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和宁夏果树相伴了五十多个春秋

我们和宁夏果树相伴了五十多个春秋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对我和魏象廷来说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一年,是我们结婚50周年的日子,又是我们单位农科院成立50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第29届国际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的日子,真是个人事、单位事、自治区事、国家大事,四喜临门,值得庆贺的日子。由自治区副主席马玉槐陪同来到王太堡农业试验场。我因难产在附属医院输了1800CC的血获救。

我们和宁夏果树相伴了五十多个春秋

魏象廷 喻菊芳

2008年对我和魏象廷来说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一年,是我们结婚50周年的日子,又是我们单位农科院成立50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第29届国际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的日子,真是个人事、单位事、自治区事、国家大事,四喜临门,值得庆贺的日子。

回顾50年,往事如烟,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为宁夏果树事业苦苦奋斗,把果树当做自己的朋友,成为我们生活、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回忆的方式,把我们亲手培育的苹果新品种献给宁夏50年大庆,表示对第二故乡的热爱,乘此机会感谢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领导、同事、朋友。

1954年的金秋,我(喻菊芳)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怀着青年学生的满腔热情来到宁夏,先后在王太堡农业试验场、灵武园艺试验场、农科院园艺试验场工作,魏象廷于1951年来到宁夏,先在灵武园艺场工作了3年,以后和我一起从事果树(包括蔬菜)科研和生产工作。

王太堡农业试验场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研单位,承担全区农业科研任务,下设水稻小麦、杂粮、园艺研究小组。园艺组有5人,组长魏象廷,工作的内容是:针对当时园艺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还为全场数百名职工提供蔬菜和水果。

1954年的冬天,是一个不寻常的冬天,大雪封地,一片白茫茫,地冻3尺,滴水成冰,最低气温达-30℃。因为掌握不好生炉子和压火的技术,不是煤气中毒,就是停火。房内温度低到3~8℃。第二天起床时,被头上有一层薄冰,眉毛上也有了冰槎子。这年冬天我的手、脚、脸上都长了冻疮。我经受了一次严冬的考验。

1958年,园艺组其他同事都相继调走了,只留下了我和老魏两人,繁重的工作任务,共同的志向和钟爱的事业把我俩连在一起,1958年2月我们成为伴侣。经历了大跃进的锻炼和低标准的考验。

1960年10月的一天,我们和职工们正在果园里摘葡萄叶子,为制作代食品做原料,见场长马骏逸领着几位客人进了园子,他把我和老魏叫上,一同陪客人到果园看看。原来这位客人是聂荣臻元帅,当时以国家科委主任的身份来宁夏视察科研工作。由自治区副主席马玉槐陪同来到王太堡农业试验场。休息时,我们端上了自己果园中生产的红元帅、黄元帅等苹果,请客人品尝,并作了简单的介绍。聂帅拿了红元帅苹果吃了两口,连连说好,这时坐在一旁的马玉槐副主席腾地站起来,喊道:“你们看,元帅吃元帅,真有意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室内的气氛变得祥和、欢乐。聂帅还问我叫什么名字,哪里人,生活习惯不习惯……又对老魏说你这么瘦,双眼都掉进了眼眶里了,一定是吃不饱。这是困难时期很快会好起来的,你们好好干,和宁夏人民一起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让宁夏人都能吃上这么好的苹果,让这里的苹果像你家乡的黄岩蜜橘那么有名气。在旁的马玉槐副主席对马骏逸场长说:“老马呀!他们从外地来支援宁夏建设,不简单,很辛苦,你要好好关心他们。”从此这元帅吃“元帅”的故事成为佳话。聂帅对我们的鼓励成为推动我俩工作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1954年~1964年在王太堡农业试验场工作时,根据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

1.1954年针对宁夏冬季寒冷蔬菜供应单调的状况和陈元英一起进行番茄、黄瓜等蔬菜温床(阳畦)早熟和温室栽培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温床育苗比一般冷床育苗的成熟期提早15天,增产1~2倍多,宁夏设施园艺,反季节栽培从此开始。

2.1955年~1958年首次从北京、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引进了黄瓜、番茄、白菜、马铃薯。和陈元英一起研究推广了粉红甜肉、河沙克里番茄;曲阳青麻叶、河南包头白、北京大青口白菜、西北果马铃薯。从而丰富了蔬菜品种。

引进了80多个苹果、梨品种进行观察和研究。

3.1955年,银川地区白菜菜根蝇的危害是白菜和青萝卜生产上的最大障碍,限制了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为求得有效的防治方法,首次成功的用药剂(六六六)防治菜根蝇,从而解决了这两种主要冬季蔬菜的栽培难题,使宁夏大白菜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4.1959年创造了宁夏大白菜大面积(48亩)平均亩产12511斤的历史记录,这对当时瓜菜代的特殊时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5.1955年~1957年开创了苹果砧木种子播种育苗技术研究,确定了砧木沙积处理时间、播种方法、播种时期,从此结束了宁夏有史以来只用分株繁殖根蘖苗栽树的方法,采用播种砧木种子,嫁接优良品种育苗的方法,加快了苹果、梨的育苗进程,为苹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1954年~1964年通过调查研究、对比试验、探索到宁夏苹果幼树越冬死亡的原因,提出以前促后控的肥水管理为基础的措施,和提早人工落叶的方法,是预防苹果幼树越冬死亡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和江育杞(主要研究对幼树连续摘心),杨才亮(主要研究对大绿浮尘子的防治方法)一起提出了宁夏苹果幼树安全越冬五大措施,从而解决了宁夏苹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了宁夏苹果的发展。新华社记者王德温在《光明日报》、《宁夏日报》1978年9月26日作过报道,刊登魏象廷探索苹果幼树在塞外越冬的事迹,题为“风沙线上园丁。”

1964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带上三岁的女儿从永宁王太堡农业试验场来到了宁夏建场最早以果树为主体的专业性研究单位—灵武园艺试验场,老魏为科研室负责人。此时正当全国学雷锋、树新风的高潮,灵武园艺试验场处于大发展时期,在60岁高龄的场党委白风奎书记的带领下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沙荒地上,开荒、栽树。目标是建设万亩果园。我们科技人员既要搞科研,还要参加开荒栽树大会战,同时又是场办园艺中学的兼课老师。

1964年8月30日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也是我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日子。我因难产在附属医院输了1800CC的血获救。为此我一直在感激救命恩人邹光珍大夫和关心过我的园艺场的领导和同事、职工,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恩情(为此我们将儿子取名跟东,女儿改名卫东)。因为剖腹产、手术后身体非常虚弱,孩子无奶吃,当时场里只有一头奶牛,每天产奶七、八斤,可是场领导却对我特殊照顾,每天给我们的孩子两斤奶,解决了大问题,使我们能专心致志地工作。我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害过肺结核和贫血症,加上动了手术,身体恢复得很慢,伤口发作时痛得腰都不能伸直,可是当时全场干部职工都在热火朝天地开荒挖大渠,我实在是待不住了,也拿起铁锹去挖大渠,一出门碰上了党委书记白凤奎,他挡住了我的去路说:“看你这女子,都快成残废的人了,腰都立不起,还能挖渠?快回去休息,病好了再多干点不就行了吗!”他自己却扛着铁锹朝大渠走去,我被感动得流泪,作为一位老革命老领导对同志的关心,似乎是很平常的,然而对于一个有困难而迫切需要帮助的病人来说又是多么大的鼓舞和感激。从此以后我的脑海中总响着这位党委书记的话:病好了多干点。所以我们在灵武园艺场干工作只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讲条件、争报酬,只想多干点,报答党的恩情。

由于历史的原因,宁夏过去只有沙果、小楸子等小苹果栽培,没有大苹果(西洋苹果)。1951年由高嘉楹、梅林首次从原西北农学院引进了国光、元帅、青香蕉、红玉。1952年由魏象廷从原西北农学院引进了金冠(黄元帅)、红星、红魁、早生旭等26多个品种进行记载。1953年以后江育杞等又继续进行引种试验。经过1954~1964年的观察试验和生产实践考验,1964年提出宁夏第一批推广的苹果品种:国光、红星(包括红元帅)、黄元帅、早生旭等10多个苹果品种。国光成为六、七十年代的当家品种,黄元帅成为宁夏苹果的优势品种。从此以引进的优良大苹果,代替了沙果等小苹果,完成了第一次苹果品种更新换代。

1964年~1968年场里决定让我负责果树的育苗工作,我在沙荒地上建苗圃200亩,共育出各种良种果苗60多万株。这些苗木除了保证本场大发展的需用外,还为宁夏各县及周边省区提供,同时还总结出一套适合宁夏特点的育苗技术,在全区推广,从而使宁夏的果树育苗技术得到普及。

1964年~1978年老魏除负责全场科研工作外,还主持了沙荒地苹果幼树适期结果的研究项目,并取得了成功,成为宁夏在毛乌素沙漠边缘栽果树并适期结果的典范。这一成果获得宁夏科学大会奖,同时获奖的还有“宁夏苹果黄叶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研究。

1967年的冻害导致灵武园艺试验场的4~7生的幼树冻死1000多株,冻害的原因除气候因子和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外,品种本身的耐寒力是一个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品种要比引进的国外品种耐寒力强。于是我们产生了培育我们宁夏自己苹果新品种的念头。正在此时得到一则消息,香港果品市场上,美国的1箱新红星苹果的销价比我们的4箱红元帅还高,我们的梨是小商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有些国家的梨则在超市货架上放着。我听了感到不是个滋味,我就不相信,好品种只出美国、日本?我们下决心要培育自己的苹果新品种为国争光。

我们于1970年开始,通过有目的地选好亲本,用品质优良、丰产的金冠当母本,用抗寒力强、果色艳红的红魁(前苏联品种)倭锦等品种当父本,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培育苹果新品种,同时对引进的200多个苹果品种,70多个桃品种、40多个梨品种和15个枣品种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以便选出适合宁夏栽培的优良品种。于是我们进入了漫长而艰苦的果树育种这个基础工程。果树育种周期长,引进推广一个好品种要花10年的时间,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育成一个好品种得花16~20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10年、20年?所以必须要有决心、恒心、事业心和爱国心来坚持。

20世纪70~80年代花期晚霜冻频繁出现,造成大幅度减产,利用一般的放烟、灌水预防效果甚微。针对这一问题,老魏于1978年开始到1984年进行利用喷灌预防苹果花期霜冻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为宁夏果树花期防霜冻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也为喷灌技术服务于农业开了一个好头,该项科研成果于1984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宁夏过去一直沿用稀植大冠的方式栽果树,致使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老魏于1978年~1988年分别在灵武园艺试验场和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开展“苹果矮化密植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开创了宁夏苹果由稀植走向密植栽培,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显著。从此结束了宁夏果树稀植低产的局面。该项科研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8年场里的科技人员先后调走了,只留下我和老魏2人。

1980年老魏被评为自治区农业劳动模范,1981年,我们和中国果树所合作,进行了《苹果新引良种试验》,引进了元帅短枝型品种新红星、红矮生和津轻、红富士品种进行观察试验。

20世纪80年代,灵武园艺试验场正处于鼎盛时期,果园面积之大(4000多亩),产量之高(年产苹果160万公斤),为全区之首。元帅、金冠苹果销往上海、杭州等南方大城市。金冠苹果在全国优质水果评比会上榜上有名,国光苹果出口蒙古国,宁夏的苹果出了名,职工的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科研成果一个接着一个获得了奖励。正当此时,1984年4月1日,我们接到了调令,新的单位是宁夏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园艺研究所是宁夏农科院下属的一个科研单位,是自治区唯一承担着全区果树研究重任的机构。老所长梅林退休了,调老魏任所长,他忙于筹建园艺所新办公大楼,安置各科室和科研室下设的苹果、梨、核果类、葡萄课题组人员和为科研服务的500亩试验基地化验室的筹建,同时又主持苹果新品种选育及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的项目。我因苹果新品选育试验项目正在进行,为了保证育种工作的完整性,经农科院和农业厅领导协商我仍留在原场蹲点,继续主持科研项目参与生产管理工作。同时又主持由园艺所承担的核果类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课题。

我们于1984年、1985年两年又一次在灵武园艺场利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培育苹果新品种,设想育成一个品质和富士相近,栽培性状优于红富士的晚熟耐贮品种。

1986年,我们完成了由我主持的《苹果引进优良品种试验》。我们用了10多年的时间,从222个苹果品种中选出甜黄魁、秦冠、葵花、新红星、津轻、富士在宁夏推广,以我国河北培育的早熟品种甜黄魁,代替了前苏联的老品种酸黄魁,实现了早熟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

同年我们完成了历时16年研究,从1970年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获得的几百株杂种实生苗中选育出宁夏自己的苹果新品种“宁秋”。宁秋集中了母本金冠和父本红魁的优良性状,表现为果个大,酸甜适口,汁多有香气,结果早,丰产,抗寒力强,成熟于金秋8月,综合性状对照超过了祝光,经送样到中国果树所,对同期成熟的8个中早熟品种进行评比,“宁秋”名列第一。“宁秋”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和栽培者的厚爱,成为我区中早熟苹果的主栽品种,实现了中熟苹果品种更新换代。“宁秋”苹果的选育成功,我们感到无比的喜悦,我们宁夏育成的苹果品质超过了美国品种祝光,是中早熟苹果的佼佼者,我们的心情像运动员得了冠军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样激动。我认为这就是为国争光。该项科研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到了1990年,我们已花费了20个春秋,从1970年用人工杂交的几百个杂种实生苗中选育出宁冠和宁锦。宁冠继承了母本金冠丰产优质的优点和父本抗寒、耐贮藏、果色鲜艳的特点。宁冠果个大、品质优、果色鲜艳、色调独特、外观美、结果早、丰产、特耐贮藏、贮藏过程中不皱皮,是宁夏目前最受欢迎、销售形势最好的苹果品种,曾于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铜奖,为宁夏争了光。

宁锦苹果不论是树体耐寒力和果实耐藏性品质均超过了国光。以上3个苹果品种的育成证明宁夏不但可以栽苹果,而且也能生产出世界一流的苹果。为此我们感到高兴和自豪。该项科研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同年我们还完成了宁香、甜国光、脆苹的选育。该项科研成果获得农业厅科技推广二等奖。

1992年,我们承担的“苹果新引良种试验”,历时10年工作,选出了长富2号、长富6号、青富13号、秋富1号等5个着色系富士(即红富士)和乔纳金,在全区推广。红富士的品质和普通富士相似,但果实的色泽明显要比普通富士浓,风味好,好销售。很快得到发展,因此红富士代替了普通富士,完成了晚熟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该项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1986年~1990年,由老魏和自治区林业林果树处合作,进行新红星苹果技术开发研究,到1990年全区开发新红星36464亩,建立示范园10个,759亩,实现了早丰早果的目的。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1991年,老魏和林业厅果树处合作开发红富士10万为乔纳金2.11万亩,研究出红富士、乔纳金,丰产栽培技术,实现红富士4年结果,亩产136.8公斤,乔纳金3年结果,亩产88.7公斤,早果目标。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完成了由我主持的“核果类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经过近10年的努力,从122个品种中,选出春蕾等桃品种9个,华县大接杏等杏品种6个、美丽李子等李品种6个,并总结出包括栽培密度、整形方式、砧木选择、育苗技术等一整套栽培技术,在宁夏推广。在园艺所试验基地建立了60亩的品种园和栽培试验示范园,为全区核果类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和优质良种苗和接穗。该项成果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我和灵武园艺试验场的苏东岩主持的“优质商品苹果综合技术研究”项目,经过10年观察研究,我们从25个苹果品种中选出:元帅短枝型品种第三代卡红、首红,还有北上、千秋、阳光、王林在全区推广。该项成果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20世纪80~90年代园艺研究所是全区果树研究中心,科技人员多,研究项目多,是出成果、出人才的兴旺时期。

1998年,我主持的科研项目都已结束,心想安静下来整理资料。这时听到一则消息:灵武长枣在广州试销一炮打响,每斤售价30元。点燃了我研究长枣的火种。经初步调查灵武长枣在生产上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我于是下决心针对存在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将这个地方特色产业做好、做强,为农民增加财富。于是一方面自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直接向有关部门建议立项研究。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03年由科技厅正式立项。8年来,我带领课题组人员,调查了上万株的枣树,走访了100多户枣农和60~80多岁的老人16位,研究了灵武长枣的历史文化(栽培历史、发源地、百年老树的分布区域、最大的树龄等),品种特性、育苗技术、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3个标准,并收集了灵武长枣5个不同类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料,向宁夏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申报品种审定。由我主持的“灵武长枣品种特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成果获得了2006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但是关于灵武长枣产业化的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干,所以我至今仍然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2008年5月22日,我和老魏从1985年开始用人工杂交的方法,从2000多株杂种实生苗中选出,经过23年的艰辛努力,育成的苹果新品种宁金富,通过了宁夏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宁金富”集中了母本金冠结果早、产量高的优点和父本富士品质优良、汁液丰富、肉质细脆、特别耐贮藏的优点,品质和红富士相近,风味比红富士浓,结果比红富士早2年,丰产、稳产、好管理,耐寒力比红富士强,栽培性状优于红富士。是一个鲜食加工兼用的优良品种,又是加工浓缩苹果汁的最佳原料。“宁金富”苹果的育成,又一次证明我们宁夏能生产世界一流的苹果,我们的苹果可以和当今最优良的日本的红富士苹果媲美。这是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事。

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与我共同生活了50个春秋和共事了53个岁月,如今因病卧床几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魏象廷,他听了非常高兴,以炯炯有神的双眼盯着我,风趣地说:“喻菊芳我们俩又添了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苹果娃娃。”“我们又干了一件对宁夏有益的好事”。看看他现在这般模样,想想他当年那能干的样子——一位自治区劳动模范,科技界的精英,果树战线上的元老,我不由得泪水满眸。他又说:“你不要哭了,我啥都知道,我知道你这几年苦得很,看你瘦多了,也老多了,既要照顾我,又要搞事业,真的我得谢谢你,谢谢我们孝顺的儿女和孙女们对我的照顾和关心。还要谢谢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自治区的领导、农科院的领导、园艺所的领导和同志及朋友们,怀念灵武园艺试验场的老书记白凤奎。他们把阳光般的温暖带进了我家,温暖了我们全家人的心。只有这些关心和帮助才有我们今日的成就,让我们感到宁夏处处有亲人。”说着说着他也哭了,老魏这席出于肺腑,真诚的话语充满了对宁夏的爱,冲刷了我积累几年的苦涩、憔悴的愁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作者单位系宁夏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