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种境界”读书法

“三种境界”读书法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国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代史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被誉为“中国近300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80年来学术的开创者”。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东游日本时,读书治学就达到了这第二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融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皆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

●人物光影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代史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被誉为“中国近300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80年来学术的开创者”。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世代清寒。22岁,在上海《时务报》担任书记校对,结交了罗振玉,在其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的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同时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一生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主要著作有:《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

王国维之所以功力深厚,卓有建树,是因为他在读书治学时特别追求如下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这种境界是指初学阶段,就像人刚从平地登上高楼,极目四眺,眼界顿开。王国维从小就刻苦研读了大量的中国典籍,后又学习英文、日文,并在此基础上遍读西方社会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和文学著作,从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拓开了眼界,看到了世界文化科学发展的潮流,把我国的文化领域开拓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这是说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策之下,读书专心致志,发愤忘食,虽因此而身瘦衣宽,容颜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王国维东游日本时,读书治学就达到了这第二种境界。这时,他既有了精深的国学造诣,掌握了打通中国古籍的方法,又有了熟练的外语能力,获取了窥探世界学术之林的工具,所以他也就更埋首于中外的各种书籍之中,进行执著痴迷的求索,当真到了“衣带渐宽”、“消得人憔悴”的程度。

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这是把真知实学比作令人倾慕的不同凡俗的美人,说明她绝非可以轻易得到,只有在经过“千百度”的反复求索之后,方能在“蓦然回首”时一睹她的倩影,并由此而获得莫大的幸福。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论述挚友王国维治学方法时概括了三条:“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王国维融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皆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

这正是王国维在学术上研读、求索的成功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