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书画院专职画家沈利萍

宁夏书画院专职画家沈利萍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这些奇迹的人就是十七大代表、国家一级美术师、宁夏书画院专职画家沈利萍。容不得半点犹豫,沈利萍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场挽救儿子的搏斗之中。为了避免孩子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和截瘫引起的肌肉萎缩,沈利萍要不断地给孩子擦拭身体,擦拭时的水温、轻重度她必须要严格控制,以防皮肤受伤。沈利萍深知,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残疾。然而,最令沈利萍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空难,将她打入了人生的最低谷。而她,却用钢铁般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女性的智慧和理性,创造了一个个震撼世人、感动社会的奇迹:用无私的母爱承受住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硬是将儿子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用5年的时间,帮助被医生断言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一生都将在轮椅上度过的儿子重新站立了起来,并使他走出了残疾的阴影,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康、乐观向上、充满爱心、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有为青年;面对人生特殊的磨难,凭着对生命和艺术的感恩与挚爱,她笔耕不辍,创作出了一幅幅艺术精品,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繁荣文化艺术、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和交流、为青少年教育工作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创造这些奇迹的人就是十七大代表、国家一级美术师、宁夏书画院专职画家沈利萍。

“我不能垮掉,这个家需要我,儿子更需要我。”

1993年7月23日,银川民航机场发生了一场特大空难。当沈利萍接到通知焦虑万分地从深圳壁画创作现场赶到医院时,医生递给她的是一张病危通知书和两张诊断书:丈夫双耳膜穿孔,脑震荡,胸、腰脊椎压缩性骨折,肋骨、耻骨多处骨折,年仅12岁的儿子头皮裂伤并脑挫裂伤,腰椎爆裂骨折并双下肢截瘫,脾脏及左肾挫裂伤,肠管及膀胱挫伤。当瘦弱的沈利萍在亲人的搀扶下来到病房,看到躺在病房中的丈夫和已经奄奄一息的儿子时,她的精神几近崩溃。“我不能垮掉,我不能倒下,丈夫需要我,孩子更需要我,我一定要救救我的儿子!”容不得半点犹豫,沈利萍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场挽救儿子的搏斗之中。

最初的几个月,沈利萍经历了炼狱般的痛苦。由于恐惧惊吓,儿子的思维处于混乱状态,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都下意识地紧紧地抓住母亲的手,反反复复地讲述空难发生时的情景。此时此刻,她多么想紧紧地抱抱孩子,但这根本做不到,孩子满身是伤,动都不能动一下。

为了控制伤情,医生不允许孩子吃饭和喝水,孩子的营养和药物全靠输液一点点进入身体。为了避免孩子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和截瘫引起的肌肉萎缩,沈利萍要不断地给孩子擦拭身体,擦拭时的水温、轻重度她必须要严格控制,以防皮肤受伤。做完这一切,她还要为孩子做各种按摩,不停地帮助他活动各个关节。为了防止孩子的足下垂,沈利萍找来海绵和布带,时时注意孩子的双脚保持在脚趾向上、脚后跟与床平面垂直的位置。

药管、尿管、床单、脸盆、水杯,换冰袋、量体温、定时翻身擦拭身体,不停地按摩、活动关节,样样都关系着儿子的生命,样样都浸透着母亲的深情,为了儿子的生命、健康,沈利萍像一只疯转的陀螺,不停地做着这一切。长期不能进食引起的肠粘连、内出血引起的肠梗阻、由导尿管而改为尿道排尿时引起的剧痛、长期服用药物引起的尿结石疼痛,不时地折磨着嘉鹏,疼痛常使他失去理智,发出一声声撕心裂肺地嚎叫声,止痛针药量已加到最大限度,还是不能抑制腹痛。无奈之下,沈利萍只能一遍遍地为儿子按摩,一做就是几个小时。经过三次脊椎手术,沈利萍以自己的生命做抵押,帮助儿子战胜了病痛的折磨,一次次地把儿子从死神手上夺了回来。

“能为儿子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再苦再累,我无怨无悔。”

两个月后,抱着儿子一定能够站起来这一希望,沈利萍带着儿子来到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走上长达5年的康复之路。经全面检查发现,嘉鹏除了腰椎爆裂骨折、截瘫外,头皮裂伤并脑挫裂伤,脾、肠管、左肾膀胱挫裂伤并发膀胱结石、粘连性肠梗阻、大小便失禁等都很严重。面对旧伤未愈、新病丛生,已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不足60斤重的嘉鹏,沈利萍一遍遍告诉儿子:“儿子啊,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会无怨无悔地照顾你一辈子。但为了你自己的将来,我们必须正视残疾这一事实,克服一切艰难困苦,早日进行康复锻炼,尽最大可能,为自己以后的生活铺平道路。”沈利萍深知,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残疾。一个残疾人首先要闯过敢于正视自己是残疾这一关,否则一切努力都可能是没有意义的。然而,最令沈利萍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靠母爱的支撑,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儿子忍受住了用语言无法表述的种种疼痛,但3次手术后腿脚仍然无法动弹这一残酷的事实,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拒绝接受残疾这一事实。

为了帮助儿子克服心理障碍,接受残疾这个事实,沈利萍和儿子走过了一段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的历程。脊椎损伤后的大小便失禁,时时刺激和伤害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与自尊。在锻炼、治疗时裤子尿湿了,他简直就像做了世上最见不得人的事,脸色发白,目光飘忽。他拒绝出门,拒绝亲人、病友和医护人员的劝导,把医院当作了避风港,拒绝融入社会。为了尽快帮助儿子从心理创伤的误区走出来,沈利萍想尽了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为了能全面了解儿子的病情,她买来一系列关于腹部、神经、脊椎截瘫、护理、心理、营养等方面的书籍,一部厚厚的《腹部医学》她翻了一遍又一遍,一切与儿子病情有关的医学、药物、治疗及护理知识,她都抄录或剪贴在一个本子中,认真研读,悉心领悟,用以指导自己。她又买来胡里奥的歌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张海迪的书,不断地给嘉鹏讲他们从正常到残疾,又从残疾到正常的特殊经历;买来了李嘉诚、曾宪梓、罗斯福等人的传记,让儿子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为了保护儿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接、倒儿子的大小便,给儿子翻身、擦拭身体,她从不让别人帮忙,为了防止大小便失禁造成感染,沈利萍给儿子买了20多条秋裤,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将尿湿的裤子洗净熨干。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嘉鹏终于从拒绝残疾到接受残疾,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性格慢慢变得开朗了,开始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康复治疗,并不断加大了康复训练量。为了巩固康复训练效果,除了完成医生的训练安排外,她还另外为儿子制定了训练计划,帮助、鼓励儿子用锻炼大腿、胳膊、腹部肌肉的方法来弥补腿肌的不足。跪下这一动作,对常人来说不费吹灰之力,但为了能让儿子完成这一康复动作,沈利萍和儿子就练习了几个月。PT训练、针灸、按摩、水疗、CT治疗,一遍遍痛苦枯燥的训练,嘉鹏都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苍天不负有心人,被医生宣判终生瘫痪的王嘉鹏,终于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空难前,嘉鹏刚刚结束小学五年级的课程。几年的病痛折磨和大脑的损伤,记忆力明显下降,再想完成学业,真是难上加难。可为了孩子的未来,沈利萍想尽了办法,一方面请求医护人员,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考问儿子英语单词,训练其记忆力,另一方面反复恳请所有接触儿子的人,有机会就表扬一下儿子,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一位病友的亲属送给嘉鹏一台旧电脑,沈利萍就和儿子一道一点一滴钻研电脑知识。掌握了电脑知识后,嘉鹏利用电脑软件学完了初中、高中课程,只用了6个月,嘉鹏就学完了初中英语,又利用电脑自学了《新概念英语》一、二册,《英国剑桥教程》第一册和《李阳疯狂英语》教程等,嘉鹏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四级。

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所准备的人。1998年8月24日,嘉鹏从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挪威菲尤尔红十字挪迪克世界联合学院初试、复试考试,成为该学院第一名中国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从联合学院毕业后,嘉鹏又在挪威比克兰特学院攻读了一年的挪威语,顺利考入挪威奥斯陆大学学习经济学,目前正在攻读经济学硕士课程。

为了回报家乡,嘉鹏产生了将世界联合学院与宁夏大学建立友好关系学院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多次找联合学院的院长托尼·马康进行沟通。在他的努力下,联合学院和宁大建立起了友好关系,联合学院每年都无偿安排6名外籍教师来宁大外语系支教,宁大也派2名教师到联合学院进修。

一个偶然的机会,嘉鹏从宁夏外事办得到一个信息,希望他利用自己在挪威的影响,促成宁夏与挪威桑弗郡建成友好城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嘉鹏利用休息时间从生活费中挤出费用奔波了无数次。桑弗郡在挪威西海岸,离联合学院有将近1000公里的路程,每次去都要先乘火车,然后改乘轮船,最后换乘汽车才能到达。看到嘉鹏拄着双拐来回奔波,桑弗郡郡长开玩笑地说:“马克·王(嘉鹏的英文汉译名),你为家乡这样奔波,你的家乡给了你多少报酬?”嘉鹏总是笑笑说:“为了家乡的事,没人给我一分钱,我也照样要做好。”每当收到儿子的开销单据和歉意的电话,沈利萍总是鼓励儿子:“你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妈妈再苦再累也为你高兴。”

2007年年初,嘉鹏接到了中残联艺术团团长的一个电话。电话中委托嘉鹏利用自己在挪威的影响,为中残联艺术团在挪威的演出做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接到电话后,嘉鹏非常高兴:“能让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没有战争,人人都能吃上饭,这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和平做出的最大贡献。残联艺术团能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厅演出,意义重大,我一定要全力以赴。”为了做好演出的前期准备工作,嘉鹏多次找挪威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为中残联艺术团赴挪威演出创造了条件。

嘉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身残志坚勤奋好学的精神,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曾被挪威政府特邀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根据嘉鹏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撑起生命的蓝天》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根据沈利萍和嘉鹏的事迹改编的歌剧《不落的太阳》先后在中国、挪威、德国、美国等国上演;挪威政府授予嘉鹏“为残疾人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奖”。

空难,使他瞬间失去了童年、健康,甚至是生命。正是“妈妈的善良、宽容以及在苦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对生命和事业的挚爱”,给了嘉鹏无穷无尽的力量,为他撑起了一片生命的蓝天,帮助他战胜了磨难、艰险,搏出了美丽灿烂的明天。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宁夏书画院的许多人都忘不了老院长从北京回来后讲给他们的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

1996年年初,嘉鹏的病情已基本稳定,进入康复期。为了节省经费,沈利萍搬到了离医院不远的一个打工者聚居的大杂院中。在这个只有10来平方米的土屋中,蜂窝煤、土炉子、床板板凳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盛夏季节,外面骄阳似火,烤得人喘气都感到困难。但为了给儿子做饭熬汤,屋里也不得不生着火炉,不要说生活、工作,就是进去站上三五分钟,也会大汗淋漓。每天晚上将近12点,在医院里忙了一天的沈利萍回到蒸笼般的土屋里的时候,早已累得筋疲力尽,但一想到要给儿子做好榜样,一想到自己作为一名画家担负的责任,她就振作了起来,拿起画笔,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创作之中。就是在这样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沈利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及宁夏书画院建院十周年献上了八幅人物画作品。作为一名画家,沈利萍深爱着自己的事业。这些年来虽然历尽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在孩子住院期间,她共有十多幅作品入选国际、国内书画展,先后荣获“国际现代名家水墨金奖”“中泰两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荣誉金奖”“丁绍光全国美术大展优秀奖”等奖项。近年来,作品《厚土》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美术书法大展一等奖,《黄河船工》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优秀奖和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美展银奖,《黄河的主人》获宁夏美术书法作品展银奖,《荷花系列》《藏族少女》等作品应邀参加宁夏台湾书画展和庆祝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名家书画邀请展,以回乡风情和独特的穆斯林精神风貌以及西夏文化为题材的近百幅线描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的《线描造型丛书》收录。2002年5月,应挪威戴尔八国艺术中心邀请在该中心举办了“神秘东方——中国女画家沈利萍个人画展”,并为各国艺术家作了题为“中国绘画艺术专题讲座”。200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举办“中国女画家沈利萍个人画展”,同年,荣获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奖。

磨难,对于有些人来说是灾难,但对沈利萍来说,无异于财富。在经历了人生的特殊磨难后,沈利萍的艺术生命得到了升华,特殊磨难后对苦与爱的感悟,对生命和事业的真谛的理解,成就了她独特的艺术思路和表现手法。磨难让她找到了讴歌生命、生活的最佳途径。这是沈利萍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撼动人心的本质原因。

近几年,沈利萍在坚持创作的同时,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社会公益活动之中。2005年,国家7个部委联合发起了“关注未来,关爱孩子”活动,作为该活动形象大使,沈利萍先后在云南、上海等地做演讲报告,历经一年多时间。每次讲述自己的往事,就像是在给自己的伤口上撒盐,内心痛苦不堪,但想到自己的经历还能对他人、社会有所启发帮助,还是坚持了下来。2003年,她将在博爱医院写给儿子的将近15万字的书信进行整理加工,写成《妈妈再生你一次》一书。书稿写成后,《中国青年报》用40多天的时间进行了连载,作品内容深深地震撼了广大读者。

谈起自己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的感想时,沈利萍真诚地说:“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一个母亲、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高的荣誉,这让我很受鼓舞,也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能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些工作,我就觉得很值。”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是嘉鹏《撑起生命的蓝天》一书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饱含着嘉鹏在历经苦难、拼搏后对生命真谛的理解,也可以看作是经历了命运的大起大落后一个艺术家对自己,对社会,对所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的鞭策、希望与祝福。我们真心地祝福嘉鹏、沈利萍,在未来的生活中为社会、为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载于《共产党人》2008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