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书·书家·书法

读书·书家·书法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闻现年80岁的著名书法家李鹤年先生宣布封笔,要专心致力于书法教育事业,此举引起书法界和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李老说,他办的“三余读书会”是借用三国时期魏国董遇教学生的“三余”之意,即“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李鹤年先生在谈到读书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时说,陆游讲过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的道理学书法字外功也是极为重要的。接着李老还谈了通过读书提高文学素质,对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重要性。

读书·书家·书法——李鹤年先生谈“三余读书会”

艺 文

近闻现年80岁的著名书法家李鹤年先生宣布封笔,要专心致力于书法教育事业,此举引起书法界和新闻界的极大兴趣。笔者近日登门造访了这位在翰墨苑中耕耘半个多世纪、在书坛享有盛誉的老人。他听明我的来意后,热情地把我引进书房,高兴地与我交谈起来。

继承恩师吴玉如的遗志

我指着张挂在墙上的李老于去年4月28日书写的“封笔”两字问道:“您身体这么好,为什么不继续搞创作而要‘封笔’从事书法教育呢?”他沉思片刻说:“讲起搞书法教育,组织大家读点书,这件事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我的老师吴玉如先生在世时,就特别强调写字必先读书,他认为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练字与读书相比较,练字占很小的成分,读书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封笔搞书法教育,牵头组织‘三余读书会’,就是提倡和组织书法爱好者读书,以继承先师的遗愿。”

着眼于提高书法家的人品

李老说,他办的“三余读书会”是借用三国时期魏国董遇教学生的“三余”之意,即“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他回忆说:“七七事变前我在南开大学读书,由于日本侵华,学校遭到破坏,在工商学院借读了一年就毕业了。毕业后没工作,同学们搞了个读书会就叫‘三余读书会’。大家在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获益匪浅。以后有的同学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这次仍用‘三余’作为读书会的名称是有深意的。”李老在谈到读书会的宗旨时说:“参加这个读书会的,多数是我的学生,有些人已是小有名气的全国或市级书协会员,他们在书法技艺方面有一定的功夫,但其中有些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匮乏,亟待提高。”接着他进一步谈到,读书不只是把文章读懂,还要围绕文章的内容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如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章主要观点,作者的遭遇等等,都要了解。这样不仅学习了文章,懂得了如何评价一个人,而且学会了如何做人。这就是吴玉如先生生前不断教诲我们的:读文章,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要成为一名书法家,人品重于书品。

李老说:“读书会的学习期限暂定一年,由王双启、王千两位教授主讲古文,张牧石先生讲文字学。预计可读20篇文章。将选择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篇一篇地读,然后把它们串起来,逐渐引导学员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认识我们民族辉煌的传统文化史,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为使书法艺术达到高境界

李鹤年先生在谈到读书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时说,陆游讲过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的道理学书法字外功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一个搞书法的人,只是临帖,帖以外的东西不懂;或者只跟老师学,老师不会的自己也不会,虽然也能有进步,但是最终还是一名写字匠,很难成为书法家。接着李老还谈了通过读书提高文学素质,对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重要性。

在谈到临摹碑帖时,李老说:现在学书法的大都从临摹开始,这个路子是对的,可是其中多数人只知道照着写,而对碑帖的内容却不知道是什么,甚至都不能断句,其效果是不会太好的。他以《书谱》为例,指出:“《书谱》是唐代大书家孙过庭以草书写的一篇书论。文章写得很好,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用了许多典故。如果只按字迹去临,而不去学习理解文章的内容,即使临一辈子,在字形上也许可以达到极相似的程度,而难以学到它的神韵。”说到这里,李老说,他的老师吴玉如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有着卓越成就,很重要的原因是博学多能。他的艺术修养是多方面的,诸如对文学、诗词学、音韵学、文字学、戏剧等都有很深的造诣。所以他成为一代书法艺术大师,那是当之无愧的。

李先生联系这几年出版的一些书法作品集和举办的一些书展说,从书写内容上看,绝大多数是唐诗宋词和名言警句,乃至一个展览会有几幅“月落乌啼”、“远上寒山”。当然,这些是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以这类诗句作书也无可非议。问题是有些作者对其写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理解,怎么能使作品达到艺术的高境界?从古到今,有哪一位才疏学浅的人在书法艺术上会有卓越成就呢?

原载《中国书画报》1992年4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