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事业昌誉满津门

事业昌誉满津门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业昌誉满津门 ——天津八大家的穆家在天津提起“八大家”来,是赫赫有名的。天津“八大家”的形成,与明末清初天津的海运、粮业、盐务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天津穆家的先祖穆重和,原籍是浙江钱塘县的一个回族家庭。如天津大沽协台张秉锋将其长女嫁予穆家三门四代穆云汉为妻,又将其次女配予长

事业昌誉满津门
——天津八大家的穆家

在天津提起“八大家”来,是赫赫有名的。实际上,“八大家”指天津地方8家富户豪门的一种通称。天津“八大家”的形成,与明末清初天津的海运、粮业、盐务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早在元、明时期,天津就成为漕粮北运的枢纽,并由此成为华北、东北的粮食集散地。到了清代,海运和粮食贩运业都有所发展,天津的经济地位也更显重要。相传从咸丰初年(1851年以后)开始,流传着一个有关“八大家”的口诀: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

口诀之流行,说明他们这些家族在当时已成为社会上公认的“八大家”了。在各大家族姓氏之前,群众习惯地冠以堂名字号或居住地点,即:“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振德黄家”、“长源杨家”、“益照临张家”。

天津“八大家”中的穆家,是从清乾隆末年起,经过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以至光绪年间,由逐渐发展以致败落。在穆家所有财产和商业中,它未衰落的只有正兴德茶叶店一个字号。所以有人谈到穆家,总是与正兴德茶叶店相提并论,至于穆家早年经营的那些粮店、钱铺、洋货铺等,多在清光绪甲午年以前歇业,知道的人自然很少了。

天津穆家的先祖穆重和,原籍是浙江钱塘县的一个回族家庭。远在明朝永乐年间,随燕王朱棣北来,驻兵津北乡一小村,后在此落户,称穆庄。从此世代繁衍,子孙后代务农、经商,唯少读书致仕者,后因生活关系,先后迁居杨村、杜树林等地。

由穆家庄迁津城关的穆兴水,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卒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他原来是贩卖米面的小商贩,往返于城乡之间,与天津县城西北角小伙巷街常姓小面馆有着业务上的联系,常家见他为人忠诚勤劳,以后就留在铺里充当铺伙,相处日久,常姓老夫妇就把独生的女儿嫁给了穆兴永,从此就在小伙巷落户,踏踏实实地做起米面生意来。他虽然目不识丁,但是由于苦心钻研粮行的业务,终于掌握了一套生意经,在天津粮行里很有名气。穆兴永所生的4个儿子,文杰(乾隆四十一年生)、文俊(乾隆四十五年生)、文英(乾隆四十九年生)、文伟(乾隆五十三年生)都在米面铺里干活。所有采购货物粮食运输,米面加工等工作,概由他们兄弟们自己办理,从不假于他人,初期也不雇用铺伙。直至业务发展,积累渐丰,又在小伙巷牛圈街增设磨房一处,在门市部对面购地一段供存车马之用。并在门面东面胡同里建立了碾米厂两处,用来作碾米加工和储存的仓库,才雇用了伙友。他们在门市附近购买住房,逐渐改建四合院瓦房达五进之多,俨然成为大户。但是生活方面并未因富有而趋向奢侈浮华,如各房妇女针线之需,须各房自己养鸡卖蛋得款而来,平日伙食多以玉米面为主,很少吃鸡、鸭、鱼、肉之类。

在嘉庆年间,穆家开设的盛兴号米铺曾派铺伙马某去河南省采购粮食。其时小麦还不成熟,该马某先到田间观看,当即发现大部产麦地区小麦有受丹现象(即麦粒里呈现黑色),马某立即向天津报告。穆文英接信后弟兄们研究,河南小麦恐有歉收情况,因而决定在天津开始大量收购各处存货。天津其他粮食商们不知真相,嗣后到了小麦登场季节,才得知小麦歉收。由于天津的粮商从来就仰仗河南省小麦供应市面,这一年盛兴号米铺竟因大量囤积小麦,从中居奇,获利颇丰。经过一个时期,盛兴号米铺的业务越做越大,资金也逐渐雄厚,鉴于本行业里同行之间互相排挤竞争,不能无限度的发展,势必另僻其他生财途径,于是先后办起正兴号钱铺(成本津钱15000吊)、长兴染坊(成本15000吊)、正兴德茶叶店(成本20000吊)、大兴号洋货铺(成本洋平元宝4000两)。另外,还陆续在小伙巷,针市街、竹竿巷、估衣街、河东等处购置铺面住房四十多处出租。

正兴号钱铺的设立,除了便于盛兴号用款之外,主要是向各商号、工厂、作坊存放款业务。并自行印发钱贴,行使远到华北各省。穆兴永于嘉庆二十一(1816年)病故后,其子穆文杰等弟兄们仍是协力同心,继续经营业务。不料穆文伟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病故,穆文俊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病故,穆文杰亦于咸丰四年(1854年)病故,只有第三子穆文英与子侄辈维持现状。穆文英当时已是近八旬老人,不能理事,遂于咸丰七年五月将现存银钱、票项、生意、房屋等一切器具物品按四股均予子侄。从此四门,按各门分为四院。

穆家经营的主要是商业,随着家族的分析,多年经营的生意也按四门分别各自经营。如盛兴号米铺、正兴号钱铺分子长门;大兴号洋货铺分子二门;正兴德茶叶庄分给予三门经营;长兴德染坊则分予四门经营。各门分到的行业中,营业比较兴盛有利,开业年限较长的,要属长兴染坊和正兴德茶叶店,这两个字号从嘉庆年间开业,一直经营到天津市解放后。二门三代穆时霑于分居后,又独自经营德裕厚米面铺,穆时霑逝世,其子,穆云桂继续支撑业务。穆云桂曾单独从北洋大学英文教师丁家立学习英文,嗣后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穆云桂因谙英语得以与英军司令部发生联系,利用德裕厚米面铺代办粮食加工,供应部队给养,致获厚利;联军退去之后,各国开始在天津经商,穆又一度担任过瑞记洋行的买办职务。

三门第四代穆云湘除了继承祖业外,又在沧县盐镇台所有的100多顷田庄整个买下来,还在大伙巷先春园大街开设裕兴当一处。甲午年(1894年)之后,又与河南人潭再田、北京人杜衡斋合伙接办了直隶省正定、灵房两县引地,在天津设永德茂盐商津店。光绪三十年(1904年)更开设有德瑞钱铺等,不久又在沧县买了庄园。

在穆家未分产业以前,盛兴号米铺曾遭暴徒袭击,抢去一部分粮食,事后穆家密不声张。当官府追查时,由穆兴永长子穆文杰出面解释,并出款请人向官府疏通,方将案情缩小,呈报了事。经过这一次的教训,穆家深恐将来还会重演,于是各门分产之后,便由长门第三代穆时泽用各种办法拉拢地方官长。凡当地的道、府、县、班镇、台等,不拘文官武职均有往来,并在针市街本宅内增建罩棚戏台,专为招待官员而设。另外,穆家的子孙也开始和本县或外省回族的官宦人家结亲。扩大穆家的声势。如天津大沽协台张秉锋将其长女嫁予穆家三门四代穆云汉为妻,又将其次女配予长门第四代穆恒春为妻室;四川成都闵提督的女儿嫁给三门四代穆云谢为妻;长门四代穆云鸽之妻,则系江苏仪纳县花统头之女,长门四代穆云锦前妻为沧县千顷牌大地主刘风舞之女;继室乃系山东临清州马御史女儿;曾任天津镇中营游击左宝贵之女则许配予穆云锦之孙穆芝房为妻等。穆家虽与官宦人家通婚,而穆家并无一人涉足官场。

穆家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所经营的商业种类范围很广,凡天津各大家经营过的穆家自有过之。商业中尤以正兴德茶叶店做得成功,长兴染房也有成绩。自从欧美通商以来,舶来品充斥市场以及官僚资本大量投入市场以后,旧式商业逐渐为时代的落伍者,穆家的营业也难得例外,加之自清末光绪年代以来,穆家的后代各事分居,经商人才后继无人,除少数部分家族外,多家道衰落。由于穆家留下的经商史料极少,虽多有遗憾,但经多方搜集,找到了一点有关长元德蜡烛店和正兴德茶叶店的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