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的萌芽

学校的萌芽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学校这种特殊的教育机构的产生是在奴隶社会,但是,若对其追根溯源的话,可以在原始社会后期见到学校的萌芽。7~9岁,男孩由成年男子指导,学习男子应做的事情,女孩则由妇女教导,学习女子应尽的职责。“青年之家”存在于男子之家内,年长的一代在这里对年青一代进行预定的教育。基诺族是197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基诺族教育的组织形式,在15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并辅以长者的影响和培养。

(一)学校的萌芽

一般认为,学校这种特殊的教育机构的产生是在奴隶社会,但是,若对其追根溯源的话,可以在原始社会后期见到学校的萌芽。

苏联教育史家沙巴也娃根据人类学、考古学的材料,推断“青年之家”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是原始社会全体儿童都在里面接受教育的一种原始社会制度的特殊机构。[2]

在原始社会,男女儿童在7~8岁之前,不分性别地生活在一起,统一由妇女负责照管。“一个婴孩属于共同喂奶并一起照护所有儿童的、该群的全体母亲们,不管她们同婴孩的个人关系如何。”7~9岁,男孩由成年男子指导,学习男子应做的事情,女孩则由妇女教导,学习女子应尽的职责。

“青年之家”存在于男子之家内,年长的一代在这里对年青一代进行预定的教育。在“青年之家”中,少年和青年们接受着从事未来劳动生活的训练,学习自我照料,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料牲口以及学习作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履行氏族组织加在他们这个年龄群的人肩上的义务。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各种宗教仪式以及与部落生活相关的庄重礼节,掌握已经形成的风俗和行为规则。

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青年之家”遂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普通人设立的;另一种是为特权者设立的。其后,特权人物,特别是僧侣,把劳动者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垄断起来,只教给特权人物的子弟,而广大劳动者及其子弟,只能在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技能训练。这样,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脱离,教育与生产劳动也逐渐分离,为特权者设立的“青年之家”就发展为阶级社会的学校。

【小资料】

基诺族原始社会形态的教育

基诺族是197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它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北部的基诺山(又名攸乐山),行政区划为基诺公社,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达55公里,面积共为4100平方公里。共有9000余人。

基诺族的历史缺乏文献记载,传说也纷纭不一。根据一些历史工作者以及我们的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个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农村公社阶段,并开始有了阶级分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基诺族没有文字,也没有学校,连“老师”或“先生”等词也没有。基诺族教育的组织形式,在15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并辅以长者的影响和培养。女性儿童在15岁以后,仍然是受这种教育,而男性儿童在15岁以后,则受到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就是“饶考”(意译为“小伙子”)这种组织形式的社会公共教育。

男子到15岁,算是成人。他们全部要参加男青年的公共组织“饶考”(各寨参加此组织的年龄不一,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定)。“饶考”虽没有明确的法规,但约定俗成,有它自身一套组织规则和纪律。

参加“饶考”的手续非常简便,到了一定年龄的青年人,一般只要携带上一些酒,到“饶考”组织的驻地,同全体成员享乐一番,就算是入了“饶考”。献上酒,表示对伙伴们的尊重,对组织规则的尊重,对组织纪律的服从,同时也得到了伙伴们的认可。

“饶考”的活动场所是挑选一至数户热心和善的老人的家作为基地,也算是这个组织的驻地,称之为“尼高撮”,即“玩乐之家”的意思。“饶考”的男青年长期都集中在“尼高撮”住宿,直到结婚成亲为止。由于有了家庭的个体经济,所以他们白天是回到各自的家参加生产和生活的。

“饶考”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看,是比较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过年的歌会活动、过年的体育竞赛活动、日常在“尼高撮”竹楼的社交活动、战争时的军事教育活动。

由“饶考”这些教育活动可以看出,在这个组织中,虽没有长老传经授业,但男性青年过着集体生活,接受社会交付给他们的义务,在公益服务中受到集体观念、遵章守纪、友谊、爱情关系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又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才干;同时,在娱乐游戏中,受到体育、美育的陶冶。这些教育活动是以相互学习、能者为师的方式进行的,是同劳动、游戏及其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有男性青年在学习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可以说“饶考”不仅是青年人的社会服务、娱乐交友的组织,也是最原始的社会公共教育机构。[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