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牺牲命和家

牺牲命和家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范长林同志正是这样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南下干部。范长林有着“革命家、书法家、剧作家、京剧琴师”之誉称。范长林受命于危难之际。范长林的幼年多灾多难。是年8月中旬,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冀中区党委还把范长林为书记的第九区的35个村列为土改示范先行村。当时,《冀中导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范长林带头南下的事迹。

解放战争时期,南下干部华国锋同志诗云:“为我人民事,牺牲命和家,继承先烈志,建设新中华。”范长林同志正是这样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南下干部。1949年2月,中共深县县委委员、县工会主任范长林同志带头随军南下了。

范长林同志,1908年生于东留村一个极其贫寒的农民家庭。其父范蕊智,是个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富有智慧、向往进步的明白人。《管子•权修》中写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年之计,莫如树人。”范蕊智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树人”上。靠双手,靠勤劳把范长林培养成了一个既有文化知识、又有革命理想的农家“秀才”。范长林有着“革命家、书法家、剧作家、京剧琴师”之誉称。

范长林少年时代,虽然家境穷困,生活凄苦,但他天资聪颖,机敏过人,胆大心细,笃志好学。先念私塾,后就读深县一高,其恩师刘世昌说:“在我教过的90多名学生中,范长林是最优秀的一个。他聪明伶俐,品行端正,为人忠厚。”十年寒窗,沧海横渡。范长林胸怀报国救民的壮志,走出了校门。曾当店员、后又在天津一家纺织厂学织布。1930年在天津结识了几位地下共产党员。在共产党人的进步思想影响下,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从而心中燃起了一盏指路明灯。他深深认识到,要实现报国救民的壮志,必须团结工农,起来革命。

1931年,范长林在河北省饶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与本村刘聚水等人一起创建了村农会和党组织,他首任村长、农会主任和支部书记。先后培养与介绍了刘聚水、范恒一(泽民)、杨焕成、牛彬如、张凤州、杨合、牛景全、王嘉朴等穷苦农民入党。

范长林受命于危难之际。中共深北特委成立前,他被任命为巡视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与大流村的尹宗正、北溪村的尹良久等同志一起向晨时、溪村等区的群众,做了大量的抗日救国的组织与宣传工作。1938年范长林与尹良久被任命为中共深县第三区委员会正、副书记,创建壮大了全区的党组织。1940年1月,中共深北县委成立,范长林调任第四区区委书记,与区长谢汉卿等一起,发展党的组织、培训革命干部,巩固了抗日政权,建立了敌后游击队,开展了武装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了反“扫荡”。在全区组建游击小组与男女民兵自卫队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开展了自造武器的活动。他领导的大流村“八大秀”妇女自卫队,在抗日民兵检阅时,获深北县第一名。他发动溪村区民兵土造的“单打一”手枪、手榴弹、地雷与小型迫击炮等,参加冀中区土造武器大比赛时,受到了表彰。是年秋天,范长林与谢汉卿率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了“百团大战”,在沦石、深安公路进行了七个昼夜的“破击战”。从而切断了敌人的交通,中断了敌人的联络。给了日本侵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1942年“五一”扫荡前,范长林调任深北县委钱税干事,在残酷的“五一”扫荡中,敌特、汉奸与日军勾结,大喊要活捉范长林。然而他的抗日立场更加坚定,在血腥恐怖下,范长林遵照上级关于“以隐蔽斗争为主”的指示,化名范真常,领导全区坚持了敌后武装斗争。开展了游击战和地道战,狠狠打击了日伪军。他领导大凌霄村挖的地道,是深县推广的最好典型。有一次冀中八分区游击队遭到日寇袭击,并尾随追到该村,这时我军钻进了地道,当敌人赶到时,我军早已无影无踪。

范长林的幼年多灾多难。襁褓中丧母,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因此对慈祥的父亲极为孝敬。他从小善于学习,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不仅练就了一手潇洒飘逸的毛笔字,而且对京剧也颇有研究。其京胡演奏,音色纯正,委婉动听。对中医中药特别喜欢针灸、拔罐更是难不倒他。这些专长,都成为他从事革命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利条件。在抗日战争中,他一面领导群众坚持抗战,一面在溪村和第九区等进行了“文化军队的建设”。率先在溪村区建立了27个抗日村剧团。他亲自执笔创作了现代京剧《高一招》。各抗日剧团上演后,引起了冀中军区《火线剧社》的关注。并派人观看了演出,索走了剧本

1945年6月,范长林调到护家池区工作,这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盘踞在石家庄之日伪军不甘失败,组成“千人大军”向护家池的董庄袭来。范长林与区委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组织指挥了董庄地道战。这是消灭日伪军的最后一场决战,民兵战斗英雄董振宗就是董庄人。是年8月中旬,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1946年范长林与区委副书记刘祥、区长韩玉廷同志一起组织群众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涌现出了妇女劳动英雄张化全,闻名老解放区。同时开展了较之往年规模更大的拥军优抗活动,充分调动了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积极性。并培养提拔了村干部张化全(女)、董振宗等到区与县上工作。前康村的王纪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送四个儿子参加了我军。范长林把她昼夜纺棉、支援前线的事迹编写成话剧《王大娘赶集》,由区公所进行了演出。还把王纪荣评选为出席1948年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英模代表大会。

在1946年的老区土改和平分运动中,冀中区党委把深县九区列为土改示范点,并成立了县人民法庭。范长林兼任深县人民法庭审判长,完成了土地改革中的审判任务。当时冀中区党委还把范长林为书记的第九区的35个村列为土改示范先行村。在三年土改中,范长林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及时纠偏纠左,准确地划分了阶级成分,坚持了毛泽东关于“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这是土改的最基本的任务”和“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利益”这两条原则。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仅1948年春季,九区就有300多名翻身农民在“保田保家”“保卫翻身胜利果实”的口号下,组成了两个连队,开赴到保卫延安的西北战场。同时,范长林还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了华北、西北战场,直至抗美援朝,成为领导干部送子参军参战的模范。受到冀中区党委副书记兼深县县委书记金城同志的高度赞扬。

1948年底,毛泽东发出了抽调老区优秀干部随军南下“去占领广大的新地区”的伟大号召,时任中共深县县委委员兼县总工会主任的范长林积极响应,带头南下。他下定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决心。当时,《冀中导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范长林带头南下的事迹。他说:“为了人民得解放,我宁愿牺牲命和家、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4月21日,炮声隆隆,范长林与深县南下干部随二野三兵团12军在繁昌渡过长江,解放了歙县。“渡江战役”后,旋即被任命为歙县城关区(县级区)区委书记,与副书记(原深县妇联主任)杨运辉、区长张锡等并肩战斗,在剿匪建政、保护城市工商业等工作中,成绩斐然,三个月后,调任徽州地委农会副主任。南下后范长林的工作单位与职务,曾多次变动。但他毫无怨言,总是愉快接受。他的党性原则组织纪律观念特强,别人不愿去的单位,他去;别人不愿干的工作,他干。他常说:“我是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对于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一切听从党安排。”组织上对他的鉴定有这样八个大字:“工作负责,作风朴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年,即1950年,皖南区党委决定并由行政公署主任魏明签署,任命范长林、赵杏林为祁门县人民法庭正、副审判长。后来于1951年又改任祁门人民法院院长,还兼任县政府民政、人事科长等三个职务。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撤销了皖南和皖北两个正省级人民行政公署。正式成立了安徽省人民政府。是年6月范长林调任太平县副县长、代县长。他在祁门、太平的任职虽然都较短暂,但为地方政权的建设与巩固和对黄山(即今太平区)旅游区的建设,却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正当为建设黄山出大力之时,省委又任命他为皖南木材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不久又被任命为徽州专区水利工程处长。在修渠筑坝、治水改田工作中,亲临现场,调查研究,指挥得力,及时解决了歙县三合坝与太平县弘山渠存在的问题。在修渠中需要群众搬迁时,亲自帮助群众解决住房与生活上的困难。为使皖南的黄土变成金,造福于人民,范长林深入到皖南休宁三山、屯溪景阳、黟县梅兰、绩溪板桥等几十个县(市)乡镇进行调研,写出了指导全省水利建设典型报告。

1953年3月,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政府主席曾希圣任命范长林同志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徽州区建设科长。1954年5月9日,也就是范长林离开人间的前三个月,他还带病坚持工作,为徽州人民制订了《水利建设五年规划》。这一规划,1957年已全部实现。范长林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54年8月8日在沪仙逝,年仅46岁。

范长林为安徽的建设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徽州人民,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著名诗人臧克家诗云:“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桃乡深州,冀中平原,茶邑祁门,徽城歙县,黄山景区,新安江畔,率水两岸,祖国大地,换了人间。然而,范长林却永远活在冀中桃乡与皖南茶乡人民群众之中,屹立在他们的心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