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宝客的足迹

探宝客的足迹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明矾石的分布状況和成因作了研究,并带回各种样品的矾石标本。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比较,以及李璜的明矾石的化学分析,张更的比重鉴定,估计明矾石储量为二十余亿吨。人民久所盼望的探宝客来了。在矾山工作期间得到当地党组织和江光钊、薛竞华两同志的协助。矾山人民特别感到光荣和永生难忘的,是1956年来了一位探宝客——苏联专家列别金采夫同志,他是矾山从古以来第一位最尊贵的客人。第一天,列别金采夫同志上山考察明矾矿石。

旧中国的探宝客

矾山这个闻名中外的明矾矿,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了,矿山上留下了千千万万的探宝客的足迹。

过去,国内地质矿学专家到过矾山考察的也有不少。最早到来的要算宋雪友和屠宝章。1927年他俩在探勘浙南矿产时,到矾山实地考察过,并于1928年写出了考察报告[1]。矾山的地质调查从这时开始。

1929年冬天,叶良辅在浙江沿海考察地质,他对矾山的明矾矿很感兴趣,曾经亲来矾山考察。对明矾石的分布状況和成因作了研究,并带回各种样品的矾石标本。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比较,以及李璜的明矾石的化学分析,张更的比重鉴定,估计明矾石储量为二十余亿吨。1931年写成“浙江平阳之明矾石”一文[2]。文章里对明矾石的经济价值及世界各洲的明矾石矿床情况的介绍,较为详细。特别是各种品类的矾石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的结果,更加详尽,附有插图十二幅,其中有显微照相八幅,非常精美,可以说是过去中国地质界不可多得的杰作。这篇文章发表后,惊动了当时国内外的地质学界,引起了国内外人士对矾山矾矿的更大注意和兴趣。

1934年,叶良辅、张更、丘捷和陈恺到矾山作第二次实地调查,估计矾山储藏明矾石有二亿六千多万吨,同时采集了明矾标本五千多斤,由王学海、温学斌、李璜等人进行化学分析,至1935年完成矾石完全分析七十种,关于矾石提炼纯粹氧化铜和混合肥料的研究,著有论文九篇。

平阳藻溪人章涛,过去也曾从事十余年时间的明矾石化工试验,写了两篇论文。

尽管过去也曾有不少的地质人员为调查和勘察矾山的矾矿而辛勤劳动过,在矾山各个山头的悬崖峭壁上印过足迹,滴过汗珠,也曾写了文章呼吁过。可是得不到反动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反动政府当然不会支持重视),这类勘探成果和研究论文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钻探机的歌声

解放炮声一响,矾山进入了新的纪元。1949年夏,党就采取种种有效的办法扶持明矾生产,并重视矿山的勘测和明矾利用的研究等工作。人民久所盼望的探宝客来了。中共温州地委特地在矾山创办天成矾厂(中共福安地委同时也在矾山设立工成矾厂),其目的除促使矾山明矾业生产迅速恢复外,还派遣江光钊、薛竞华两同志在天成矾厂作了改进土法炼矾的尝试。在党委的支持下,江光钊和薛竞华做了许多关于明矾的工业分析工作,如明矾石煅烧减量的测定,结晶池中母液成分和浓度的测定以及废砂中含矾量的测定等。同时在实验室中试制脱水明矾和细晶明矾,著有论文一篇。因为得到党委的支持和帮助,他俩又深入工厂实验,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收效很大,对改进练矾方法有很大参考价值。

为了详细勘测矾山的矿床地质,估计矾石储量,测量并绘制矿区地形图;选择适当的钻眼和探窿的位置;采集供化学试验的矾石标本;以及了解炼矾方法和程序,明矾的产销情况,为地质钻探和发展明矾生产工作做好准备,1949年冬浙江省地质调查所派章人骏携测绘员高德芳、测工孙山河到矾山调查明矾矿。一到矾山,巧逢冬春之交、风雨连绵,他们为了完成上列光荣任务,大多冒着风雨工作。在矾山工作期间得到当地党组织和江光钊、薛竞华两同志的协助。到1950年3月8日完成上列任务,写了一间“浙江之平阳矾山街矾石矿”的调查报告,一般估计,矾山街现有矿山储有明矾石六千一百万吨。

1956年1月初,华东地质局组成了数百人的地质勘探队到达矾山,他们来自十七个省。他们为了探清矾山的地层性质和矾矿储量,供以后有计划的开采,便在高山上和山麓边建成一幢幢房子住下来。

自从来了勘探队,山顶上升起了红旗,山岗上矗立着七级浮图似的钻探机。“轧!轧!轧!”清脆而雄壮的机声打动了矿山的心脏。入夜,浓浓的云雾萦绕山腰,钻探机的灯光辉煌,仿佛是天上的星座。勘探队员们夜以继日地操作着。三号钻探机在一个只有碗口那么大的钻井里,利用升降钻具,提引钩吊出了十条几丈长的钻管,最后提引出一条岩心管,在这条管里,取出了一米多长的岩心。勘探队员就是天天要这样的岩心大做文章的。用钻机钻出的岩心进行分析鉴定,可以知道矿层的地质状况。这岩心离地面有几十丈深,要钻上来这样的岩心是不容易的。八小时一般只能钻三十厘米,钻深一米要四五十元成本。我们国家为勘测矾矿所支付的经费,数量多么可观!

水尾山的山面上划成无数“井”字形的小沟,这也是勘探地质的一种方法,能够知道矿岩绵延多长。这样采取多种查勘方法,就能正确地得出明矾石的储藏量。

每一个山尖,每一个险崖绝壁,都是查勘人员的工作地点。不论是严寒的风雪天,或是火烫的夏天,他们都从来不停止工作。自然界对于勘探人员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矿藏,就不舍得离开那个地方,而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地方。矾山,这个世界闻名的矾石矿,对他们是多么有诱惑力!

由于地质人员的辛勤劳动,钻探勘测结果,矾山矿区含矾地层北起叮当岭,经鹿角岭、大岗山、水尾山、金龙堑、鸡笼山的九平方公里的含矿地层里,就储有明矾石二亿多砘,矿体成半弧形分布,矿质优良,开采的前途是无限广阔的。

对明矾石的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一解放就开始了。几年来,参加这项工作的已从两三个人发展到百余人;研究的单位也从一个增加到十多个。许多过去没法办到的事情,都办到了。如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钟氮混合肥料,现在已经制成了。特别是大跃进的今天,工人群众打破迷信,解放思想,投入了明矾的综合利用研究工作和试验,新产品不断诞生,表现了工人群众无限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最尊贵的客人

矾山人民特别感到光荣和永生难忘的,是1956年来了一位探宝客——苏联专家列别金采夫同志,他是矾山从古以来第一位最尊贵的客人。

那年,矾山还没有通汽车,列别金采夫同志是乘船到藻溪,再从藻溪步行到矾山的。藻溪到矾山有长长四十余里的羊肠小路,沿途尽是危崖陡岭。可是,列别金采夫同志不顾山高路远和旅途劳顿,仍然精神抖擞地步行到达矾山。

第一天,列别金采夫同志上山考察明矾矿石。这次他上山考察的矿洞有两个,一个是半山窑矿洞,另一个是企龙堑矿洞。考察企龙堑矿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通到洞口,要经过山顶边的悬崖,一条小岭,只容一个人走,两旁是几十丈高的深渊。进洞去的时候,洞底尽是黄泥浆,又溜又滑,洞道越走越小,一个人才勉强通过。列别金采夫同志身材较高大,可是他并不以为然,侧着身体挤进去了。他是一位矿业专家,具有丰富的采矿专门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每一个炮眼,每一层的矿石,他都作了详细的考察,从来不肯轻易放过,观察非常仔细。

当苏联专家由华东地质局总工程师、平阳明矾厂矿联合公司负责同志陪同走出矿洞时,骤然下起雨来,山路又不好走,同志们劝专家不要再上山考察,但是他仍然要继续工作下去。他说:“只要那里有矿,不管它有多大困难,也得下去看看。”黑云密布,冷雾袭人,雨越下越大了。在同志们再三劝阻下,列别金采夫同志才冒雨下山。上山时,没有带雨具,专家的衣服打湿了,裤子上溅满了泥水。

列别金采夫同志回到办公室以后,大家建议他先换了衣裳,吃过中饭再研究工作。他却说:“没有什么,先把工作研究好了再换衣吃饭也来得及。”他考察后认为矾山的矿藏很丰富,发展前途很广阔,并提出今后巩山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发展,综合利用”。现在呢,主要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充分利用。他还指出:开矿石应该有个全面规划,例如矿洞,就要考虑到排水问题,像刚才走过的矿洞,有泥有水多么不方便呀!他还建议把矿洞向上开,里高外低,水就容易流出来。

列别金采夫同志待人非常诚恳,对同志们提出的问题总是很耐心回答。生活很朴素,厨师准备一些较好的菜肴,他感到招待太周到了,每天只吃蕃茄、啤酒、面包。吃东西的时候,总是让同志们先吃。有一天上山考察,带了些苹果去,一个同志先拿给他吃,他诚恳地说:“你为什么不给他们先吃呢!”接着,他把苹果一个一个递给随来的同志。

列别金采夫同志很关心工人生产的安全。有一次,他发现采矿工作面上有几块不牢固的浮石,他马上建议先把它弄掉,再进行生产。

这位来自伟人盟邦的客人在矾山住了一个星期。晚上,他细心地研究白天了解和实地考察的情况,一直工作到深夜。经过好几个不眠之夜,列别金采夫同志为矾都写下了一份建议书,并对浙江平阳的矾矿作了这样高度的评价:

“平阳矾矿是具有巨大国民经济价值的原料基地,在这里不但可以提取明矾和硫酸铵,也可以提取氧化铝和钾铵肥料,有条件时还可以取得大量的硫酸,不但使国家能取得重要的工业原料,而且可以使农民取得价廉物美的肥料。”

苏联专家带来的崇高友谊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铭刻在矾山每个人的心里。

【注释】

[1]浙江学术讲演集第一集(1936年12月)。

[2]伪中央研究院西文集刊第十一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