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读书法

不同读书法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怀读书志,然而如何读书,方法却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是“不求甚解法”。这种把握文章要旨大意而不钻字句牛角尖的读书法,诚非大智慧者不能为也。南宋学者陈善则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入,终当求所出。”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或有某君责之曰:现在不是讨论用什么方法读书的问题,而是得鼓励人们去读书。

程郁缀

打开《论语》,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谆谆教导学生要“学而不厌”“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们掌握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读书学习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书籍乃人类知识之载体,智慧之宝库。一代一代的先贤著书立说,“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由此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典籍,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后人通过读书以获取前人创造的知识,再不断创新以更上层楼;读书乃人类进步之阶梯。

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志士仁人刻苦读书,孜孜不倦。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脍炙人口,传诵不息。书要刻苦读、反复读,读多了自然就会参悟其中义理。《三国志》中载:“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魏略》曰:“(董遇)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读书还十分善于利用时间,抓住“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时之余”。充分利用冬天的农闲时间、晚上的业余时间和下雨天的闲暇时间,手不释卷,分秒必争。笔者从1998年起担任北大社科部负责人,负责北大文科院系的科研工作,繁务如猬,责任重大;白天全身心地投入尚恐有所闪失;自己备课和写点东西,也只能利用“三余”时间。此“三余”,即:夜晚乃一日之余,双休日乃一周之余,寒暑假乃学期之余。我曾戏称自己的书斋为“三余斋”(退休乃人生之余,届时改为“四余斋”)。

唐代“诗圣”杜甫有诗句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能读破万卷书,下笔作文自然如有神助。晚唐诗人杜牧亦曰:“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读韩杜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同怀读书志,然而如何读书,方法却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是“不求甚解法”。在《五柳先生传》中,他称自己年轻时,“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袁行霈先生笺注曰:“意谓虽然好读书,但不作繁琐之训诂,所喜乃在会通书中旨略也。此与汉儒章句之学大异其趣,而符合魏晋玄学家之风气。”(《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4月第l版)这种把握文章要旨大意而不钻字句牛角尖的读书法,诚非大智慧者不能为也。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中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在给自己女婿王庠的信中谆谆告诫道:“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它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又答王庠书》)东坡自己的体会是一书分作数次读,每读一遍都只关注某一方面,如第一次读只关注兴亡治乱问题,第二次读只关注典章文物问题,以此类推。他自称是“八面受敌法”。如此读书,实乃精读也。要想在某一领域里精研深究出创新成果,恐怕非得用此“八面受敌法”去“读破一部书”不可。至于最有必要读破哪一部书或哪几部书,最好请行家指导,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南宋学者陈善则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入,终当求所出。”“能入”就是要反复阅读,把前后内容贯穿起来,以求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能出”就是读完书后要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自出创见

2011年3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的读书方法》一文,指出王国维主张读书不可缺少批判性思维,他说:“如果缺少观点,缺少见识,读书再多,也不会对自己的学问有补,而只会使自己迷失在浩瀚的史料中而不能自拔。”陈寅恪主张大量读书却不能尽信书;不唯书,敢怀疑,他有诗句曰:“天赋迂腐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独立思考,自出新见,难能可贵。

《中华读书报》2010年3月3日载,国务院温家宝总理接受专访时,谈了自己读书的三点体会:①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②读书要有选择。③“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这三点对我们也不无启发。

或有某君责之曰:现在不是讨论用什么方法读书的问题,而是得鼓励人们去读书。据有关媒体调研,现在坚持读书、喜欢读书的人数,呈急剧下降趋势;人们都不读书了,您辛辛苦苦说了这么多读书法,岂非“屠龙之技”乎?——吾无语以对。

作者简介:程郁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编委。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副院长;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会副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秦少游研究会会长等。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

主要著作有《唐诗宋词》《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国文学史讲座)、《徐灿词新释集评》等;选注有《历代词选》等;译著有《日本填词史话》等,论文有若干篇。著有《储光羲籍贯考辨》《王昌龄边塞之行辨析》《五代词人李珣生平及其词初探》《试论秦观词中的自我意识》《试论李清照词的意象特色》等论文。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过古典诗歌赏析若干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