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书作为读书之法,开启创作的萌芽状态

评书作为读书之法,开启创作的萌芽状态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体大虑精”的《文心雕龙》,又产生了中国诗学的开山之祖《诗品》,两者堪称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双璧。无论创作还是评论都在精心为文如同“雕龙”,其精细度是有共同见证的。梳理文学史里程碑,评论作品作为一个独立分支,也是源远流长的。反过来看,这同样是自我在创作过程中来自内在的一种心绪调整。

阅读作品,因作品而衍生出来的创作欲望,是否属于真正的独立创作?这是评论写作过程中持续困扰的第二个问题。无法回避,亦无法逃离,在理解评论本身的过程中,求得评论写作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即“有利”与“无用”之间达成的生态到心态的平衡,对消除评论写作的“虚无感”和“无意义感”是有益的。在这样的犹疑与困扰中,在评论写作的道路上蹒跚前行。从师承的角度,追寻评论写作的“智性”,即评论应该以怎样的面目出现,才能算得上正式的创作,这其中需要哪些因素作为支撑点,才体现出一篇评论的灵魂与主旨?

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体大虑精”的《文心雕龙》,又产生了中国诗学的开山之祖《诗品》,两者堪称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双璧。无论创作还是评论都在精心为文如同“雕龙”,其精细度是有共同见证的。梳理文学史里程碑,评论作品作为一个独立分支,也是源远流长的。但是,现在,阅读评论家的评论文章,无论是为作品作序,还是解读作品,总以为那是与作品相伴而生的观念产物,离开了作品本身,其将“何以附丽”?作为一个初入评论“门道”的写作者,无数次被这种“虚式”所困扰。反过来看,这同样是自我在创作过程中来自内在的一种心绪调整。创作和评论作为两条线,各有轨道,有交集和共鸣,也有相异和悖论,正因为这样的矛盾冲突,才成就了二者“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