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棉田将相音如故

棉田将相音如故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老村已进入改造阶段,半数以上旧房已被拆除。说起留营这个村名,也算是历史悠久。据村里老人说,这“普”姓人家是村里的原住民。解放前,湾里庙庙会还曾是石家庄地区影响最大的庙会之一。如今,每逢四月初八、四月十八,村里都会举行隆重的苍岩圣母庙会和泰山圣母庙会,两次庙会都是为期五天。







过河留营,有着怎样坎坷的过往?圣母庙内,怎会有两位圣母娘娘?什么原因,使得总理元帅下棉田?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一则报纸标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四大元帅结伴视察留营村。新中国的四大元帅分别是彭德怀、罗荣桓、贺龙、聂荣臻,他们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战功赫赫的英雄。那么,他们为何会一起来到石家庄这个小村庄视察,这个村庄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留营本是明代军屯


留营村位于石家庄市区西部,东临西二环,南临石获南路,西邻南简良村,西北邻东简良村。村落南部为原有老村,北部为近年新建的多层住宅。目前,老村已进入改造阶段,半数以上旧房已被拆除。

留营村现有村民六千多人,加上外来人口,总人数超过万人,可以称得上是这一带人口密集、较为热闹的一个大村。

⊙ 留营村今貌

说起留营这个村名,也算是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重修上京毗卢寺的碑记中就已经有明确记载了。要说这村名的来历,我们还得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就是韩信。

韩信,西汉初年有名的大将。相传,在西汉初年,韩信率军灭赵的时候,途经现在留营所在的地方,便在这里安营扎寨。后来由于军情紧急,就将一些老弱残兵留在了这里。这些留下来的人,在这里结婚生子,繁衍生息,人口越来越多,渐渐地便形成了村落,所以起名叫留营村。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叫留营的村子逐渐多了起来。村里人为了和别的村以示区别,便有了“过河留营”的说法。然而,这“过河留营”中提到的“河”,可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日伪时期,在留营村东北挖外市沟时,曾发现古河道遗址,有大量鱼蚌之残留物。原来,早在汉代,这里确实有一条河道太白渠,元代以后成为冶河,就是井陉平山的冶河。原本不入滹沱河,而是从留营村边流过,经过栾城县的冶河镇,一直流到赵县城边的永通桥下,注入洨河。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间,这条河还存在。所以才有了这“过河留营”的说法。

留营村历史虽然古老,但村里居民大部分是明代从山西洪洞移民而来的。不过,“普”姓这一小支例外。据村里老人说,这“普”姓人家是村里的原住民。在明初燕王扫北(靖难之役)的时候,与河北这一带的许多村子一样,这个村子里也是生灵涂炭,农户十不存一。当时有一位普姓的村民,为躲兵祸,逃到村外芦苇塘里藏身。但是躲藏了没多久,就被士兵发现了。然后这士兵就问他:“你姓什么?”他说:“我姓普。”结果士兵听成“我姓苦”,于是动了恻隐之心,说:“这年头,连姓都苦,算了,我就不杀你了。”由此,普姓一支才存活下来。

经此劫难,村庄里是一片萧条。后来随着山西移民的不断涌入,才又使这个小村子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至明代中后期时便又发展成为这一带较大的村庄。

其实,这都是百姓传说。留营这个名字应该是明代的军屯,是洪武年间真定卫的军垦驻地,这里的原住民都是明代军队编制。后来才有山西移民陆续来到这里定居,逐渐成为一个大村。

⊙ 韩信像


苍岩圣母来救难


以前,村里曾有大大小小的庙宇二十四座,但今天仍完整保留的,却只有俗称“奶奶庙”的泰山圣母庙这一座了。

它坐落在老村西边、原集市街的西头,坐西朝东,灰瓦红墙的建筑让人一下就能辨识出来。

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后六月十九日所立的《重修东岳圣母神祠碑记》记载:“岁在癸亥,石邑所属里称留营者乡西旧有。泰山圣母祠今乃修饬,里居信善李希显、梁梓等索余言,以志其事,将以垂之悠久。余辞弗获,已且为之。逖稽肇起:于何年修葺?于某岁乃云在前朝明代肃皇甲子里入夜梦神人乘云戾止,来自东方,咸谓泰山圣母昭灵爽也。斯时,则有刘宗珠捐资纠众,创立宏模,以为四邻观瞻拜礼之。至翌年建成神庙,乙丑遂勒石竖绩,迄今五十有九载矣。”

也就是说,泰山圣母庙是始建于明代熹宗皇帝天启四年(1624年)的时候,到现在为止,这个庙已经有三百八十余年悠久的历史了,而碑文中所载刘宗珠,应当为庙宇的始建者。

⊙ 泰山圣母庙

⊙ 重修东岳圣母神祠碑记

进入泰山圣母大殿,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那“悬”在北墙上的假山,村民称其为“悬空”。“悬空”做成了山幽谷深、洞窟密布的样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再加上彩绘的简单线条和“正风高下”等不解其意的字样,就愈发显得神秘了。

从泰山圣母大殿出来往里走,会发现还有另一个大殿,名为“七里湾圣母”大殿。那么,这两位圣母娘娘为何同处一庙之中呢?

这“七里湾圣母”其实就是苍岩山圣母,供奉她的庙宇被称为“七里湾圣母庙”,简称“湾里庙”。石家庄“湾里庙”的旧址就在石家庄市中华大街与兴凯路交叉口西北角,也就是现在六合居所在地。解放前,湾里庙庙会还曾是石家庄地区影响最大的庙会之一。

说起这“湾里庙”的圣母为什么要迁居到“泰山圣母庙”这件事,还要从20世纪60年代说起。话说1960年的时候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很多人都吃不饱饭,忍饥挨饿。但是说来也奇怪,在留营村这块儿地方却是种什么长什么,秋天到了,收了好多的南瓜、红薯,缓解了饥荒。很多村民认为这是“湾里庙”里的苍岩圣母来留营村救苦救难了,所以就隆重地将苍岩圣母迎请了过来,与泰山圣母同居一地。

⊙ 七里湾圣母殿

图中的这座大殿,是在1999年由留营村四邻八乡的信众们筹资二十多万元,为苍岩圣母新建的。现在修筑的大殿一般都用水泥筑造,可这座大殿却不同。它是标准的砖木结构,不仅雕梁画栋,而且四面墙上还都有壁画装饰,颇具审美价值。

如今,每逢四月初八、四月十八,村里都会举行隆重的苍岩圣母庙会和泰山圣母庙会,两次庙会都是为期五天。庙会期间村里非常热闹,庙内庙外人潮翻涌、人声鼎沸。村里的人也都敲起大鼓,扭起秧歌,跑起旱船和天平车。


四大元帅访留营


那么,这些又跟四大元帅的到访有何关系呢?原来,当年四大元帅来到留营村,其实是因为每年走街队伍都会路过的村南边的那块儿地。

当时的留营村,棉花种得特别好,不仅有大田棉花还有高产棉田,产量都近千斤。正是这如此骄人的成绩把元帅们吸引了过来。

那是1958年8月的一天,当时还是位于石家庄市郊区的留营村接到简良人民公社党委通知,说彭德怀、罗荣桓、贺龙和聂荣臻四大元帅要来视察棉田,而这片棉田就在村子的南边。

当时时任留营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梁喜禄、大队长王满红立即召集支部委员和大队干部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布置安排,并带领大队主要干部出村南口,直接到马路附近的棉花丰产田迎候着。

听说四大元帅要来,留营村的村民们都高兴坏了,他们是既紧张又激动。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新中国的缔造者、领兵打仗的元帅们要亲自到自己的村里来看棉田。正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的时候,突然一个人说了声:“看,来啦!”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脑袋像拨浪鼓似地统一向东望去。只见一辆辆小轿车从市区方向驶来,在棉田的马路边徐徐停下。梁喜禄、王满红等大队干部急忙迎上前去,只见几位首长模样的人从四辆不同颜色的轿车里走下来。

这时,村里的人们又一次欢腾起来,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四大元帅分别和大队干部们一一握手问好。彭德怀元帅风趣地说:“听说你们的棉花种得很好,我们是来向你们学习的。”王满红说:“感谢首长们的关怀,我们还得向先进地区学习呢!”紧接着,彭德怀元帅向王满红问道:“你们的棉花种多少亩?高产的多少亩?亩产多少斤?”王满红回答说:“我们大队大田棉花一千二百五十亩,培育高产棉田十六亩。大田棉花产籽棉保证七百斤,力争一千斤;高产棉田保证亩产籽一千斤,力争一千五百斤。”彭元帅听了高兴地笑着说:“好啊,有干劲儿就行。走,带我们看一看。”

四大元帅和留营大队干部们边谈边走,分别视察了高产棉田和大棉田。棉稞上棉桃累累,有的已经突出了棉絮,十分喜人。四大元帅禁不住连连称赞。

看完了大田的棉花,王满红等大队干部想让首长们多了解点儿情况,建议去看“样板田”里培植的“棉花王”。在大队干部的陪同下,元帅们顺田间小路走进一块儿三亩地的“样板田”。现场的人数了数,“棉花王”成形棉桃大小共四十个,花蕾还有五十多个。四大元帅看着“棉花王”,频频点头。

时过中午11点,元帅们同大队干部一一握手告别,乘车向马路驶去。梁喜禄、王满红等大队干部在车后紧紧相送,直到看不见首长们的车了才停下。四大元帅的车虽然远去,人们仍舍不得离开。元帅们的音容笑貌与无限关怀,在人们心里产生了极深的影响。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如今留营村上了年纪的人们,每谈起四大元帅视察棉田的事,仍像是昨天发生的事一样,激动万分。


周总理棉花田里捉瓢虫


棉田就像是留营的一张名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年之后的1959年,周总理也走进了这里。

周总理不仅对棉花的长势十分关心,还十分关心村民的生活,视察间隙还和村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据留营村的张先生说,1959年的时候,周总理只在留营停留了半天,下午就去槐底村了。当时,大概10点多钟,周总理坐着车沿着新华路自东向西来到了村子的地头上。周总理先是到路北的麦田视察,他非常关心村民的生活,村里有多少亩地,人们一天吃多少粮食,够不够吃,他都一一过问。

麦地出来,周总理又去了棉花丰产地。他走近一株棉花,蹲下,很仔细地把卷起的棉花叶子轻轻展开。当时,总理发现叶子上有一只虫子,便问:“这是什么虫子呀?”当时的村干部回答说:“我们这里叫这种虫子为花大姐。”“噢,花大姐,这名字有意思,那它是好虫还是坏虫呢?”“是好虫,是吃蚜虫的。”听到这个回答,周总理就捉住这只花大姐,放到几个蚜虫边,刚一放,花大姐就飞了。总理又将它捉回原处,结果蚜虫也已经跑了。总理抬起头来问:“那它现在为什么不吃蚜虫呢?”“现在真让它吃,它不一定吃。”总理一听乐了:“大概是看我们现在人多,它害臊了吧!”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如今,那个时代早已远去,而周总理来留营视察这件事,却在人们的记忆中沉淀下来。当年周总理查看棉苗的地方,如今是留营村农民画家王庆所创建的艺术博物馆所在地。在博物馆院内,王庆立了块儿小小的石碑,以示对此事的纪念。

留营,这个曾经的市郊村落,在2003年时就已改成了留营社区。现在的留营,已然没有了村庄的痕迹。昔日高产的棉田、壮硕的庄稼都没有了,现在能看到的是这里的人们安然自得的休闲生活和他们燃烧着的生活激情。留营未来的规划是,要建设以本村为中心,方圆二百里的文化商圈。

这正是:

过河留营军屯故,两位圣母百代尊。

棉田丰产名远播,总理元帅慰乡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