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搬出大山,多个闽宁示范村遍布宁夏

搬出大山,多个闽宁示范村遍布宁夏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贺兰山脚下的银川市闽宁镇,是闽宁协作共建生态移民村的起点。不出所料,1997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决定,连续三年,福建省每年从财政拿出1500万元,用于双方议定的扶贫协作项目,共同建设“闽宁村”。同年7月15日,玉泉营吊庄更名“闽宁村”,移民们的好日子从此起步。“闽宁村”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17年,130多个“闽宁示范村”遍布宁夏大地。
搬出大山,多个闽宁示范村遍布宁夏_银川这五年

贺兰山脚下的银川市闽宁镇,是闽宁协作共建生态移民村的起点。福宁村老支书谢兴昌,就是一本闽宁镇的“镇志”。17年前,谢兴昌带领乡亲们从西吉县兴隆镇移民搬迁到这里,见证了闽宁镇的发展。“那时的闽宁镇叫玉泉营,一片戈壁荒滩。天上不飞雀雀,地上不长草草,风吹沙石满地跑。很多村民找我诉苦,老谢,这里跟咱山沟沟有啥区别啊?我说,等着吧,国家的好政策要在咱这里开花呢!”

不出所料,1997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决定,连续三年,福建省每年从财政拿出1500万元,用于双方议定的扶贫协作项目,共同建设“闽宁村”。

按照“两年建成,三年解决温饱,五年脱贫”的发展目标,提前一年完成道路、学校、村部、卫生院、邮电、市场和一二级扬水灌溉及井灌工程等基础建设。

同年7月15日,玉泉营吊庄更名“闽宁村”,移民们的好日子从此起步。种蘑菇、种葡萄、养黄牛,福建人过来手把手教技术。16年,原本人均纯收入只有500元的穷村子,华丽转身,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685元,增长8倍多。

“苦咸水、没有电、不通路……这就是老家。”谢兴昌想到老家的穷,脸上仍然会露出苦相。如今,“乡亲们都住上了新房,100多户人开上了小汽车。”老谢笑得很灿烂。

“闽宁村”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

闽宁镇街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心县惠安新村,盐池县南苑新村、北塘新村,原州区团结新村、利民村……17年,130多个“闽宁示范村”遍布宁夏大地。17年,福建省财政援助资金总额近3.54亿元,各对口扶贫协作市县(区)对口帮扶市县区援助4.15亿元,社会各界援助折款1.72亿元。仅2012年,福建省对口市县(区)帮助宁夏建成20个生态移民新村,搬迁移民19202人。

泾源县六盘山镇集美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村子不大,村广场却格外气派,文化墙、卫生室、村小学一应俱全,按标准建造的每户80平方米小院整齐划一。

“我家原来在那边的山沟沟里。”指着远处山峰,新搬迁来的回族老汉马成虎告诉记者,自己在山谷中过了近70年,喝了70年的雨水。2012年,厦门市集美区对口帮扶,拿出百万资金,让生活在大山中五个村360户居民搬迁出来。

“做梦都想不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能喝上甘甜的自来水,每天洗上热水澡。”马成虎激动地说。

而在村支书王为宁看来,集美区的对口帮扶,不仅仅是几百万元的资金,更是一种来自发达地区的观念。在集美区的建议和支持下,集美村率先在全县推开了网格化管理,用赠送的电脑实现了村务信息化覆盖,还推动了村级文化建设。

2013年春节,在集美村第一届“村晚”上,马成虎毛遂自荐,高歌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引发了乡亲们一场大合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