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犹同气汤拙存

视犹同气汤拙存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汤寿潜长子,马一浮之内兄。得汤书,则屡次赞叹“拙存所说甚有道理”。汤即于11月汇款促行。袁世凯政府即派人送至汤府,这时汤已有病,由拙存接待来使。这办法拙存和其老父均首肯,解决了当时的难题。十年中,汤数次致函省教育会,商讨付款及该款使用问题,均由马代笔。马即函远在上海的汤拙存,请其将旧印之该书取五六十部,由杭运沪,再设法经香港、海防、昆明而转至四川。

汤拙存(1876—1946),名孝佶,字吉人,号拙存、兼山、天乐,浙江萧山人。汤寿潜长子,马一浮之内兄。与马情同手足,马在1941年致书时,有“弟亦已及耆龄,于斯世都无所系念,其视兄犹同气也,欲得时相聚晤,以慰衰迟,百事皆可放舍”语。“同气”即同胞兄弟之意,马无兄弟,三个姐姐都已去世,故在这世界上最挂念的当属这“视犹同气”的内兄了。

两人互相牵挂,在青年时即已开始。1902年,汤赴日本留学,马不能与之同行,心情“郁郁”,得知他安抵东京,就高兴得立即将这一喜讯函告友人:“拙存已有信来,安抵东京。”1903年,马赴美,从其旅美日记看,自5月下旬离沪,至8月25日,已写了第七号致汤书。得汤书,则屡次赞叹“拙存所说甚有道理”。还以所购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之巨著《国富论》寄汤。

马能长期安心闭门读书,与汤在经济上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汤知马无生活来源,故每次去马处,都要查看马平时放钱的抽屉。见钱不多了就放一些进去,马亦从不问钱之来源,需要时就取用。后来,马虽然鬻字、去浙大讲学、任复性书院主讲,有了经济收入,但汤只要一知道马将有较大的支出,不管马自己的钱是否够都会立即支持。如抗战开始,马拟避寇西行,汤即予以馈赆;1941年10月,马在致其信中,表示了在川“无事不败人意”,思于次年春夏间设法还乡。汤即于11月汇款促行。他的言行亦影响了子女。1948年,马力辞复性书院主讲兼总纂之职,为表示决心而从书院搬出,寄居于亲戚家。其时汤已卒,其子女知马无居所,即出资筑屋,延马入居。马作《玄亭记》叙其始末,曰:“故人子汤彦森营小筑于西湖钱王祠畔,别构一亭延吾居之,吾名以‘玄亭’,明其非吾有也,强谓之云尔……吾与彦森之尊甫为昆弟交,彦森之为此,善继其父志,其女兄俶方助之尤力,诚衰俗所难能。”

汤对马是非常信任的,有事均找马商量,有需要文字的均请马代笔。一次由于马的一个主张,解决了当时的难题,但整个事件延续了十余年,马也代汤写了不少有关信件。1914年,袁世凯政府为笼络人心,追论汤寿潜总理浙路的功劳,赉以20万银元,作为其理路时四年不支薪水之补偿。汤坚决不受,推之浙路股东会,公开发表《致股东书》,陈述己不能受之理由。股东们则认为,这是奖给汤个人的,股东会不能受。袁世凯政府即派人送至汤府,这时汤已有病,由拙存接待来使。拙存深知老父一直不满袁之为人、行事,不愿接受此款,但再三婉拒不脱。正在为难之际,马提出如坚拒,惹怒了袁,会带来祸患,不如“借花献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收下此款,再捐给省教育会,用于文化教育事业。这办法拙存和其老父均首肯,解决了当时的难题。但接下来又有了难题,在理路时欠下了不少债,有此款后先用于还债,未能及时捐出。1917年,汤寿潜去世,去世前谆谆嘱咐拙存等,要“自安菲约,勤苦积累,务达此算,终继吾愿,公之乡邦,助兴学校,广教化之事,明吾之不有斯赉也”。1918年,拙存在现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表捐赠的决心,收集了家中所有的现金及房田产、股票等证券,计21万余元,悉数交由省教育会收贮。除现金外,证券等在随后变卖或收息缴纳现金后收回。至1926年,现金数已超过20万元,乃于12月结清账目,并商定用此款建造浙江省图书馆用房。十年中,汤数次致函省教育会,商讨付款及该款使用问题,均由马代笔。由马代笔的还有辞省议会议员书等。另外有关其父的文字亦请马书写,如汤寿潜的《墓志铭》、《汤蛰先先生纪念碑》等。马有困难亦求助于汤,1939年,复性书院初建,缺少图书,特别是《四书纂疏》,乃学生治经学的入门之作,需要尤切。马即函远在上海的汤拙存,请其将旧印之该书取五六十部,由杭运沪,再设法经香港、海防、昆明而转至四川。

两人不在一起时,除书信往还,马还赋诗怀念。1941年,马作《中秋简天乐》,追忆了“圣湖一去五中秋”,表达了“难恁书札将愁寄”。1942年的《岁暮述怀寄天乐》,既有得其书“展书涕汍澜”、“欲报无琅玕”的激动无奈之情;又有“糁藜虽不饱,被褐幸粗完”的宽慰之词。1945年日寇投降后作《秋日寄怀兼山昆仲》,表达了“修琴卖药还山计,载酒登高望远情。来岁扁舟应共醉,莼羮鰕菜越中行”作还乡准备及相见共游的欢乐心情。但遗憾的是,还杭未及一载,汤即仙逝。马即作《哀天乐》、《送天乐殡至江干有作》诗,又作《祭汤兄天乐》文。在祭文中有“衰俗之交,如昏如醉,唯子与予,不言而契”、“昔我方少,今也则叟”,述说两人交之契与久之句,“天胡不慭,靳我修龄”的怨天之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