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翻瀚海波涛壮

龙翻瀚海波涛壮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后历代皇帝皆称真龙天子,龙成了王权的辉煌象征。“龙翻瀚海波涛壮”;“龙跃汤泉云潮回,龙飞香殿气还来。龙潜龙见云皆应,天道常然何问哉”;“赤龙停步彩云飞”;“龙行逸如神”;“天风鳞甲动霜毫”。听的人不信,张僧繇便给两条龙点上眼睛,果然风雷大作,龙便破壁腾飞而去。因为生活中并无实有的龙,只是一种经过历代文人墨客创造的理念之物,用以寄托种种意旨。

龙翻瀚海波涛壮

二零零零年,属龙。

提起龙,中华民族的子孙就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们是龙的子孙。

但龙是一种神话动物,号称“鳞虫三百六十之长”,而形象又极不寻常,“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关于龙的出处,似乎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引《河图》曰:“舜以太尉即位,黄龙五采负图出,置舜前……章曰,‘黄帝符玺’。”这表明黄帝是受命于天。此后历代皇帝皆称真龙天子,龙成了王权的辉煌象征。皇帝的宫殿里,到处是龙的雕饰,身上穿的是龙袍。京剧中有《打龙袍》一出,说的是宋仁宗不孝,其生母李后命包公代打皇帝,包公不便以臣打君,脱下仁宗龙袍,以打龙袍象征责打皇帝。

古人认为龙是善变之物,能潜入水中,行于地面,飞上云天,所以《周易》中乾卦六爻取龙为象以明变化。“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古代诗人关于龙的歌吟,随处可见,龙充满着阳刚之力,呼风唤雨,推波助澜,威武雄壮。“龙翻瀚海波涛壮”(唐·韦庄《寄薛先辈》);“龙跃汤泉云潮回,龙飞香殿气还来。龙潜龙见云皆应,天道常然何问哉”(唐·王翰《答客问》);“赤龙停步彩云飞”(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龙行逸如神”(宋 苏轼《古风》);“天风鳞甲动霜毫”(元 马臻《题陈所翁画墨色卧龙二首》)。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中,龙是一种常见的形象,从两个成语故事可见一斑,一个是《叶公好龙》,一个是《画龙点睛》。第一个故事说叶公为春秋时楚国人,对龙情有独钟,家具和室内装饰多采用龙的形象,连钩子和凿子都做成龙的样子,门窗、梁柱上都雕刻着龙,当真龙下凡来访问他时,他却吓得慌忙逃走。第二个故事是说梁代名画家张僧繇,奉梁武帝之命,为金陵的安乐寺作壁画。他在壁上画了四条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却不点睛。旁人问为什么,他说龙一画上眼睛就飞走了。听的人不信,张僧繇便给两条龙点上眼睛,果然风雷大作,龙便破壁腾飞而去。因此“破壁飞去”或“破壁而飞”,又比喻冲破束缚,实现理想。

美术作品中的龙的形象,总离不开那九似的规范,一旦定型,则难以更改。因为生活中并无实有的龙,只是一种经过历代文人墨客创造的理念之物,用以寄托种种意旨。当代天津老画家孙其峰曾画过一幅《腾飞》,图中画着一条墨龙,腾云而上,以歌颂中华民族的腾飞。笔墨技法很高,特别是龙头、龙爪,极为遒劲有力。

齐白石在自写的小传中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鳞虫中之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为之。”

这只是说明他从没有画过“独立”而活的龙,但把龙作为一种器皿上的装饰物来画,却在他的作品中屡屡见之。比如他的《得家书经月犹有欢心》《手摘红樱拜美人》《新喜》等画中,那些各式各样的花瓶和壶上,往往装饰着一条墨龙,头在下,尾在上,十分耐看,使瓶、壶显得古香古色;同时墨龙与所插的红花对比强烈,仍属于他“红花墨叶”的路数。

龙的子孙喜逢龙年,又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让我们“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唐·无名氏《骊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