衣锦还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骑士们能够荣归故里的是少数,更多的不是摔死,就是摔伤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