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适度惩戒也是一种博大的爱

适度惩戒也是一种博大的爱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认为,作为教育的艺术,教育惩戒更是一种博大的爱。可见,赏识教育绝不是无条件的、无限制的、夸张式的教育,它必须与惩戒相结合,同时惩戒也必须有节有度,掌握分寸,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校长邵喜珍诉说了当前教师的无奈和焦虑:“由于片面强调赏识、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导致了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形成一种畸形的保护,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现在根本就不敢管。”她认为,作为教育的艺术,教育惩戒更是一种博大的爱。

邵喜珍代表说出了广大教师的心里话。长期以来,体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这是令人鼓舞的,因为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教育的职责。但可悲的是,我们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一些学校,正当的惩戒也成了“高压线”,因而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出现这种情况,在于我们对惩戒教育有误解。

一、纯粹的赏识教育的弊端

1.使学生接受不了批评,承受不了挫折。推行赏识教育,尽可能地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教育境界。但现在的赏识教育,似乎有个误区:就是不管学生表现好坏一律是你真行、你真棒,完全成了一种哄骗教育。似乎只有赞许,学生才会学习;赞许越多学习就会越好,使得学生及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殊不知这种“赏识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学生习惯了表扬,接受不了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就像被鲜花和掌声包围了的明星,忍受不了孤独与冷落;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暴风骤雨的侵袭。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打折扣,并滋长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极大地助长了“小皇帝”“小公主”的霸气和娇气。

2.不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教育本来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对象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面对这些处在顺境的孩子,我们还继续予以哄骗,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符合我的就干,对我口味的就学。这样下去,他们今后工作的动力何在?作为教育,本应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对处在顺境的学生更应从逆境教育着眼。当孩子的人生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惩戒教育应该是很好的事情,为何一味地“赏识”呢?是不是一种调和学校与家庭之间矛盾的权宜之计呢?如果这样下去,今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能干什么呢?现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初中生出现了大部分厌学的可怕现象,据调查合格率几乎不到百分之五十,难道真的是学习内容难了,要求高了吗?显然不是,这恐怕与我们的赏识教育不无关系,因为初中学习加大了难度,凭哄骗不能完全奏效,这些学生吃不起苦,不愿学,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视家长苦口婆心和老师谆谆教诲不顾,再行哄骗就不起作用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学生赏识教育的反思。

二、惩戒教育的意义

1.惩戒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学校里,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遵规守纪的行为予以表扬,促进良好行为发生、保持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违反规章的行为予以惩戒,杜绝不良行为产生、繁衍与恶化。二者不可偏废。此外,惩戒教育作为学生不良行为的警戒灯与矫正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与责任意识。

2.惩戒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需要。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应使儿童适应现实的生活,同时,学校应该成为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只是学习功课的场所。因而,学校作为通过教育手段造就人的“工场”,是规则、秩序的社会生活的演习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与赞赏,遭遇失败与惩戒。生活世界的这两种境遇投射在学校教育中,就表现为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存。

3.惩戒教育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坎坷坷,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外在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误入岔道,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此时,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惩戒学生的任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就要让孩子为违规付出代价。由于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必须让孩子从小明白: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当你侵害到别人的自由时,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为惩戒条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如何进行惩戒教育

1.要注意惩戒的“艺术”,讲究方式和方法。教师拥有惩戒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教师的职责是“育人”而不是“惩戒人”。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不掌握惩戒对象的特点,不但达不到惩戒的目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小学生感性认识强,对他们就要少“讲理”多“举例”;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要“讲理”“举例”双管齐下。在进行惩戒时,要区别不同的个体,有的须和风细雨,有的须重锤敲响鼓,有的须直入主题,有的须旁敲侧击。并且,惩戒以后“战场打扫”工作要跟上,防止一惩了之。

2.惩戒实施者要有一颗坦荡的、赤诚的爱心。决不能使惩戒变成体罚和侮辱,变成老师不良情绪的发泄。学生那颗稚嫩的心,是可以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品出老师话语的含义,读懂老师目光的语言的。一个老师如果平时就不爱学生,甚至厌烦憎恨学生,那么,即使出于良性目的实施惩戒,学生可能也只会感到老师的“恶毒”。如果一个老师平时热爱学生,即使老师惩戒的方式不那么恰当,学生也能感觉到老师的爱心,从而接受老师的惩戒。

可见,赏识教育绝不是无条件的、无限制的、夸张式的教育,它必须与惩戒相结合,同时惩戒也必须有节有度,掌握分寸,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完整的教育,才能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智能双全”的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发表于2007年第6期上半月《才智》杂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