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昌南··中国

昌南··中国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中国称“作思维发达、文物昌盛”的国家。其声威足以传到印度,而域外诸国关于中国的知识大多是从印度再传的。由于制瓷业的发展和瓷器产品进贡京都的影响,加之水上交通方便,昌南镇已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重镇。“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而昌南之名遂微”。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支那”,本意很好,佛教经典中对中国的称谓自然也是“支那”了。

昌南·China·中国

英语国家对中国的称谓是“China”,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捷克还有日本,几乎都用它或与之音近的名词称呼中国。可“China”既不是“中国”一词的意译,更不是“中国”一词的音译,那它是什么呢?

许多人特别是国外很多学者认为“China”是从中国秦朝的“秦”演变过来的。日本学者高桑驹吉在《中国文化史》一书中说:由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且南边开发越南,北方击走匈奴,置郡县,筑长城,威名远扬。使周边游牧民族和邻国都强烈感受到秦朝的强大,便以“秦人”作为中国人的代称。一直到汉晋时代,“秦人”的称呼还在许多典籍里保存着。《史记》《汉书》《佛国记》中均有所记载。“秦”就成了中国的代称。“秦”被写作Cin、Chin,后面再加一个表示地名的后缀a或e,就成了Cina、laChine、China。清代薛福成在《出使日记》里谈到,“欧洲各国,其称中国之名:英称采依纳,法曰细纳,意为期纳,德曰赫依纳,拉丁之名则曰西奈。问其何义,则皆秦字之音译。……揆厥由来,当由始皇逼逐匈奴,威震殊俗,匈奴之流徙极远者,往往至今欧洲北土,彼等称中国为秦,欧洲诸国亦相沿之而不改也。”

还有一说China是“支那”的译音。“支那”(还有希尼、震旦、至那、脂那等)是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古印度,“支那”意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法云和尚在《翻译名义集》中说:“支那,此名文物国。”把中国称“作思维发达、文物昌盛”的国家。另外梵文的“支那”也有表示边疆和东方的意思,借用来指代遥远的中国。

中国学者苏仲湘则提出“支那源于荆”的观点,他说:印度史诗《摩珂婆罗多》列举的北方二十国名,其中指出的“支那”和“外支那”,这正是“荆”与“中原地区”的区分。巴蜀与荆早有来往。“荆”的国力鼎盛,地广人众,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威名显赫。“荆”的信息很可能就是由巴蜀传到印度去的。从语音角度看,“荆”为腭音,秦为齿音,二音比较下来,“荆”更接近“支那”的音声。“荆”就是楚国,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又位列七雄。其声威足以传到印度,而域外诸国关于中国的知识大多是从印度再传的。于是,“荆”传到了别的国家就成为今天的“支那”(China)。

又有学者从中国的特产“丝”来考虑。赵永复先生说:古代西方称中国为“赛里斯”(丝之国),它是从希腊文“赛尔”一词演变来的。赛尔,意指蚕丝。因蚕丝出于中国就把中国称作“赛里斯”(丝之国)。“赛尔”写作“Ser”,加上指地名的后缀“a”也就译成了“支那”“赛尼”。

但就我看过的诸多资料及两次到江西特别是到景德镇参观考察的情况来看,相当多的人认为“China”出自“昌南”一词的音译。查看《英汉词典》就会得知:“China”如果字头的C是大写,那便是“中国”的称谓;如果字头的c是小写,那就是“瓷器”的意思了。原来欧洲人把中国叫作“瓷器之国”。因为西方瓷器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波斯人称中国的瓷器为“china”,欧洲商人多是在波斯购买中国瓷器,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China”便成了瓷器的代名词,加之古代世界关山阻隔,交通不便,信息有限,丝绸和瓷器成了古代世界认识中国的名片。用产品的名称来称呼其出产地及其国度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那么“昌南”是什么地方呢?翻阅《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就可以查到:“昌南镇又名新平镇、陶阳镇,即今江西景德镇市的别称。北宋景德中,正式命名景德镇。水土宜陶,唐时所产陶器已享盛名。”昌南古镇在昌江之南。源出于安徽省祁门县的昌江长276公里,西南流经昌南古镇(也就是今天的景德镇)后汇入鄱江,最后流入鄱阳湖。自祁门以下可以通航,水运非常方便。整个流域面积7000平方公里。此地山高林密,山水相依,水量丰沛,气候温和。绵延起伏的丘陵地带不仅蕴藏着丰富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岭土,而且还到处生长着极佳的烧瓷燃料——马尾松。有这样的天时、地利,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建立窑坊烧制陶瓷。从东晋到唐初的300多年间,昌南镇的陶器生产已进入瓷器生产阶段,已有青瓷、白瓷、彩瓷等品种,形成了系统。至德元年(583年),南朝陈叔宝继皇帝位。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大造宫室,下诏令新平镇(即昌南镇)瓷窑烧制的陶瓷柱础进献华林园。到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新平(即昌南)瓷业出现了两位因技艺精湛而享誉盛名的工匠:一名陶玉,他向朝廷进贡的瓷器质量已接近玉器,当时被赞为“假玉器”。一名霍仲初,他烧制的素色瓷也达到“莹缜如玉”的程度。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颁发诏令,要陶玉、霍仲初制瓷进御。皇帝的垂青,使得昌南镇的瓷器名扬天下。唐代,昌南镇已成为瓷器的集散地。官府曾在此设立专门机构以管理贸易和税收。由于制瓷业的发展和瓷器产品进贡京都的影响,加之水上交通方便,昌南镇已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重镇。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朝鲜、日本、越南,其后又经波斯、阿拉伯远销欧洲。中国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成了人们十分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的瓷器为荣耀。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皇帝赵恒十分赏识“昌南镇”瓷器的精美,在此设置官窑为皇家烧制御用瓷器,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昌南”就改叫了景德镇。然而,欧洲人特别是英语国家仍按习惯保留了“昌南”(China)的叫法并沿用至今。

另外,再说说“支那”一词。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支那”,本意很好,佛教经典中对中国的称谓自然也是“支那”了。在地理概念上过去一度曾将越南、老挝、柬埔寨所在地域称作印度支那半岛。由于佛教东传,日本借用了这个名词。近代中国由于国力衰弱,“支那”一词在日本变了味,成了贬辱中国人的称呼。日本至今非但没有停止使用“支那”这个字眼,许多反华极端分子如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之流还变本加厉将“支那”作为妖魔化中国和丑化中国人的蔑称。一位在战前战后都在日本居住的老华侨,在东京开了家餐馆,为了要警戒日本人反省那段不把中国人当人的历史,就在筷子套上用大字标明:“不准再叫我支那人!”

2009年10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