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耿氏历史留疑案

耿氏历史留疑案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1年5月12日,联合国几十名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齐聚石家庄藁城市的耿村访问考察。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元朝末年,朱元璋与元朝军队作战时不幸被俘。每年四月初四耿王归天之日,定为祭祀日。2006年,耿村故事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天,耿村故事已成为石家庄市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品牌。这件事情在耿村里引发了一个小小的轰动。而耿村人能讲故事被外界发现的契机,却是缘于国家的一项活动。







二十几年前,联合国几十名专家学者为何齐聚耿村?世代口头传承,耿村故事有何独特魅力?沉寂六百年又是谁让耿村横空出世闻名中外?


1991年5月12日,联合国几十名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齐聚石家庄藁城市的耿村访问考察。而后一个名叫杰米·尼尔·史密斯的美国人也先后两次率领访问团专程来到这个村庄,之后他还大发感慨,他说他的中国之行,最大的收获不是长城、故宫,而是这个村庄。

⊙ “中国民间故事第一村” 耿村牌坊


耿村为何姓“耿”?


耿村的村名很有意思。按照常理,耿村之所以叫耿村,应该多数人或者说村里应该有人姓耿吧,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村并没有人姓耿,却以靳姓为主。

耿村的来历,与耿村耿王庙里供奉的耿王有关。

民间有几种传说。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元朝末年,朱元璋与元朝军队作战时不幸被俘。元朝大将耿再辰押解朱元璋回京,走到此地夜宿,梦见猪(朱)拱金殿,认为朱元璋是真龙天子下凡,于是把他放走,本人却自刎而死。朱元璋做了大明皇帝后,称耿为义父,追封为耿王,在此地修了耿王墓。每年四月初四耿王归天之日,定为祭祀日。官府派藁城落生村靳氏父子七人迁到这里,专司看坟。姓靳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儿便成了村子,原先叫看坟庄,人们嫌村名不吉利,这才改成了耿村。

还有人说,明朝开国后定都南京。刘伯温嫌京城偏南,建议皇坟北移。朱元璋不肯动迁他凤阳老家的祖陵,便把义父耿王的墓北移到此。

但从史实考证,这些故事都有悖历史常识。

首先,朱元璋一生征战,从来没来过藁城。如果朱元璋真的还有一位姓耿的义父,明代的史册文献不会没有一点记载。

那耿王庙里供奉的到底是谁呢?

著名学者、明清史专家顾诚经过考证,得出一个结论,耿王庙供奉的可能是朱元璋儿子朱标的亲家、明朝名将耿炳文。

顾诚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论证了耿炳文死于真定并葬在这里。他查考出耿炳文的妹妹是沐英续配夫人,黔国公沐晟的生母。沐晟在后来为表哥耿琦写的墓志铭中,明言舅父耿炳文战死于真定藁城,朝廷也就是建文帝痛惜不已,以很高的规格予以祭葬。

因此,这个耿王庙供奉的,不应该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朱元璋的义父耿再辰,而可能是建文帝的大将耿炳文。

当然,这也仅仅是顾诚的一家之言。要真正弄明白究竟是谁葬在这里,并使耿村得名,还需要更多的文物证据。


民间故事之乡


耿村之所以让美国人杰米·尼尔·史密斯大发感慨,是因为这个只有一千多人口的小村庄,几乎人人都会讲故事。

在耿村村南距离耿王庙两百米左右,有一片麦地,很久以前就在这个地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路,耿村能成为故事村,与这条路有很大的关系。

这条路是西接山西阳泉、东达山东德州的车马大道,也使耿村成了官商纷至的风水宝地。

除此之外,耿村是个“移民村”,不排外,使得南北商贾都乐意来这里经商。这里的一、六日集市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至康熙时期繁盛一时,素有“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荣耀。逢五排十大集,村里村外都是人,每次大集人都过万,冬春旺季可达三万人之多。集市的红火还带来了四面八方的戏曲、曲艺和各种口头文化。南来北往的人们带来了各地的民间传说、奇闻轶事、家长里短,等等。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耿村民间故事的文化积淀。

据考证,耿村故事世代口头传承,已有六百年以上的流传历史。

截止到2004年,相关部门普查显示,耿村的“故事篓子”就有二百三十多位,按照国际上对民间故事讲述家的划分标准,能够讲述一百个故事以上的大型民间故事讲述家就有二十三位,最多的能讲五百多个,能讲述五十个到一百个故事的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有三十二位。另外还有五个故事家庭、祖孙三代故事家、故事夫妻,等等。

据统计,目前,耿村已经形成的记录、整理耿村故事的文字资料就达六千三百余万字。先后出版了《花灯疑案》、《耿村民间文化大观》、《兰桥断》、《秀姑》、《卧牛山恩仇》、《靳正新故事百篇》、《耿村故事百家》、《耿村一千零一夜》等故事集和研究著作。

⊙ 耿村故事家群像

1995年,藁城市耿村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故事之乡”。2006年,耿村故事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天,耿村故事已成为石家庄市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品牌。


不会讲故事的人为何写故事?


在1987年之前,这种世代传播的口头文学,并没有真正让耿村人引以为豪,如今闻名世界的故事村当时也并不为外人所知,是谁迈出了把耿村推向世界的第一步呢?

这个人是耿村的一位农民——靳春利,他却是村里少数不怎么会讲故事的人之一。

1981年,靳春利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又回到了耿村。与别的同龄人不同的是,那时的靳春利还是一个既爱看书又爱写作的文学青年,他的梦想就是能当一名作家。所以他时不时地给报社杂志社投稿,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能够发表。

1985年,靳春利整理撰写的一个小故事竟然真的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切都显得那么突然,让他所料未及。他发表的这个小故事竟然是村里一个老乡闲聊时讲的。当时他觉得挺有意思,回到家里,利用晚上的时间就把这篇小故事写出来了。第二天,他把这篇小故事寄给了石家庄当时的《建设日报》,时间不长,这篇故事真给发表了。这件事情在耿村里引发了一个小小的轰动。

也许就从这时起,靳春利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耿村故事的价值,而这也几乎改变和影响了他的一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村里很多人见到他就问:“你的故事在报纸上发表了,你还想听故事吗?”靳春利就说:“想听啊!你们给讲吧?”人们开始给他讲了不少故事,他还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这些听来的故事整理出来。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真正发现,村里人真是太能讲故事了。

但这时间一长,风言风语就来了,有人说,这一不能当吃二不能当喝的,趁早歇了吧,也有人说他不务正业,大学没考上,回家还不好好干活,写这些能写出钱来吗?

听着他们的话,靳春利只是笑笑,没当回事。每当这时候,他就想,要是有个人能出来支持支持他,那该多好呀。而后时间不长,父亲靳正新的支持和加入让他不再孤单。

因为担心遭到反对,整理故事的事儿靳春利一直瞒着父母。直到有一天,靳春利突然发现,父亲正在自己屋里翻看他已经整理了很多故事的那个小本子。这时他心里暗暗叫苦,心想着父亲的这一顿骂是逃不了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父亲看见他笑了笑,说:“你找别人讲的笑话,我也会呀,也许比别人给你的还好啊!”

后来,作为耿村讲故事数量最大的村民,靳正新因为能讲五百多个故事,而被授予“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称号。

得到父亲支持的靳春利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而耿村人能讲故事被外界发现的契机,却是缘于国家的一项活动。1984年开始,文化部、国家民委和民研会联合编纂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三套,要求各地文联搜集、整理、编纂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旨在抢救“文革”中被砸烂的“封资修”。

1986年的冬天,得知这个消息的靳春利,便跑出耿村,将村里人善讲故事的传统报告给了藁城市文联。不久时任石家庄地区文联集成办的负责人袁学骏的回信让他看到了希望,不过袁学骏对此却是半信半疑。


袁学骏发现了“金矿”


当听到藁城市文联的汇报后,袁学骏的一个反应是耿村的这个人“他在放卫星”,一个平原的小村庄,怎么可能有这么丰富的民间故事呢?第二个反应是,怀疑耿村的这些民间故事是有人替他们编造的。到底是真是假,袁学骏决定先派人“一探究竟”。 

几天后,工作人员向他汇报说情况属实,这个结果让他很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

1987年正月初十,袁学骏第一次来到耿村,村里召集了十几个“故事篓子”,请袁学骏评判。一人一个故事,一直讲到了晌午。袁学骏听得很过瘾,他觉得耿村这一趟他是来对了,这里是一座中国民间文学的“金矿”啊!他有一种预感,这或许将在全国、全世界引起震动。 

⊙ 时任石家庄文联集成办负责人袁学骏

1987年5月,耿村民间文学大普查拉开了序幕,一个沉寂了几百年的“故事村”也由此横空出世。参与普查的工作人员渐渐发现,耿村故事包罗万象,神话故事、风物传说、人物史实应有尽有。更为惊奇的是,耿村故事形成一条历史长链,串联起来就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历代野史。 


“中国的民间文学是靠耿村走向世界的”


很快,“故事村”也引起了国家、省里有关部门的重视。之后不久,中国民协副主席贾芝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让耿村及耿村民间故事名扬海外。

1989年6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第九届国际口头文学年会上,贾芝特别阐述了石家庄藁城市耿村故事文化现象,介绍普查情况及耿村故事家群等,并为来自八十多个国家的三百多名代表放映了耿村村民讲故事的录像。耿村民间故事引起了轰动,会后很多外国学者纷纷要求到中国耿村进行考察,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1991年5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几十名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齐聚耿村,召开了“中国耿村故事家群及作品和民俗活动国际学术讨论会”,一致肯定耿村文化现象是世界民间文化的奇观。

后来贾芝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中国的民间文学是靠耿村走向世界的。”

1997年到2007年间,美国故事协会、美国国际人民交流协会、美国女娲故事讲述团等团体曾五次组织二百多人到耿村进行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在耿村名扬海内外的同时,石家庄文联、藁城市文联大型普查也没有停止,从1987年到2004年底,十八年间相继组织大型普查十一次,每次的普查都有新的发现。

在耿村,每次给客人讲完故事后,讲故事的人都这样结尾:“咱们靠讲故事讲到了世界上,讲到了联合国。今后,咱们一定能讲出一个新天地,那就是一个文化、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的好光景。那时,咱们耿村的名声就不只是靠讲故事,那时的风光多着呢,到了那时咱再给你们讲。”

⊙ 中国民协原副主席贾芝

这正是:

耿村故事讲天下,口头文学名中华。

耿王身世成谜案,民间故事扬华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