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掺沙子”带来的问题

解决“掺沙子”带来的问题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革”时期,以电影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成堆的文化艺术界,号称封、资、修几毒集中的“大染缸”,所以,有人提出,需要“掺沙子”改造改造成分。现在反思,“大染缸”也好,“掺沙子”也好,虽然比喻很形象,可是否有点简单幼稚了?谁能说清楚,“掺沙子”能改变“大染缸”的性质吗?反过来讲,是“大染缸”染坏了被掺进来的“沙子”吗?事实也不是,否则,这“大染缸”也太厉害了,“沙子”也太不像沙子了。

(长春)

“文革”时期,以电影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成堆的文化艺术界,号称封、资、修几毒集中的“大染缸”,所以,有人提出,需要“掺沙子”改造改造成分。于是,在我们下乡期间,从解放军部队里挑选了近百个党、团员优秀分子进厂,安排到各个车间、科室。他们基本上是生长在农村,入伍之后过的是兵营生活,冷不丁来到了大城市,进了大工厂,还是赫赫有名的拍电影的工厂,有点时空转换太快、太大,有些一时眼花缭乱,开始晕乎了。所以,从去食堂吃饭拿碗筷盘碟酱油醋壶开始,到见了啥好拿就拿,再到想要啥就找到往家拿,愈演愈烈。比较典型的是,有人跑到新修的备战地道里,把当时算是很贵重的扩音喇叭一个又一个地掐折了电线偷回家。干啥用?装无线电收音机,自己装一个不算完,还给亲戚朋友装,在那个年月的农村,这可是像样的好东西啊!我和聂凤伦(场记)去农村一户转业军人的家里调查,发现好多东西是从长影倒腾过来的,最醒目的是他家的房子,凡是露木头的部分都刷上了油漆,有蓝、有红,颜色搭配并不协调,只为防腐,也许自家认为挺好看,但用量很大,成本很高,显然是没花钱弄到的。还有几件很明显的物件是大客厅用的白乌玻璃大灯罩,有方形的、圆形的,农村家里没啥用,当器皿放些钉子、螺钉等小杂物……再就是战友的老婆来探亲,偷偷摸摸地与人家乱搞男女关系。当然,这种人并不多,典型到需立案调查也就四五个吧,但影响极大。老党员干部极其不满,发牢骚,说怪话:“这沙子掺得可倒好,又腥又硬,直硌牙,还不好消化!”

后来,在美工车间一个大屋子里,以窃者的单位设区摆展,展览大大小小的被盗实物,该单位出人讲解。戚副主任下达指示,要求全厂各个车间,各个科室单位轮流来参观,受教育。现在反思,“大染缸”也好,“掺沙子”也好,虽然比喻很形象,可是否有点简单幼稚了?谁能说清楚,“掺沙子”能改变“大染缸”的性质吗?更何况所谓的“染缸”里面什么颜色都有啊,实践证明,主色还是很亮丽的。反过来讲,是“大染缸”染坏了被掺进来的“沙子”吗?事实也不是,否则,这“大染缸”也太厉害了,“沙子”也太不像沙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