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祖家风的熏陶

外祖家风的熏陶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祖家风对早年毛泽东曾产生极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成才、读书方面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勤俭持家的风范。相对于湘乡县的外婆家,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自己的家并非书香门第,恰恰相反,是一个亦农亦商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家。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外祖家风在培育毛泽东家风上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外祖家风对早年毛泽东曾产生极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成才、读书方面有非常积极的影响。2004年在毛泽东外祖家唐家圫附近的一口井边出土了文氏义学碑,此碑是认识毛泽东外婆家文氏家族重视教育的第一手实证材料,是目前保存完好的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极罕见的一件实物,对于了解影响过少年毛泽东的韶山乡土文化也极为珍贵,它又是反映清朝后期中国基层教育情况的一件非常珍贵的实物。

唐家圫文姓的创家,始自文作霖老人,由文作霖的一穷二白到文芝仪、文正兴的家道中兴,经历了一个极为艰难困苦的过程,而在这种艰难困苦之中,唐家圫形成了一种十分可贵的、对幼年毛泽东产生过相当大影响的家风。

文作霖出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正是18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他的成人,则是嘉庆末,即已进入19世纪。其时,清王朝由盛转衰,不久之后,外国的坚船利炮就要冲破中国的国门。而文作霖本人,正处在贫穷窘迫的深渊。嘉庆十三年(1808年),他11岁,与附近的贺鲁詹之女贺氏结为夫妻,其时贺氏比他大3岁,为14岁。家里没有其他妇人,贺氏慢慢成为文作霖的内当家和有力的帮手,家计开始有了起色。

经过贺氏与儿子们四五十年的努力,他们家由初时一年仅入谷数石,到此时竟增至数百石。真是“孝友传家,耕读裕后,堂同五世,身历六朝”,贺氏活到88岁,无疾而终。

贺氏的勤俭持家、守操抚子事迹,在乡里广为传诵。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朝廷颁文表彰其节孝;同治八年(1869年),她的名字又被列入《湘乡县志》。概括起来,由毛泽东外曾祖母创立,由外祖父、外祖母及伯、叔外祖们强化,并为毛泽东的母亲、舅父继承、发扬光大的唐家圫文氏家风有如下几个特点:

顽强向上的精神。贺氏于丈夫去世,身负抚育三子一女重任之时,能自强自立,这是常人所不能的!

刻苦耐劳的韧性。贺氏从14岁出嫁,到30岁丧夫,到88岁去世,尤其是失夫后的58年,竟能不再嫁,而以培育后代、振兴家业为计,就是当今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这里,我们不能简单地只从贞节方面去理解,而更应从她的由对儿女的爱产生的顽强生命力上去评价。

勤俭持家的风范。贺氏领众子兴家,从一张白纸起步,到最后购置1栋瓦房,拥有140多亩田、10多头牛,人口达20多人,她靠的不是经商,不是投机,更不是其他不正当手段,而纯粹以精打细算、手头不闲为之。

耕读并重的意识。当家计稍有起色时,贺氏就让儿子们读书识字。她自己也跟着读,竟也能略通文墨,能看懂文章。我们从她与丈夫给儿子们,及儿子给孙子取的一个个名字,如绵芳(字芝兰)、绵熏(字芝仪)、绵姜(字芝祥);正兴(字玉瑞)、正莹(字玉钦)、正材(无字)可看出唐家圫不仅仅是一个农家,它还散发着书香。

文氏家风,在毛泽东外曾祖父母一辈即已成形,到了外祖父母,更加发扬光大。除以上各点之外,还增加了家庭的和睦、快乐,以及对佛的信仰,尤其是贺氏的媳妇,即毛泽东外祖母(亦姓贺)具有一种慈祥的博大胸怀,对毛泽东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

人生所接受的早期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而早期教育常常是与父母、亲人的教育和影响,还有家乡的文化熏陶密不可分的。毛泽东幼年生长在独具文化特色的韶山和湘乡,深切感受到这两个地方的文化,包括乡土文化和文、毛两家的家族文化,对于他个性、特质的形成和行为处世乃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后来有许多“思想”“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将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洗礼,但他所受早期教育的优良成分将一直保留下去,延及他的终身。

相对于湘乡县的外婆家,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自己的家并非书香门第,恰恰相反,是一个亦农亦商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家。父亲一心发家致富,忙于生意,自己不怎么读书,虽然送儿子进了私塾,却反对毛泽东读太多的书。毛泽东自从由外婆家回到自家,整个少年时代都在为要读书和读什么书而与父亲发生无休无止的争执,在一系列的抗争当中,外婆家诸人(舅舅、表兄)总是给予他道义上和实际上的支持(收留毛泽东,借书给他读,引导毛泽东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深造等)。

事物的辩证法在于,正是因为父亲不给儿子太多的读书机会和时间,才让毛泽东格外珍惜每一次获得的读书机会。从1906年被父亲强令回家开始,求知欲极旺盛的毛泽东感觉到时间的珍贵:白天,再也不属于他,而属于繁重的农活;大树浓荫下的忙里偷闲,常常引来父亲的训斥。他只能利用晚间,而晚上的时间,却被黑暗统治着,他要点灯,父亲不许,他只得用被单蒙住窗户不让光线透出——即使闷热的夏天亦然,但总提着一颗怕被父亲发觉的心——于是,他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在最短的时间里阅读最多的书……

离开了韶山冲,严厉的父亲不可能再来限制他,千头万绪的事情缠上他,而他,凭借着在故乡掌握的速效读书法,仍然能以惊人的毅力在纷繁事务中偷闲读书,直到去世。

从习惯上来说,毛泽东晚间通宵工作的特点,正是1906—1909年他在上屋场形成的。这又引出他的另一个与他的对手相比是明显优势的地方:众人皆睡,他独醒;众人皆醒,他独睡——这在军事战略上也有特殊意义。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外祖家风在培育毛泽东家风上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参见龙剑宇:《毛泽东家居》,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