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缔造深圳新速度

缔造深圳新速度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或许是因为家喻户晓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抑或是听闻了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建设者们酣战厦深铁路惠深段11标段的感人故事,在得知要去深圳采访的消息后,我激动不已。2009年10月,十七局集团中标惠深段站前工程11标段全长33.433公里的施工合同,合同金额15.76亿元,工期17.5个月。四公司主要承担其中21.549公里的施工任务,合同价款9.8亿元。

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或许是因为家喻户晓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抑或是听闻了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建设者们酣战厦深铁路惠深段11标段的感人故事,在得知要去深圳采访的消息后,我激动不已。

惠深项目负责人、四公司最年轻的副总经理张涛那清新俊逸、风度翩翩、沉着稳重的形象,瞬间便映入脑海,他身披红花,接受公司表彰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从2008年进入广东市场以来,张涛带领团队,克服了城市施工干扰大、资金短缺、外部环境协调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取得了令人难以企及的诸多荣誉。

2009年至今,连续六次信誉评价名列全线前茅,创下最高日产值600多万元的新纪录。深圳城市交通枢纽建设中心的领导感慨地说:“十七局集团四公司用三个月完成了两年多的工程量,这才是真正的‘深圳速度’。”

2010年,荣获“火车头奖杯”和“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荣获“股份公司劳动竞赛综合优胜单位”“中国铁建‘工人先锋号’”“五好党支部”;项目经理张涛获得“劳动竞赛优秀组织者”称号。

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卢春房视察了深圳新城站高架桥施工现场,他称赞项目的架子队建设和标准化建设非常成功,值得借鉴。看到施工好的桥墩、盖梁线条顺直,表面光滑美观,他竖起了大拇指说:“十七局干这个活绝对不在话下。”

两个小时的行程很快过去,飞机着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已是深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装点着这个不夜城,听项目书记魏庆伦说,此刻的工地上,张涛还在带领数百名工人攻坚决战。明天,四公司的建设者会给我们怎样的期待呢?

傲立潮头:群策群力克时艰

厦深铁路东起厦门枢纽厦门西站,西至深圳枢纽深圳北站,规划里程约550公里,惠深段全长约34公里,总投资15亿元,设计时速250公里,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直接拉近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届时乘火车从厦门到深圳不到3个小时。

2009年10月,十七局集团中标惠深段站前工程11标段全长33.433公里的施工合同,合同金额15.76亿元,工期17.5个月。四公司主要承担其中21.549公里的施工任务,合同价款9.8亿元。管段内分布着桥梁6座13154.8米,隧道7座6018米;车站1座,路基土石方81万方,另外还有制梁、架梁、燃气管道和高压电力线迁改等工程。工程复杂,桥梁特殊结构较多,隧道多为Ⅴ级偏压浅埋,安全风险大。

签约仪式上,厦深公司总经理赵利民说过,十七局集团在厦深铁路的施工实践,证明他们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大仗的队伍,他坚信他们在惠深段站前工程施工中定是“排头兵”。

张涛在厦深铁路的精彩领跑,让业主无不折服,让集团满意,彰显了其独特的管理艺术,展示了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综合施工实力。就地转场接力惠深段施工,人们相信,张涛将与书记魏庆伦、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郭称龙、副经理易中华、桑鹏,在特区创造出新的“深圳速度”。

在魏庆伦的带领下,我们走遍了管段所有的工程。此时,风景如画的鹏城,一座座神工意匠的标志性建筑已在青山绿水中拔地而起。已经交付完工的丹梓大道特大桥、南粤大桥在朝阳的映射中,熠熠生辉。

“在寸土寸金的特区施工,你们克服了哪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前往车站工点的途中,我们开始了当天的采访。

“征地拆迁量大,施工干扰大,特殊结构物多,我们11标段是全线施工条件最为艰难的标段,最难啃的硬骨头,90%的重难点工程,均由我们承建。管段地处坪山和龙岗两个区,拆迁协调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仅派出所就有10多家,交警大队2个,中队7个,还有环保局燃气公司、国土局、城市管理局等。其中7.6公里的丹梓大道特大桥位于龙岗和坪山交界处,与主干道平行施工,军用线、通讯电缆、大亚湾核电站线路、自来水等各种管线纵横交错,却没有明确标识具体位置的作业图纸,真可谓天罗地网。为了打开局面,办理相关手续,我们早出晚归,常年的老胃病让身体根本吃不消,晚上就在小诊所打点滴。”魏庆伦提起各种艰辛,顿时一把辛酸泪,打开了话匣子,“由于特区文明施工要求严格,整个城市只有一个弃土场,倒一车土来回要跑100多公里,仅占地费每车就要150元。而材料运输更是一大难题。2011年8月,‘史上最严’交通法规出台,车牌被泥水遮挡、超重等均要接受严厉处罚。一辆车违章罚款3.5万元,且扣车一个月。交警、派出所人员长期蹲守。我们只能深更半夜踩点,一辆车一辆车护送进来。为了不污染路面,工人一直在不停地扫、冲、洗。城市施工,协调方面要多投入80%的精力。拆一间屋、平一分地都要经过9道程序审批,整个批复过程长达两个月之久。”

冲过难关就是康庄大道。面对种种困局,项目领导班子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用游击战术,郭称龙负责方案制订,图纸核对,其他班子成员分成两批专门负责拆迁。实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先后过五关斩六将,才使得对外协调、临时用地征用工作有了好转。

“惠深铁路就是‘三边’工程,边征拆、边设计、边施工。2009年10月进场以来,图纸迟迟不到位,2010年4月桩基图纸才到,深圳新城站更是到2012年年底才有了电子版设计图纸,而6月底铺轨的工期是不可改变的,这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突击战。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国家不断运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一系列金融工具,收紧流动性,业主资金紧张。项目大小队伍七八十家,高峰期民工3000多人,工期紧逼,资金困难,工程推进举步维艰。全线缺水断粮,我们硬是节衣缩食,咬牙坚持了七个半月,将隧道工程全部完工。”在一线指挥部,我们终于看见了项目经理张涛,他穿着一件深色的被汗水湿透的T恤,人显得消瘦了不少。还没有聊上几句,他接到电话便要开车去施工现场。

“面对10多个亿的工程,您是如何谋划全局、统筹协调的?”我们只能见缝插针,继续采访。

“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上场之初,组织各部门编制了计划财务管理类、工程管理类等五大类80项管理办法,并按照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将过程控制工作具体化、定量化。结合管段工程实际,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过程检查管理办法等,使各作业队明确质量、安全、工期、环境、成本和技术创新的控制要点和控制方法,使工程施工实现全过程标准化。”张涛如数家珍地谈起了项目管理思路。

当被问及工期紧、任务重、点多线长,怎样才能有条不紊施工时,他说:“沟通、协调、服务、监督四点都很重要。首先,项目领导和职能部门要深入施工现场,靠前指挥,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抓手,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一切以现场为重点,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施工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适时调整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阶段推进计划,逐级落实包保责任,逐项落实重点控制工程施工计划,人员设备配量,工程材料供应等,统筹安排好全线各项工作。再者就是对重点过程进行重点部署和重点控制,采取针对性措施,分片分区,责任到人,奖惩兑现,保证工程有序进行,确保工期节点目标的实现。”

尽管困难重重,但难不倒这支敢打硬仗的队伍。项目领导班子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超前的管理意识,加紧部署,拓宽思路,科学组织,精心布局,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加强制度体系构建,为拉开大会战奠定基础。

扬眉吐气:鹏城会战领风骚

四公司承建的厦深铁路惠深段11标段重点工程——深圳新城站新增投资2.5亿元,要将站内高架桥原设计的5孔7线高架桥,变更为17孔8线桥,建设成“50年不落后”的现代化的集火车、轻轨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2012年6月27日,此项提案才获得原铁道部正式批复。但业主关死了工期后门,要求与全线同步完工。

工程量大,方案确定晚,施工图纸严重滞后,征地拆迁难度大,又牵涉燃气管道迁改,高压电迁改。要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即使在正常施工条件下都很艰难,更何况还有雨季施工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工程难度之大,安全压力之大,工期压力之大,超乎常人想象。

2013年3月3日,集团公司董事长段东明召开紧急推进会,做出确保7月铺轨,年底开通的重大决定。

“工期这样紧,任务这样重,面对重重压力,摆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有一个字:拼!没有退路就只能前进!而且要把工程建设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历史评判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和业主放心工程。”张涛连夜在车站施工现场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明确领导班子分工,重新调配各种优势资源,调整施工方案,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短短三天,13支桩基施工队伍,1100多名“士兵”集结在了一线战场,吹响了突击的冲锋号。

“前期,我比较着急!开工以后,桩打到一半,因为图纸滞后,打不下去了。好不容易等了20多天把图纸盼到了,又因为燃气管道改线,迟迟开不了工。改设计客观上严重加大了工期压力。要是施工外部环境顺畅,早就胜券在握了!”张涛面对诸多难题,带领项目领导班子成员主动与地方政府、设计单位、业主联系沟通,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创造开工条件。

“丢人不能丢在厦深线。再多的困难项目自己解决,绝不让公司施以援手!”参加工作至今,张涛没有服输过。从云南江召项目到厦深铁路二工区,安全质量、进度效益、职工工资等,都是走在四公司的最前列。他骨子里流着刚毅的血,韧劲极强。为率先垂范,张涛带头吃住在现场,领导班子安排了夜间值班表,轮流值通宵,并提出了“保铺轨、保开通、决胜深圳新城站”和“脱一层皮,掉一身肉,力保节点工期”的口号,开展了“大干一百天”的劳动竞赛。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加大协调力度,强化各环节管理,确保了工程大的节点按期完工。

施工过程中,张涛根据每天各工点的工程进度,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多开工作面,实行24小时人机不停连续施工。同时,逐级落实节点工期目标责任制,把每项分部工程完工时间细化到小时,科学制订奖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施工积极性和创造力。高架桥箱梁混凝土浇筑施工,经过技术攻关,密切工序衔接,由最初10天浇筑1片,提升到每天可浇筑4片,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现场灯火通明,犹如白昼,到处都是临时居住的集装箱,11台混凝土地泵车,100多台混凝土运输罐车,烧油、用电的大小设备200多台,一个晚上浇筑混凝土6000多方。运输周转材料的队伍排队进场。200多个工人同时搭设脚手架,如同奏响了一首动听的交响曲。偏偏老天不给面子,频繁的暴雨让我们雪上加霜。整个车站都是在雨水中抢出来的。倾盆大雨,即使穿了雨衣还是浑身湿透。刚浇筑的混凝土不马上找平就会被冲成一个个小坑。尽管如此,高架桥箱梁混凝土浇筑仍是一派大干快上的施工景象。员工们为确保按期铺轨,冒雨掀起剩余工程施工攻坚战。不要说下雨,就算下刀子也要干。”听了副经理易中华的叙述,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当时令人震撼的场景。采访他时,虽然已是晚上10点多,但他的电话没有片刻消停,几次谈话都被打断。从他口中得知,还有一项严峻工程在考验他们。

2012年春节,深圳市委决定规划全长2483.744米丹梓西道路工程,作为新城站综合枢纽的重要交通疏解道路,下穿已建好的铁路段,需增建龙坪立交(6孔)、丹梓西路(5孔)两个框架涵。市交委和厦深公司前后召开会议10余次商讨施工方案,直至2013年元月才正式敲定。

为了准确了解来龙去脉,我们找到了全面负责该工程施工技术的项目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长翟恒杰。这个不善言谈的年轻人,当被问及施工具体情况时,顿时来了精神。

“为了树立良好信誉,叫响企业品牌,集团将这个临时增加的1.2亿元工程压在了四公司的肩上。两个框架涵相距400米,挖方总量高达40万方。2月底图纸下来,5月15日要求铺轨。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新城站的压力已是空前绝后。两条拦路虎前后夹击,再优秀的管理者也要崩溃。工期绷紧了每个人的神经。张总将曾是项目经理但已退休的父亲张永升请了过来,全面负责这部分工程的管理协调工作。”

张永升,我们并不陌生,其现场施工管理经验极其丰富,参建的工程也是赫赫有名。他俩是四公司家喻户晓的父子兵。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虽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但一走到施工一线,他马上意气风发。

工期超常规,设备人员投入超常规。2013年3月6日,框架涵的每个基坑10台挖掘机开始轰鸣启动,20多台自卸车整装齐发,两台塔吊伸出臂膀等待命令。为了啃掉这块硬骨头,张永升吃住在一线,要求各种机械设备人员双重配置,现场协调指挥。浇筑混凝土之前,他总要检查支架、模板加固是否到位。施工关系理不顺,他绝不离开现场,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熬通宵是常有的事情。一个月跑烂了两双鞋。60多岁的高龄,超负荷的劳动强度,有时候他实在扛不住了,就在车上打会儿盹儿。

框架涵地质都是花岗岩,必须爆破处理。该工点距离万科新楼盘只有30米,只能采用控制性爆破施工。两台潜孔钻轮番作业,一天仅消耗炸药就需要10余吨。为了不扰民,张永升要求在做足围挡防护的前提下,爆破时覆上麻袋片,防止飞石四溅。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和突击,加快了工程推进速度。框架涵基础施工用了23天,相当于正常施工效率的三倍,比计划工期提前了5天,为公司赢得了荣誉,再一次向特区人民展示了公司超强的施工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2013年6月8日,广铁集团董事长李文星视察四公司工程进度时感慨地说:“这简直就是奇迹,如此艰巨的施工任务,恐怕只有十七局才能拿得下来。”

可圈可点:热血镌刻英雄谱

2013年7月8日,深圳新城站最后一片梁浇筑完成,标志由四公司担负施工的厦深铁路(惠深段)的主体工程完工,所有分项工程,一次性质量验收合格,全部达到设计标准。张涛带领着全体参建者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以每周“五加二”、每天“白加黑”的连续突击,终于换来了硕果累累。回想起汗水浸泡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职工们有说不完的故事。

项目经理张涛,抢工期期间,直接调运了两节集装箱放在现场,作为抢险指挥所。他每天在工地上的工作时间超过18个小时,只有拿换洗衣服的时候才回项目部,一日三餐都在现场解决。

“问题决不过夜,所有工作必须日清日结。”张涛雷厉风行,率先垂范,经常晚上八九点组织项目领导班子在现场开会。他的临时办公桌上“深圳东站高架桥平面示意图”上面沾满了汗渍和菜渍,白色的纸张已经泛黄。6月18日、6月21日的图纸上的每一片梁都清晰地标着计划完成时间。水鞋、雨伞、矿泉水、安全帽,指挥所里无处不显示出随时战斗拼搏的气息。

刚过而立之年的他由于常年劳累过度,患上了老人病——动脉硬化。尽管医生再三要求他住院治疗,但他除了第一次去检查之外,再也没有踏进医院的大门,取药、熬药都是司机代劳。

年轻的副经理桑鹏,负责全线的物资设备管理以及部分管段施工管理任务。在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个后勤总长当得是异常艰辛。没有足够的真金白银作为后盾,他便以企业品牌作为“启动资金”,相继将所需设备物资调运进来,保证施工正常推进。

“再苦再难,企业信誉不能丢。”桑鹏负责的南粤大桥,由于兄弟单位交付场地较晚,业主要求两天内必须完成1.3公里桥面系施工。桥面铺装、防撞护栏、伸缩缝及辅助设施安装等多项工序,要在暴雨如注的环境下,48小时以内完成,犹如登天。他合理调整施工工序,科学安排作业人员,生活服务保障到位,白天黑夜跟班作业。为了安抚冒雨作业的工人,他连夜敲开数十家商店的门,为他们准备干爽的衣服。还把车子开到工点,让工人轮流坐在里面休息,而他自己却一直坚守在现场。电焊工眼睛红肿还在坚持,工人们换了身干净的衣服依旧作业。在他们共同努力下,终于创下了建设新速度,如期交付桥面系工程。

宋正义,有着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长。采访他时,他话未开口已是泪眼婆娑。他说:“这是工作以来干得最难的一项工程。”

“刚来时感觉深圳挺好,是个大城市,但干起工作就不是那么回事。觉得特别费劲,要场地没有场地,处处是难题。军用电缆、高压线、燃气管道,天罗地网,脑袋都是别在裤腰带上干活。我不仅要管100多号人,还分管4个劳务队伍。下达的施工任务,必须追着走才行。这些日子,累得走路都打晃儿。”

在现场会议室,我们见到了这个驰骋沙场多年的老铁道兵战士——项目桥一队队长。他头发花白,皮肤晒得紫黑。小到配一个铁锤,大到协调几个队伍,琐碎的事情每天都成千上万,一个月光电话费就要1800多元。当丹梓大道特大桥桥面系和车站同时抢工时,他晚上蹲守大桥,白天坚守车站。7公里的大桥来回走四次,膝盖疼得直不起来,自己拔了火罐后,就又忙碌起来。突击工程3个月,他暴瘦近30斤。由于劳累过度,小腿肌肉收缩,陷进去一个鸡蛋大的坑。长期的睡眠不足让他的精神有时候有些恍惚,先后4次无意识地掉进了集水坑,冰冷的污水漫过胸口才让他回过神来。两个女儿得知情况后心疼地哭了好几回,打电话说:“爸爸,不要干了,我们养你。”“参加工作30多年,怎么能遇到困难就撒手不管?”为企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宋,永远割舍不掉铁道兵那份情结。

“不能坐,一坐就起不来了,必须各个工点来回跑。我是真心体会到走路都打瞌睡是什么感觉了。”机械队长刘鹏,肝上多处囊肿,医生建议他定期检查,注意疗养。可是,他把睡眠时间都献给了工地。两个框架涵是全线的咽喉工程,而40万土方施工重任交给了机械队。为了与时间赛跑,他实行换人不停机的轮番战术,通宵达旦,交叉作业,相互配合,对工程发起强攻。工期紧,任务重,管理人员紧缺,还要配合其他工点施工作业,刘鹏几乎是24小时在施工现场。手机信号不好,他就换上对讲机,一天喊下来嗓子都嘶哑了。由于劳动强度大,外聘司机先后走了20多人。他提出,要走可以,必须提前20天通知,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留人一天就能多干一天的活。2012年11月,女儿被检查出有心脏病。刘鹏心里阵阵酸楚,这么多年他亏欠孩子太多太多。但是他明白女儿的病还能缓一缓,可工期已经火烧眉毛。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完工后带女儿去治病。

为期四天的采访结束了,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拆迁差点丢了半条命的书记魏庆伦,以过硬的科技攻关能力解决诸多技术难题的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郭称龙,以超强组织协调施工能力著称的副经理易中华,顽强拼搏力保工期的桥梁队长李斌……由于篇幅限制,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人和事无法一一道来。但他们为了缔造新的“深圳速度”,在特区留下的疲惫的笑容、嘶哑的嗓音、踉跄的步履,将在人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