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里双庙祭药王

营里双庙祭药王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如今,黑山关大峡谷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民间传说,穆桂英是穆羽的女儿。另一个就是黑山关山下,营里乡双庙和双庙里悬壶济世的药王。那里有古刹,名曰双庙。从碑记上的记载来看,双庙里不仅有药王庙还有很多其他庙宇,实则是营里乡的庙宇群。但是营里乡人,对于他们这座药王庙里供奉的药王爷究竟叫什么名,却产生了分歧,有人说叫孙思邈,







一代忠烈,穆桂英之父因何占山自称王?悬壶济世,药王爷双庙何时落户营里乡?唇齿留香,炸油鬼怎样让人一吃永难忘?


在平山县,有一处远离尘世的喧嚣、淡泊悠然的山乡——营里乡。

营里乡历史底蕴深厚,它西临山西、东接河北,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战国时期,中山王国战败,就选择在此地休养生息。因自古就有军队在此安营扎寨,所以此地得名营里。

在营里乡二十六万亩的山场内,山清水秀,气候凉爽,造就了景色宜人的风景区——黑山关。黑山关之名,源于山上的岩石。因为山上的岩石黝黑,尤其是雨季,一场雨过后,岩石经过雨水的浸润,更是漆黑如黛,所以得名黑山。明代在此修筑长城,设置关口,便把此关命名为黑山关。

2007年,黑山关被开发成旅游景区,得名黑山关大峡谷。现如今,黑山关大峡谷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

黑山关景区内,山势雄险,层峦叠嶂。在这青山环抱之中,这里盛夏平均气温只有20℃,“日批衫,夜拥被,三伏如秋”是对黑山关夏日气候的形象表达。其自然景观奇特,主峰柴托尖海拔1910米,另有千米以上高峰十三座,气势磅礴,雄险无比。景区内植物种类上千种,蛇杨、红桦树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也是随处可见。在海拔1350米左右的山谷中,还有一棵野生猕猴桃树,在这里生长了千年之久,覆盖面积能达到一万多平方米,令人惊叹。


忠良有口难辩占山为王


黑山关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这里隐藏着世外桃源般的风景,还在于相传此处隐居着的忠良之家——穆桂英穆氏家族。穆氏家庭让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又多了一份仗剑行天下的正气。

民间传说,穆桂英是穆羽的女儿。穆羽相传是北汉时期镇守太谷关的大将,文武双全,深得北汉睿宗刘钧喜爱。睿宗就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穆羽,还把他调到京都,委予重任。有一天,大宋重兵进攻北汉,谷关危急,睿宗就派京兆尹薛钊带兵抗敌。没承想,无谋的薛钊大败而回。薛钊不但不责怪自己,还把失败的原因推脱到穆羽身上,诬陷穆羽想篡权夺位,私通敌军,泄露了军情,才导致战败。昏庸的睿宗信以为真,暴跳如雷,要将穆羽满门抄斩。

穆羽有口难辩,只得杀出重围,一路躲避,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黑山关一带。他发现这里五峰高耸,石壁环抱,仅一峡可通,地势险要。而且山上清泉汩汩,古木茂密,是个宜居之地,所以,就在这里垒关筑寨,招兵买马,占山为王,取名穆柯寨。

自从穆羽落居此地之后,穆柯寨也就独立于北汉割据政权与宋王朝之间。穆羽利用险峻的自然地形,在穆柯寨建了三关九卡七十二哨,每个关口都有重兵把守,层层设防,天梯、栈道、机关、暗闸密布、防守严密,可谓固若金汤。


降龙木一线牵姻缘


穆羽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穆桂英。黑山关有尊穆桂英雕塑,此穆桂英的形象,英姿飒爽,灵气逼人。可是,想来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怎么会变成一位带兵出征的巾帼英雄呢?

⊙ 黑山关

⊙ 穆柯寨穆桂英像

原来,穆桂英从小在穆柯寨长大,酷爱习武,并且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穆桂英跟杨宗保成亲之后,成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五十岁多岁高龄,仍然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实际上,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的人物,后来关于杨家将的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关于穆桂英的戏剧形象当中,总有一个道具必不可少——降龙木。在黑山关,也生长着一种叫降龙木的植物。相传,就是这种植物,成了穆桂英和杨宗保的红娘,成就了他们的绝世姻缘,也成就了日后穆桂英杨门女将的巾帼形象。

降龙木,又叫六道木,就是因为树干身上有六道棱,所以也叫六道木。降龙木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穆羽的儿子穆瓜,小时候非常内向,经常一个人躲到山里去玩儿。突然有一天开始,穆瓜总是早出晚归,穆羽就很好奇。于是就派人跟踪穆瓜,发现穆瓜跟一个小人在一起玩儿。于是就偷偷地在小人身上栓了一根绳,跟踪小人,发现小人遁到一棵古树里不见了。穆羽的军师就说这个小人是个小神童,那棵古树是一棵神树。于是穆羽就下令把古树供奉在了老虎堂。有一年,穆柯寨一直不下雨,下面的村庄农田都干旱了,老百姓苦不堪言。军师就给穆羽说,可以试试用神树祈雨,或许能下雨。穆羽按照军师的说法做了,果然下起了雨。从此人们就认为这个神树能降得住龙王,所以就把它命名为降龙木。

宋辽大战的时候,辽军设下了六煞天门阵,宋军迟迟破不了天门阵,佘老太君就说只有降龙木才能破天门阵,就派杨宗保上穆柯寨来找降龙木,没想到碰到了穆桂英,两人不打不相识,成就了一段姻缘。


“药王爷”是谁不重要


在营里乡,有两个地方、两个人非常有名,一个是黑山关山上的穆柯寨和传说中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另一个就是黑山关山下,营里乡双庙和双庙里悬壶济世的药王。

说起药王,大家首先会想到唐代名医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在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药王庙。

⊙ 营里双庙

在营里乡也有一座药王庙,也叫营里双庙。

根据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重修碑记》上记载:“平邑三岔口,在治城西北百有余里,层峦叠翠,汇水环山,诚胜境也。”也就是说在平山县城西北百余里,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那里有古刹,名曰双庙。在河东边,有三官庙、老君庙、火神庙、观音庙、地藏王菩萨兼十王庙。根据遗留下来的碑刻考证: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曾经重修过很多次。在河西边,有药王庙、灵官庙、西灵圣母庙三庙。并且说,这三座庙以前也在河东边。但是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遭遇洪水,庙址被淹没。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就在河西边重新修建,成为一方香火胜地。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二十三日,三庙廊房遭到火灾。于是,乡里众人商议募捐一些钱来重修庙宇,四里乡亲纷纷捐钱,没几天时间,就募化了两千多钱。于是,在清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照旧址修好了三庙廊房,又重修了山门,新建了钟鼓二楼,河东的几座庙也一并修葺一新。

从碑记上的记载来看,双庙里不仅有药王庙还有很多其他庙宇,实则是营里乡的庙宇群。现在,庙宇群已经消失,只剩下药王庙还矗立在那里,享受着后人敬奉的香火。

但是营里乡人,对于他们这座药王庙里供奉的药王爷究竟叫什么名,却产生了分歧,有人说叫孙思邈,有人说叫王叔和,这位王叔和又是谁呢?

王叔和,也是一代名医。他名熙,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是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了《伤寒论》,二是写了《脉经》。

无论是孙思邈还是王叔和,他们两个人在中国医学史上都有重要的贡献。那么,他俩到底谁是营里乡的药王爷呢?

现在的营里乡人都这么解释说:“有人说是王叔和,有人说是孙思邈。但是还是认为双庙里供奉的是孙思邈的多。因为王叔和是南方人的说法,北方人大部分还是认为药王是孙思邈。村里人经常争论,但也没有一个定论。不管怎么样,都是神医就对了。”

⊙ 王叔和像

当年的药王庙恰如昔日的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变成了瓦砾、废墟,唯有一个标志性的旗杆,依然矗立在这里,告诉后人,这里曾经寄托了先祖们的希望,也给了后人回望那段历史的依托。村里人说曾经有一位妇女用三块砖头,拼起来一个简易的小庙,供上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药王神位。后来,这种自发供奉药王的活动越来越多,大家就开始商议重修药王庙的事情。于是,在1981年春天,在昔日药王庙的灰烬上,又修建了一座新的药王庙。

双庙对面就是营里乡的剧场,每年三月二十三,是给药王爷唱戏的日子,四里八乡的人们都来过药王爷的庙会。对于当时的人们,坐着马扎小板凳,背后是护佑一方健康长寿的药王庙,眼前是营里乡人爱听爱看的晋剧舞台,岁月过得淡定而美好。


主席爱吃“油鬼”


即便到了战争年代,这个僻静优美的地方,也成为军事驻地的首选。1928年的晋奉战争中,阎锡山的晋军在这里修筑了工事。在抗日战争中,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后方医院,就曾隐蔽在这里。当他们离开这里时,对这里的一种特色小吃念念不忘,就连毛泽东来到平山县时,吃到它都大夸好吃。

这种小吃就是油鬼。油鬼,又叫嘎叉油鬼,是一种油炸食品,形似油条又不同于油条,它的中间是折身状,就像一个跪着的小儿,是平山最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堪称平山一绝。

据说炸“油鬼”是油炸桧(guì)的意思,秦桧的桧(huì),在这得读(guì)。宋朝秦桧卖国,世人痛恨,就将两块面团儿抻长了,一根做奸相秦桧,一根做其妻王氏,互相缠绕做成捆绑的样子,下油锅烹炸之后吃掉。而平山的一个厨师,又别出心裁,把“油鬼”从中间折叠,炸熟之后就跟跪着的样子差不多,可见对奸臣的痛恨。人们边吃,边想起奸相秦桧,直吃得咬牙切齿,也算是解了心头之恨。

⊙ 油鬼

油鬼究竟起源于哪朝哪代,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它比山东武大郎的炊饼要早得多。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在平山县第一次品尝了嘎叉油鬼,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真香!”1948年5月毛泽东到西柏坡,品尝了嘎叉油鬼,也是边吃边夸:“真好吃!”

营里乡的人,不仅在吃上肯下功夫花心思,在致富路上,也不甘落后。现在,营里乡在主打旅游品牌,在搞好黑山大峡谷旅游文化的同时,致富经也越念越好。

营里乡的沙洼村,2007年迎来了一个核桃的新品种——清香。沙洼村用五百多亩灌溉条件好、土层厚的地,种上了这种核桃,真是熟了核桃,鼓了腰包。营里乡气候凉爽,椴木又非常多,适合黑木耳的生产,所以营里乡因地制宜,种上了六十多亩地的椴木黑木耳,填补了整个平山县食用菌栽培的空白。当然,也少不了久负“中华名椒”之盛誉的大红袍花椒,等到收获的季节,漫山大红袍,装扮营里乡翠绿的青山的同时,也成了村里的摇钱树。

看完这些,不得不慨叹造物主的智慧,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开了这么多扇通向富裕的门。营里乡的老乡们,更是懂得靠山吃山的生存法则,广袤的山区,便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和百宝箱。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怕辛劳,敢于创造,营里乡这片宝地,定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这正是:

世外桃源天外天,忠烈传说黑山关。

药王救人人自救,革旧图新指顾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