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中的方言魅力

电影中的方言魅力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知电影里方言的独特魅力。眼下各种各样的方言受到国产电影的青睐,“方言电影”成为一种时尚拍摄手法。人们坐在电影院中观赏影片,地域的距离并没有阻挡电影人与观众心灵的共鸣,方言的魅力更显得淋漓尽致。而对电影人来说,选择熟悉的方言拍戏,在表演和控制节奏上自然顺畅得多,因而人物更传神,鲜活感也更强烈。

◎文/唐 佳

前不久看了《杀生》。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南一个群山环抱与世隔绝的羌族寨子,讲述了一个放荡不羁、地痞无赖的人物牛结实被全镇人“设计死亡”的故事。情节看似荒诞,实则揭露了在专制社会中人们对自由追求的渴望。整个电影里,几乎所有的人物都讲四川方言,人物变得饱满,同时彰显了电影里的黑色幽默,加重了牛结实这个人物的悲剧性。试想,如果电影里的人物都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那么这个故事就显得单薄无信服力,闹剧就真的荒诞滑稽了。由此可知电影里方言的独特魅力。

在电影中,正确适当地使用方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背景的渲染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才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方言电影。导演张艺谋打头阵,在《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中用了陕西方言,后又在《一个都不能少》中用了河北方言;贾樟柯在《小武》《站台》《任逍遥》中都用山西方言;李玉的《红颜》用了四川方言。此外,顾长卫的《孔雀》用了河南方言;陆川的《寻枪》用贵州方言;冯巩的《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用了天津方言;连冯小刚导演的大制作《唐山大地震》和新作《1942》也分别用了唐山方言和河南方言。

眼下各种各样的方言受到国产电影的青睐,“方言电影”成为一种时尚拍摄手法。当镜头越来越贴近特定区域的小人物的生活时,方言以普通话难以比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让观众觉得荧幕上的小人物生动、亲近、自然。当电影中的小人物们用各自不同的方言诉说着他们的生活时,方言那鲜活的草根气息穿插于影片中,生动地传达出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情与趣味。喜剧电影《人在囧途》中王宝强饰演的人物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他天真烂漫地用一口方言和空姐对话时,不仅极具喜剧效果,而且把王宝强质朴、憨厚的本性表露无遗。人们坐在电影院中观赏影片,地域的距离并没有阻挡电影人与观众心灵的共鸣,方言的魅力更显得淋漓尽致。

其实,方言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真实,它只是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它把剧中的人物变“活”了。每种方言都有它独特的文化符号,当然也有它生动的一面,这样的电影比较“接地气”,电影中的人也都是草根阶级。民间真正说普通话的人不多,所以才可以特别生动。而对电影人来说,选择熟悉的方言拍戏,在表演和控制节奏上自然顺畅得多,因而人物更传神,鲜活感也更强烈。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具个性化的东西往往来自老百姓。每一个电影中的人物都源于生活中的人物,所以贴近生活的演绎才能真正地打动人,使人感同身受。而方言,有时候就是这类人物最普遍的特征。所以,电影中合适的方言,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效果。期待更多好的“方言电影”问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