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四行集之六

十四行集之六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至,直隶涿州人,诗人、学者。本诗选自冯至《十四行集》,1942年出版。这部诗集,受里尔克的影响很大。诗作多偏沉思化,词句凝练。这首诗,形式整饬,对生存处境进行了哲思化处理。天何言哉之下的荒原,天地不仁之下的荒原,身体在其中是孤独的。无论我们指责黑暗时代,还是剖析人性之恶,都注定徒劳而找不到缘由。诗人追溯到了诗意的消极、博爱、崇高。歌者的歌哭,经由一种真实而深切的个人痛楚,延伸至本质的生存之痛。

冯至

我时常看见在原野里

一个村童,或一个农妇

向着无语的晴空啼哭,

是为了一个惩罚,可是

为了一个玩具的毁弃?

是为了丈夫的死亡

可是为了儿子的病创?

啼哭的那样没有停息,

像整个的生命都嵌在

一个框子里,在框子外

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

我觉得他们好像从古来

就一任眼泪不住地流

为了一个绝望的宇宙

赏 析

冯至(1905-1993),直隶涿州人,诗人、学者。本诗选自冯至《十四行集》,1942年出版。这部诗集,受里尔克的影响很大。诗作多偏沉思化,词句凝练。

这首诗,形式整饬,对生存处境进行了哲思化处理。张桃洲说:“诗人是以自己(略带隔离)的方式走进历史的,也许正是这隔离(方式而非主观态度),才更有一种冷峻的思考在,有一种‘新的意志’产生。”天何言哉之下的荒原,天地不仁之下的荒原,身体在其中是孤独的。当诗人不可避免地触及身体的现实生存处境时,他依然不能停止诉说的,其实是孤独的莫名感。无论我们指责黑暗时代,还是剖析人性之恶,都注定徒劳而找不到缘由。“一个绝望的宇宙”,似乎它才是根源。诗人追溯到了诗意的消极、博爱、崇高。歌者的歌哭,经由一种真实而深切的个人痛楚,延伸至本质的生存之痛。(曹梦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