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病防治的历史记忆

植病防治的历史记忆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是从事植物病害发生和防治研究、教学的科技人员。对全区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此病不但大大降低小麦产量,而且作为粮食或饲料会引起人畜中毒。在发病规律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宁夏灌区稻疣病越冬和产孢规律的研究。稻胡麻叶斑病在自治区成立初期曾普遍发生,对水稻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经过调查,明确此病发生与施肥水平有关。此病在本区属检疫对象。以上仅列举了我区成立50年来对自治区主要粮食作物发生的重要

植病防治的历史记忆

谢益书

我是从事植物病害发生和防治研究、教学的科技人员。我们知道,植物也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和我们人类一样,在生长发育和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对农业产量和农产品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有的作物发生病害后不但严重减产,作为粮食或饲料还会引起人畜中毒。历史上因为某种植物病害造成饥荒或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例是很多的。

现以我区50年中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病害的发生和防治工作中所经历的过程为例,来说明植物病害防治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密切关系。

从20世纪70代开始,我区农业耕作制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小麦、玉米和其他杂粮由单作、复种改变为小麦套种玉米。由于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加之良好的灌溉条件,在高产的栽培条件下,造成了极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80年代以后,我区原来不经常发生的小麦赤霉病迅速发展,病田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70%~85%,部分高达92.1%。对全区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此病不但大大降低小麦产量,而且作为粮食或饲料会引起人畜中毒。针对这一情况,我区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明确了引起此病发生的镰刀菌种类和致病性、病原菌浸染来源及其传播规律和发病的生态条件,分析了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鉴定了本区小麦主要品种的抗病性,研究了不同发病程度的损失率和病害的短期预测方法以及病害防治的策略和方法。明确了我区此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与我国长江中下游等老病区有明显的区别,提出了不同于我国其他小麦生产地区的防治策略和方法,解决了我区小麦高产栽培条件下出现的病害新问题,为我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小麦全蚀病,我区1974年以前没有发现,1974年在西吉县两个乡和吴忠市的一个农场开始发生,以后在全区迅速发展,发病面积达到1200多亩,宁夏农学院植保组在区检疫站的支持和帮助下,由区科委列为研究课题,明确了此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寄主种类,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以及防治的研究获得成功。以后自治区农科院植保所又继续列题进行研究,使我区老旱田普遍发生的这一小麦病害的发病规律认识和防治方法得到了不断完善。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西北和我区小麦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不同年份发病程度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损失。此病发生轻重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以及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我区有关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先后多年,根据对此病已掌握的发生规律,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的抗病性和气候条件,进行了病害流行规律和预测预报的研究。使我区对此病流行规律的掌握和病害中长期预测预报的方法不断改进和提高,为我区及时有效地防治这一病害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西北、华北等麦区尤其是春小麦地区普遍发生的病害,我区1970年大发生,减产30%~40%以上。从70年代起,宁夏农学院植保组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传播此病的蚜虫种类,不同蚜虫的传毒能力和发生规律,提出了预测预报的方法。

小麦白粉病20世纪80年代有些年份曾大发生。由于对此病病原菌传播源及本地区如何越冬不太清楚,农学院植保组和农科院植所曾先后列题研究,问题得到了较完美的解决,为有效地防治这一病害提供了依据。

我区水稻病害中稻疣病、稻恶菌病、稻胡麻叶斑病、稻白叶枯病等在生产上曾造成严重损失。20世纪60年代前后,我区稻疣病严重发生,个别年份减产34.8%。以自治区成立的1958年为例,全区发病面积达到占水稻总面积的70%,其中有20万亩严重受害,当时主要采用化学防治,1961年进行了飞机喷药。我区科技工作者经过调查,明确了因当时水稻生产水平低,主要栽培品种为白皮大稻,对稻疣病严重感病,引起此病大发生。以后这一品种逐渐淘汰,换用抗病品种,使这一病害大大减轻。80年代以后,在大面积单一代种植的情况下,水稻品种对稻疣病生理小种的选择压力增强,使稻疣病病菌生理小种群体组成发生了改变,原来表现抗病的水稻品种逐渐丧失抗病性,成为感病品种。此后,我区稻疣病又严重发生。有些年份个别田块造成绝产。我区科技工作者进行了本区稻疣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在发病规律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宁夏灌区稻疣病越冬和产孢规律的研究。为本区稻疣病抗病育种、病害短期预报和防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稻胡麻叶斑病在自治区成立初期曾普遍发生,对水稻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经过调查,明确此病发生与施肥水平有关。在缺肥的情况下,此病发生严重。目前,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此病已不再造成危害。水稻恶菌病我区个别年份部分田块曾严重发生。经过科技工作者多年调查研究,明确此病主要因种子带菌引起,采用种子处理,使此病的防治问题得到了解决。稻白叶枯病在70年代以前没有发现。1974年,灵武、吴忠和中卫三个县市九个公社先发现此病。1975年,增加永宁、中宁两县。1974年发病面积2874亩,1975年增加到8803亩,1976年以后灌区各县普遍发生。此病在本区属检疫对象。大田发病造成减产;种子田发病,生产的水稻不能作种子用,使经济价值大大降低。我区科技工作者进行了白叶枯病病原细菌菌系的研究,为此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了参考。

玉米病害,我区1991年起,随着高产栽培品种掖单13号的推广,灌区各县普遍发生玉米霜霉病(又叫“玉米疯顶病”),以中宁、永宁、贺兰、平罗等县发病较重。发生此病的玉米植株表现畸形,不结玉米棒子或形成的棒子没有籽粒。我区玉米生产因发生此病而受到严重损失,重病田造成绝产。我区植病工作者经过多年研究,明确了此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条件、病害损失率,研究了防治方法,为大面积防治此病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病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我区高粱和小麦上的霜霉病。研究、发现和鉴定了引起高粱霜霉病的大孢指疫霉新变种。

在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上,以前以化学防治为主。近年来要求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不使用有毒农药。采用栽培技术和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植物病害。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努力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提出了防治病害,生产绿色枸杞的一整套技术措施。近年来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对牧草病害进行了生化抗病性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以上仅列举了我区成立50年来对自治区主要粮食作物发生的重要病害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此外,在马铃薯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等试验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作者单位系宁夏老科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